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谓"是《墨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就其本义而言,"谓"就是"报":作为动词,是指主体在认识和把握对象之实情的基础上,举对当之物(一般为名称)以应之,用以表达自己对对象的认识、称谓或评价的行为;引申为名词,指的就是"报"的内容。后期墨家在坚持"以报释谓"的基础上,在名学论域中对"谓"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他们对"谓"概念的理解和探讨,实际上是对墨子"察实分物而有名"进而"用名"的名学主张的提炼和深化。  相似文献   

2.
李凤兰 《理论界》2012,(1):137-138
由于对"是"的义位判定不同,学者对《尔雅.释言》"是,则也"的释读多有争论,焦点为二者是否同义,在哪个义位上构成同义关系。本文依据"是"、"则"各自的语义引申系统,以出土文献为例证,判定"是"为"法则"义,即"是"、"则"在"法则"义上构成同义关系。  相似文献   

3.
船山在《庄子解》中对"神"的阐释,蕴含甚广,着意甚深。"神"作为"天之精"、"气之醇",是宇宙自然及社会人生的价值根基;作为"生之主","神"以其真纯之性呈显着"生"的意义。通过对"神与明"的阐发,船山倡导由"明"入"神"的认识论转化,以消解"是非"之争。"凝神"是船山的工夫论和修养论,它蕴含着"持志"的内在性、"合天"的超越性,并延展出具有普遍性的"天均之大用"。  相似文献   

4.
要真正弄清什么是"后现代主义",首先必须弄清"现代"和"现代主义"这两个概念。"现代"首先是一种认知范式,它以"进步"为核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作为历史分期的"现代"只不过是这种认知范式的应用,因而学术界对其开端和终点都有不同的定位。"现代主义"是指以"审美现代性"对资产阶级"市侩现代性"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社会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是在作为一种认知范式的"现代",以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现代主义"丧失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后,在思想文化领域颠覆资本主义神话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王彬 《兰州学刊》2010,(9):107-110
近年来,"人肉搜索"引发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学者和人大代表甚至建议将"人肉搜索"行为纳入刑法作为犯罪处理。基于此,在对"人肉搜索"行为界定、分类与法律属性阐述的基础上,文章探讨了"人肉搜索"行为与公民权利行使,以及对公民权利侵害的相关问题,并对"人肉搜索"行为的合法性判断,如何加强对"人肉搜索"行为的法律规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总体性观念是后现代主义批判的焦点。利奥塔认为总体性观念是一种建立在普遍理性基础上的宏大叙事,是对一切差异性的压制,必须对它进行否定。福柯认为总体性观念是现代理性主义的构造,它象征着现代知识的权力本质。德里达认为总体性观念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产物,必须运用"延异"、"撒播"、"踪印"、"增替"的策略对它进行解构。  相似文献   

7.
坚持"三贴近"是新世纪新阶段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方针;"三深入"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文艺工作提出的一个根本原则问题,也是对文艺工作者的具体要求。正确看待"三贴近"与"三深入",不是以"三贴近"取代"三深入",而是以"三深入"推动"三贴近",在"三贴近"的基础上做到"三深入"。文艺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三深入"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灵魂,对文艺工作者和文艺创作来说,今天和明天仍然要强调"三深入"。  相似文献   

8.
在荀子思想体系中,"分"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和中心建构。荀子在其著作中首先提出"分"的概念,并在大量的篇章中对"分"进行阐发,明确指出"分"的组织者、实现者是"人君"、"圣人"和"治国者"、"分"的过程中遵守的原则是"礼",深刻揭示了"分"对中国古代社会和谐关系达成的功能:实现群体的高度团结与全面和谐;完成统治者对国家政治的管理;促进社会分工的多样性,行业内部资源优化,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国家安宁。  相似文献   

9.
刘克稳 《船山学刊》2012,(1):112-117
以往对荀子"性伪论"的解释有简单化倾向。"性"就是指自然的本性,"伪"就是"人为"。但荀子文本中另外几个重要概念如"情"、"欲"、"心"、"天"等与"性"密切相关,而且"伪"的内涵还包含了"修"、"文"、"学"、"养"四个相关概念。荀子"性伪论"思想的重要性和核心价值,亦即荀子对人之认知本性与后天践履的强调。这使得荀子"性伪论"思想突破了其政治学——伦理学的范畴而通向美学,集中表现为"欲——乐——礼"三者的游戏。  相似文献   

