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尹 《北方论丛》2015,(6):89-92
在近代中国的海防体系里,炮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洋务运动期间,一批批逐渐官员走出国门,出洋驻节,访问考察,他们的旅西日记中保存了大量考察西方炮台的记录。经过数十年的考察研究,中国人对西方炮台的认识逐渐深入,洋务运动时期国内的炮台建设总体上有了显著改进。但经过无数国人不断努力才得到改进的中国炮台却并未在日后的战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进行全面深化的大变革,才能改变民族命运,实现国家富强。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海防工业的建立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主旋律,它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首先,它孕育和产生了新的军事思想和海防理论,有力地冲击着陈腐的封建军事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军事发展战略和积极防御的海防主张。林则徐、魏源就是这种崭新军事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其次,通过引进西方先进  相似文献   

3.
1840年后,《天津条约》设汉口等10处为通商口岸,期间经历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本文力图通过对李鸿章《营口炮台营制折》及《营口改练马步队章程》的分析,探究营口海防马步练军的职能与作用,以丰富我国近代军制史和营口地方史研究。  相似文献   

4.
吴仰湘 《云梦学刊》2007,28(2):31-35
蒋百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中国近代国防理论的奠基人。《军事常识》在内容上涉及战争理论、建军原则、国防原理、兵役制度、武器装备、编制原则、教育方法和军队管理等重大问题。蒋百里在书中借鉴西方各国的军事思想学说及其国防建设经验,总结并反思清末民初军事改革和国防建设的成败得失,为在中国建设近代化国防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探索。因此,《军事常识》的出版,不仅改变了中国近代长期没有自己的军事理论著作的落后面貌,成为中国近代军事理论的奠基性著作,也是蒋百里国防思想初成体系的标志性著作。  相似文献   

5.
船政人是近代中国的亮眼群体,是福建的一张名片。福州船政借鉴西方工厂制和兵制,建立一套"中西合璧"的近代化的管理制度和军事制度,是近代中国海军的摇篮和奠基者。船政人作为近代中国海防的先行者,建树卓越,开风气之先,其海防思想和海洋经略活动,对当代中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明朝名将谭纶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军事家,而且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理论家.近三十年的军事斗争实践,加上他对战争规律的深刻感悟,形成了他的丰富而深刻的军事思想.本文从治军思想、战争指导原则、边海防战略、武器装备建设等方面,对其军事思想进行概略的评述分析.  相似文献   

7.
董笑寒 《兰州学刊》2013,(1):34-37,4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于我国近代海防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有了一定发展,其研究内容大致分为对海防思想的整体研究、对近代著名人物海防思想的研究以及对海防与塞防关系的研究等几个面向.其研究角度大致分为军事思想、政治、近代化等方面.随着研究理论的创新,对该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8.
<正> 首次中国近代军事史学术讨论会于最近在北京举行。70篇会议论文的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关于军事史概述、分期和军事思想,与会代表认为,中国近代军事史的研究几乎与近代史同步开始;在晚清时期,多是对战争的个案研究,民国时期是变描述具体过程为理性探究的发端时期。建国以来有近代军事史专著百余种,有关文章五千篇,其中关于军事制度、战争、军事思想和人物的研究尤为集中。对于军事思想,基本未进入总体研究的境界;对古今(近)、中西军事思想比较研究尤为薄弱。近年来在人物评价方面集中研究了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蔡锷等人的军事思想。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军事史研究还处于整理资料、考订史实、描述过程的水平,显不出军事史的学术特点;即使对我军军史、战史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系统化、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争是一场陆海战场交替的近代化战争,尤其以拥有独立海上战场而为其显著特征。回顾这场战争,特别是这场战争中至关重要的海上作战行动,不难发现甲午海战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具有的历史地位。这场战争,也为世界近代海军及其装备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实战经验。深刻反思检讨甲午海战在历史与军事方面的经验教训,刘于今天的海军与海防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一、甲午战争前的中日海军竞赛及其影响1840年的鸦片战争和1853年的“黑船来航”事件,在中日两国近代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此而始,两国都面临被西方列强吞…  相似文献   

