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文海》《同音文海合编》所提供的反切拟音资料为基准,用《番汉合时掌中珠》作为辅助佐证材料,对番文辞书《同音》丁种本、写本韵书《文海宝韵》和《五音切韵》韵图中的799个重唇音字与汉语作了比较和分析,同时利用已有材料对佚失的番语重唇音平、上声字的音值进行构拟。  相似文献   

2.
韵图中唇音字的分布呈现出有规律的特点。在开合同韵的韵系中,唇音字在开口韵与合口韵中出现的机会是互补的:若唇音字在开口韵出现,那么它就绝不会再在合口韵中出现;若唇音字在合口韵中出现,那么它就绝不会再在开口韵中出现。在开合分韵的韵系中,唇音字的分布也是如此。研究表明,唇音不分开合,而重唇变轻唇的条件是三等介音加央后元音。  相似文献   

3.
张平忠 《东南学术》2012,(4):257-265
开口呼与合口呼是描绘汉语韵部发音面貌的一组对称体系,是汉语语音性质重要的区别性特征。开合口在历史进程中的转化透露出了汉语语音传承衍化的信息,探讨其演变历程有助于发现语音发展规律。文中以唇音为对象,逐个分析了各韵字从隋唐经两宋、金元、明清直至现代所发生的开合演变情况,从唇音开合口的角度展示了中古以来汉语语音发展的概貌,同时认为,唇音声母的影响是唇音各韵字发生开合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古今学者对中古史书词汇的研究成果分成三类中古史书注释中的词汇研究,俗语词考释著作中的词汇研究,现代学者相关的训诂专著中的词汇研究,并对每类进行举例分析,着重说明它们在研究方法上的特点,另外还对如何利用这些成果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杜文涛 《殷都学刊》2013,34(3):110-113
中古汉语时间副词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研究对象广泛,研究角度多样,而且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都有所拓新.其中既有专书研究,又有个案研究,还有专著专章专节的研究,并且对史乘、释藏、诸子、诗文、小说等语料都有所涉及;既有共时的描写,又有历时的探源,并且在句法和语义相结合的基础上又十分注意系统性和差异性.但总体而言,研究方法还是显得比较单一,研究成果的理论深度和时代特点还是不够,还有很多踏实的工作需要去做.  相似文献   

6.
赋序是赋体文学的构成因素。随着赋学研究的深化与拓展,学界意识到赋学理论批评方面的文献资料在搜集、整合、研究上略显滞后,愈来愈越不能适应赋学研究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发挥赋序在赋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价值,对中古赋序的源流发展、形态结构、功能价值、兴盛衰亡等原因进行系统梳理和多维考量,进一步完善赋学理论的深入探究,借此,可以整体观照赋学研究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7.
高迪  傅亚庶 《学术探索》2014,(5):114-117
中古是汉语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上承上古汉语,下启近代汉语,从词汇研究的角度来看,中古词汇能够体现出上古词汇演变的情况,也能为近代新词新义的出现提供来源。然而在词汇学领域,中古汉语词汇的研究最为薄弱,既没有上古词汇研究那样源远流长的历史,也没有近代汉语词汇的厚积薄发。近三十年来,中古词汇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论著,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断代研究,由于研究的重点多放在几部书上,专书研究也仍然有很多空白。在这一情况下,从词汇学角度对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作品的研究就体现出了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美学一直是一个很神圣的词语,似乎涉及美学或审美问题时总会有那么一点不食人间烟火、超尘拔俗的味道。人们在研究美学或美学史问题时,也往往是从静态的、共时性的角度出发的,不大愿意去追索在审美背后蕴含的社会历史原因及其生成过程。而事实上,美学问题也和其他任何社会文化现象一样,都是历史的产物,都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并且发挥着某种社会功能,而且是被依照某种规则建构起来的。在以往研究中,中古美学也有被神化的倾向,诸如魏晋风度正始之音竹林七贤等等都让人悠然神往。然而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中古美学,我们就会发现,其中也饱含着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利益关怀,也有着种种矛盾与冲突。就其主流倾向而言,中古美学体现的是士族阶层的精神旨趣。而士族阶层乃是传统秦汉士大夫阶层的变体,是贵族化的士人,对于这个特殊阶层来说,审美意识具有确定其特权身份的重要作用,承担着某种阶级区隔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宁”类测度问句的系统研究目前尚未展开.通过对选定文献的穷尽性考察,我们发现“宁”表推度询问的用法来源于反问,“邪”在“宁”类测度问句的句末语气词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该类测度问句具有较为强烈的感情色彩,一般用来表示积极测度问.“宁”类测度问句中的动词具有类同化倾向,一般是表示客观存在和主观感知类的动词.中古时期新产生的句末语气词“不”与“宁”类测度问句的疑问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在与远古英雄史诗的对照下,分析探讨了中古前期英雄史诗之思想主题、情节结构、形象体系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中古华北的鹿类动物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三世纪至九世纪华北地区的鹿类种群及其分布情况进行了考察。此一时期 ,该地区仍分布有数量众多的梅花鹿、麝和獐 ,并尚有少量的麋栖息。与春秋时代以前的情况相比 ,鹿类的种群数量与分布区域明显减缩 ,特别是麋的减少最为显著 ;但与晚近时代相比 ,则仍称可观。鹿类种群数量与分布区域的变化 ,是当地生态环境及其变迁情况的综合反映 ,与人口密度、生产类型和经济活动强度密切相关。中古华北仍广泛分布有较大鹿类种群的事实 ,表明当时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从总体上说仍属良好  相似文献   

