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语言在人类的劳动中一旦产生,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对思维及思维方式起着规范、引导的作用。不同的民族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民族思维的特征。不同思维模式形成的导因之一,即语言,特别是哲学语言对哲学思维方式有着极大的导向作用。以表音文字而显现的西方“确意语言”具有形式化、逻辑化、直接对象化和穿透性等特点,它对西方哲学抽象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发展从一个方面给予了导向。  相似文献   

2.
用委婉的方式表达“死亡”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隐喻在死亡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英汉两种语言在死亡的隐喻表达方面既表现出一定的共性,也表现出因文化传统、生活经验、宗教信仰等的不同造成的差异性。对于两者的对比分析将更有力地揭示语言的隐喻共性以及隐喻的文化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提要]“人”与存在的相互纠缠,最终决定了存在的具身性。在这一视域中,中国思想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各自有代表性的直观思维与逻辑思维虽然存在诸多差异性,但并非不可调和。例如,西方现象学理论中非对象化和非现成化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注重“关系”范畴有很多相似之处。具体到语言理解方面,双语转换的关键不是两种语言符号的简单切换,而是根据不同的语言认知图式,实现不同思维方式的有效切换。本文从中西哲学比较和中西思想文化比较两方面出发,在认识论意义上对汉英双语者思维方式转换进行本源性探析。这对于化解由思维方式差异引起的汉、英语言交流障碍,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取象比类”是我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从色彩词的起源和发展两个角度探讨,可见其在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透过“取象比类”这一窗口,可以看到不同民族文化在语言中的投影。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思维方式与结果的再现,不同的语言与不同的思维方式构成不同的民族文化。这是由语言与思维方式的社会性和民族性决定的。汉英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单就话语交际来讲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流活动.英汉两种语言出自不同的文化与历史,因而英汉民族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思维差异导致语言差异.在英译汉过程中,译者应转换思维方式,发挥汉语优势,避免"英味译文".途径有转"形合"为"意合";变"静态"为"动态"; 化"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7.
乌尔夫是现代美国知名的语言学家、美洲印地安语专家萨丕尔的门徒。萨丕尔是第一个创立语言学中“模型理论”的人。这种理论后来为他的一些门徒们滥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现代最反动的一个美国语言学流派——“人种语言学”。他们利用美洲印地安语结构上的一些特征,公开进行种族主义的宣传。乌尔夫就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之一。乌尔夫否定了思维的共同性与语言的民族性密切联系的真理,胡说语言与思维同样都是“种族的”。他的基本观点是:语言模型与种族有关,不同种族的人有不同的思维,也有不同的语言。他宣称使用欧洲“标准”语言的人,是“高等的种族”,欧洲人的行为、世界观、文化、科学,都是与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模型”相互联系着的,即语言“模型”决定人们的思维、世界观、及文化科学水平,也决定人种的优劣。在乌尔夫看来,人们对于现实的观念,人们的认识,并不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是由不同种族的语言模型所决定的派生系统。现代最反动的语言学流派,“语义学”和“人种语言学”之所以成为美国“官方语言学”的两个主要部门,并不是偶然的事。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乌尔夫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表现民族思维方式差异的重大特征之一。每一民族的语言都会对该民族思维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语言的差异性导引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它的发展影响着思维方式的变化。不同民族语言的变迁影响着不同思维方式的发展与变化。当然,在不同"语言"与"思维方式"的"相对世界"的背后,还有着人类共同性的"绝对世界"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与思维的角度再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这一角度再次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进行了论述。一方面,弱式“假说”所提出的语言反映思维、信念、态度等,或者语言并不完全决定思维,但的确影响认知和记忆方式,影响人们从事思维的难易程度,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正确阐述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而另一方面,由于强式“假说”认为语言结构决定语言使用者对客观世界的看法,过分强调了语言对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决定和制约作用,甚至认为人类实际上是受制于语言的,而忽视了思维对语言的影响作用,因而也具有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自史前时代开始滥觞的“象思维”以形象中心主义为特征,并以此区别于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语言和逻辑中心主义特点。它具有天然的艺术与审美特性,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人审美心理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