10.
由香港历史博物馆和香港中国近代史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近代中国海防国际研讨会”于年前在香港召开 ,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 4 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就“海防人物与思想”、“海防史史料研究”、“海防策略与海军建设”、“民国时期的海防发展”、“海事与中国近代社会”、“地区防卫”、“海军、外交和亚太地区”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现择要综述如下。一、关于海防人物与思想戚俊杰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馆长、教授 )的《戚继光兵学与中朝御倭海战的胜利》认为 ,戚继光不仅是我国明代的抗倭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法战争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五次反对外侵的战争中 ,中法战争是惟一一次没有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战争 ,它在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法战争在时间上恰好处在其他四次反对外侵战争的中间 ,因而具有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既吸收了两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外交涉和冲突的经验教训 ,而它本身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则影响了十年后的甲午战争 ,并以此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等方面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发生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左宗棠以他收复新疆、巩固西北边防的业绩而名垂中国近代史册。他不管对来自西北盼威胁,还是来自海上的入侵,都保持着很高的警惕,为捍卫民族尊严、国家独立进行了不懈斗争,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本文拟就左宗棠的海防思想及其加强海防的实践活动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研究落实中央军委关于抓好人才战略工程的重要指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赋予军事教育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军事教育必须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新要求,在人才培养的思路、目标和方式上实现“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是一个社会剧烈动荡的年代,产生于这一时期的新式的军事学校,其发展过程和历史作用都是不平常的,是近代军事、近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是关于它的研究,无论在史学、军事学、教育学界,都是很不够的。对一些基本的问题,如清末民初军校发展的历史进程,清末民初军校的分类,清末民初军校的历史作用等,还缺少系统的论述。 一、清末民初军校发展的历史进程 近代军校起于道咸年间。此时的中国政局,面临着千古未有的“大变局”。这极大地触动了士大夫阶层,“师夷长技以制夷”,“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的议论鼓噪朝野,一个军事近代化的运动便首先被推动起来。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受到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海上发动的大规模侵略。在这次空前严重的海疆危机中,山东巡抚托浑布积极布防,使战前已经废弛的山东海防得到了改观。透析托浑布的筹海举措,不难发现,它并没有跳出传统思维模式的窠臼,因而整饬后的山东海防根本不能适应近代战争的需要。山东海防是当时中国整体海防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它的实效证明,清朝传统的海防已经完全不适应它所遇到的强权时代,晚清中国海防的近代化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形成于北洋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警察制度,是以清末警察旧制为基础,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加强军事独裁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北洋政府在警察机构、警察法规及警察教育等方面的警政建设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实际步骤,使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在清末初创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海防思想每一阶段的发展,都对船政的近代化起到了指导作用,而近代船政则经历了萌芽、发展、短暂“盛世”及衰亡的历程.船政近代化的历程显示,任一事物近代化的指导思想必须是先进的、成熟的.在晚清,由于海防思想本身的不成熟,最终导致船政近代化的断裂.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革命民主主义者,是近代中国一位不可多得的学贯中西的人物,也是清末民初文化调和论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中和”理念贯穿于蔡元培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战争频繁,种种大大小小的战争从未间断过。因此,军事问题理所当然地成了当时不少政治家、思想家所关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以先进思想家、实业家著称的郑观应,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在他的军事思想里,虽也有对付所谓“宵小伏莽”的一面,但主要着眼点是放在对付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抵御之上的。  相似文献   

20.
清末法制改革与法制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进 《社会科学家》2005,14(3):175-178
清末法制改革翻译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典法规,引进了近代的法律思想、法制原则、法学术语。经过改革,中国逐步建立了新的近代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确立了新型的法制思想和原则。这次法制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是法制近代化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