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中,口语最有实践意义,同时也是很多英语学习者的薄弱环节。因此,如何提高口语水平日益成为英语学习者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除了受语言本身的影响之外,许多非语言因素也影响到学生的口语学习,如年龄、语言环境、性格、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等。对各个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口语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口语能力。采用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100名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探讨学生性格类型与其口语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并无显著性相关,学习者的英语口语能力不完全取决于性格类型。此研究结果有利于学生重新树立学习口语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借助心理语言学的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对我校06级商务英语专业60名随机抽取的学生进行性格倾向测定及采用不同的口语测试形式(直接口试和录音口试)对其进行BEC口语测试,探讨了不同的口语测试形式对外向型和内向型考生的口语成绩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录音口试与性格倾向关系不大,而直接口试与性格倾向关系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性格倾向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对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系35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作了调查,探讨了性格倾向对大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以及其它各语言项目产生的影响,同时探讨了性格是否影响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结果发现:在英语学习成绩方面,性格倾向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总成绩影响不大,但内向型学生倾向于在阅读理解、完型填空方面取得好成绩,而外向型学生则倾向于在口语与写作方面取得好成绩;在学习策略的使用方面,内向型学生能比较好地使用形式操练策略与精确度策略,外向型学生能较好地使用意义操练策略,流利度策略及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4.
影响大学生口语能力因素的多维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影响大学生口语能力的因素中,语法因素,性格因素(教师的性格因素),动机因素等是最为关键的几个方面,对这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改进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英语教学是大学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目前,英语早已超越了文字教学的阶段,口语教学已经成为重中之重.然而,英语学习除了受到语言本身的影响之外,诸多非语言因素也直接关系到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因此,本文从情感因素、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语言环境、个人性格等外语口语教学中常见的五种非语言因素着手做一简单的分析,意图阐释这些因素对学习者以及施教者的影响,希望能与对此问题感兴趣的同行进一步探讨商榷.  相似文献   

6.
性格是后天长成的,在人们的社会活动及其交往中,往往对人们的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古往今来,无数名人或因性格修养的好坏,可导致事业功败垂成的事例不可胜数,因而,性格的修养与学习如何修养的方法大有必要.其借鉴法、学习摹仿法、自我总结法及忍耐变通法这四种方法都对性格修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性格是影响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性格的学生学习英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而这种风格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围绕内向型与外向型这一性格特征进行论述,告诉英语教师针对不同性格的学习者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从而使学生扬长避短,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感知维度、社会维度、和认知维度对长沙理工大学学生的学习风格倾向进行问卷调查,用Eysenck的性格倾向问卷对受试者的内向和外向性格进行分类.分析不同性格倾向的受试者对英语学习风格的偏好.研究结果表明,理工科大学内向和外向性格倾向学习者分别有自己偏好的学习风格:内向性格倾向受试者偏好视觉型、独自型和审慎型学习风格;外向性格倾向受试者偏好场依存型、合作型和视觉型学习风格.两者的听觉型、合作型、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学习风格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不同区域的区域文化总是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是区域文化性格.在人员流通频繁的今天,具有不同区域文化性格的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如何受到其影响,我们如何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克服这种影响,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是本人主持的课题的研究重点,并提出一些基于区域文化性格理论的假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声乐学习的成功与否,与学生性格的优劣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稳定的学习动机,持久的学习兴趣和高水平的歌唱能力,是优良性格的突出表现,反之,劣质的性格特征将会直接影响声乐学习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口笔语多维分析模式(MDA)定量和定性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会话和议论文所呈现的语体特点,研究发现:(1)在语体模式上,中国英语学习者口笔语因子得分均在0附近,无明显的语体倾向;(2)从口语体特征使用数量上看,仅有6个特征既符合口笔语语篇特征又呈显著差异,而绝大部分特征的使用则语体混乱或模糊;(3)从口语体特征使用类型看,学习者过度依赖少数几个较早习得的简单语言特征或是一些和汉语用法及意义接近的高频词;(4)在笔语体特征的使用上,学习者口笔语中出现的频数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他们能够较好区分其语体差异。  相似文献   

12.
语言测试反拔作用研究是针对考试使用及其影响的研究。本文就昆明理工大学目前实施的大学英语机助口试进行反拔作用调查研究。发现大学英语机助口语对学习者英语学习态度、内容、以及评估方面产生了反拔作用,但作用不明显,笔者探讨了只产生弱反拔作用的原因,并对如何促进大学英语机助口试积极反拔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I. Speaking, as one Of the four main language skills(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hng), Plays a very.~r'tant IDle in ~ and ~ I s life, especially inoral COInmwhcation. In thes Paper, speaking ~ to thespeaking Of irish; behon one is ~ lingUishcs andlanguage teaChing. behon two dabs with the speaking ofEedish in China teday and in Section ~ I suggestsome techniqUes which Would help students to speak English fluently.11 .~ ac ~ TBoth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 take language …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简单介绍混沌理论 ,结合外语学习过程的相关理论 ,分析英语学习过程的“非线性”现象、“蝴蝶效应”、“混沌吸引子”,旨在更深入地了解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提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探究人类认知活动的新视角 ——《隐喻》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理论对CollinsCobuildHarperCollins出版公司1995年出版的《隐喻》一书的价值进行了探讨,认为该书有助于英语学习者了解隐喻与人们的认知、思维、经历乃至行为的重要关系,熟悉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们的认知方式和文化特征,从而有意识地培养符合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们的思维方式,最终习得地道的英语。  相似文献   

16.
任务型教学法使教学活动从以教学者为中心转向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此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在任务型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学实验,本文研究对比了任务型精读课程和传统精读课程的口语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情感因素,结果发现应用任务型教学法开展精读课程要比传统精读课程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在这种积极情感因素介入的课堂模式下,使学生自然地完成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17.
英语和汉语都可以用词汇和句法两种手段表达使役概念 ,但侧重点不同。英语主要通过词汇手段来表达使役意义 ,句法手段是辅助性的 ;汉语主要通过句法手段来表达使役意义 ,词汇手段是次要的。英汉使役结构的这一差异影响了中国学生的二语习得 ,语料库检索的结果显示 ,受母语影响学习者过多使用“make… (adjective verb)”类句法使役结构。  相似文献   

18.
Halliday指出语法隐喻是书面语的核心。通过对语法隐喻和中国学习者英语作文质量关系所作的一次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语法隐喻的发展是二语学习者书面语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二,跟母语习得者一样,概念语法隐喻也是二语学习者书面语产出的核心表现;三,概念语法隐喻和语篇语法隐喻对书面语产出质量产生正面影响,此影响大于人际语法隐喻的负面影响;四,学习者尤其是低水平学习者语域意识混淆。  相似文献   

19.
就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作用,以拉祜族的母语为拉祜语、汉语为第二语言、英语则是第三语言为出发点和基础,阐述了拉祜族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生的语言迁移:正迁移和负迁移。  相似文献   

20.
英语口语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如何为学生提供最佳语言输入上,口语能力不是直接教出来的,而是通过输入习得能力之后自然形成的.通过教学方法对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关系的研究,探索为英语口语教学提供最佳语言输入,,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