12.
梁静 《社会科学家》2006,(5):182-185
河东裴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衣冠大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深厚的家族文化。其中,既表现为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呈现出共性特征;又表现为对特定时代学术文化的接受,呈现出时代特征;还表现为家族自身的文化传承,呈现出个性特征。正是这些文化要素构成一个整体,共同推动河东裴氏的延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云路  黄沚青 《浙江社会科学》2012,(10):113-118,159
本世纪以来,中古汉语词汇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研究语料的拓展、研究内容的分类、研究成果的类型、研究的思路方法、相关文献校勘以及词典编纂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语料范围不够宽、思路方法较为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中古社会一度活跃和有影响的士族家族之一,濮阳宇文氏家族兴起于西魏北周时期,鼎盛于隋及唐初期,唐中期逐渐沉寂于政治社会.依靠政治投机取得高官,是濮阳宇文氏家族的家族个性特点.濮阳宇文氏家族的衰落与时代因素以及家族成员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在魏晋滑稽,盛相驱扇的风气下,谐隐文学呈繁荣之势,隐语在汉代由神秘的谶言转化为谜语成为一种娱乐以后,逐渐进入了小说的创作。姓名嘲、实物戏、字戏等嘲戏的盛行丰富了谐谑小说的创作内容,以隐为谐提高了谐谑小说创作的艺术手段,机智精巧的隐语艺术对中国整个古代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余永和  鲁涛 《云梦学刊》2009,30(3):60-64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界以唯物史现为理论指南,带着强烈的现实关怀,重视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古英国宪政史进行了日益深入的研究,在宪政制度、“宪政王权”与宪政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仍存在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7.
唐诗论和阿拉伯诗歌理论是世界抒情诗歌理论发展两个重要分支,在诗歌语言形式与修辞分析、诗歌的审美空间的拓展、诗作鉴赏方面都有大量详尽的论述分析.两个同属东方文学的互无影响的诗学体系在诗歌语言形式技巧分析方面表现出的一致的客观态度,诗歌美学方面诗性与科学性追求的差异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18.
中古晚期以来,英国税制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国王靠自己收入生活"阶段、国王与议会争夺税收控制权的阶段、近代国家税制形成阶段.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一演变反映了英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中古佛典序跋具有重要的佛教史价值,保存了印度早期佛教的因子,勾勒出佛教中国化的变迁、记录了佛典翻译与整理的底本,映射出统治者与佛教的关系,折射出佛教的发展程度,反映了佛教的态势,记载了佛教史实。中古佛典序跋对佛教史的记录、保存、还原、映射、反映、评判具有鲜明特色,一方面所承载的佛教史具有一定的广阔性,囊括了域内与域外,佛教史内部的各个要素以及与佛教史相关的多个层面,另一方面承载佛教史的手段多样化,既有正面、直接记录,又有侧面折射。  相似文献   

20.
化振红 《兰州学刊》2007,(9):197-200
中古汉语专门词语向词汇系统的扩散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向书面文献的初始扩散、向行业关联文献的近距离扩散、向普通文献的全面扩散、向书面文献扩散的尾声.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分别是:高度自由化的言语创新;规范整理导致大规模汰选:行业关联文献成为词语扩散的桥梁;经书面语多次遴选后的词语分化以及行业色彩的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