10.
《孟子》中的伯夷形象是复杂的,正是由于复杂的形象,才引发出了更为复杂的精神内涵。在孟子看来,伯夷之"义"是伯夷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但在《孟子》中却并未明确提及,而只是阐发了伯夷之"义"的两个重要内涵,即"忠"和"清"。但对于伯夷之"清",孟子却又持着正反两个观点来对待,即正面的伯夷之"廉"和反面的伯夷之"隘"。"隘"是孟子对伯夷批判的地方,"廉"是孟子对伯夷最为欣赏之处,而"百世之师"则是孟子在"廉"的基础上对伯夷的最终概括。  相似文献   

11.
有学者对马克思的《问题》和《导言》这两部早期著作中的"人类解放理论"作了详细论述,以此为由对"《问题》、《导言》不成熟论"提出了质疑,并试图从"五个方法论原则"对"《问题》、《导言》不成熟论"进行驳斥。事实上,这五个驳斥都是经不起推敲的。足够的证据表明:《问题》和《导言》作为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尚未摆脱"旧哲学"的影响,仍带有明显的人本主义旧哲学的"痕迹",的确具有"不成熟性"。该学者的"质疑"和"驳斥"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2.
段庸生  王欢 《晋阳学刊》2011,(6):116-120
中国文言小说的创作理论主要包括:题材采录与文言小说发生;连缀编次与"公余"创作心态;"摭实"表征与虚构本质。"采录"的观念反映出中国文言小说早期发生的"原初"形态;而"连缀"的主创方式,正好适合了文人"休闲"的生活状态及"公余"的写作心态,培养了文人"不朽"价值观念以外的另一种"立言"的方式,是对"原道""、征圣"及"文章经国"创作方式的突破":摭实"表征下的诸多虚构手法,既是文人出于"征信"而自我约束的文化心理,又通过虚构对"摭实"进行反正,提升了文言小说的文学性与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实际语料的分析,将副名组合中"名"的类型归纳为光杆名词、"名词+后缀"、"数量词+名词"和"性质形容词+名词"四种形式。对副名组合中"名"的形式分析表明,这一语言现象的存在理据在于这些"名"与副词有着语义上的选择关系,此项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的语言规范化和语言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存天理,灭人欲"是他的重要思想主张。"天理"是终极的善,而"人欲"遮蔽了人们对"天理"的探求;只有抛开"人欲"之私,才能达到"天理"的至上境界。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一直存在着分歧,这种分歧在2006年末顾彬发表了"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看法之后,被媒体过分地渲染、扩大,最终演变成一场"唱盛"与"唱衰"、"黄金"与"垃圾"之争,众多的知名学者卷入论争。笔者就论争产生的场域以及"当代文学"、"当下文学"等概念性问题进行了辨析,并进而提出了对这场论争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徐建勇 《江淮论坛》2010,(4):76-79,169
在《新原人》中,冯友兰用西方现代逻辑分析的方法,深入地分析和阐发了"觉解",将人生"自由"的实现,建立在理性的"觉解"基础之上。同时,冯友兰又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因之提出的人生境界说,对人生"自由"的实现、"自由"的认知和"自由"的规范进行了新的诠释。冯友兰的"自由",是道德认知之后,对道德的超越,是超越的道德。这种"自由",是不受限制,是超越限制,是精神的"自由"。  相似文献   

17.
"文"与"质"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对独特的基础的审美范畴。"文"与"质"的最初形态是各自独立的,"文"、"质"对举始于孔子。我们只有深入地了解"文"与"质"概念的形成过程,才能比较全面地理解它们各自的多重含义,才能客观地认识它们在对举时的双重意义,同时也可避免对于文质概念理解的局限。  相似文献   

18.
钱基博先生不仅是一位国学大师,也是一位有思想的教育实干家,其教育思想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人格"与"国性"为主题,以"仁"与"善群"为人的基本素质,以"国文"与"读经"为主要教育阵地,以"唤醒"和"感染"为主要方法,以"研究"和"教学"为终身事业。其教育思想对当今人文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朱熹之前的学者对"赋"的理解比较一致,对"比"、"兴"的阐释则众说纷纭,影响了对《诗经》本义的理解。朱熹融会前代各家之说,抓住"赋比兴"的特征,在《诗集传》中对其作了较明确的界说。该界说简明扼要,切合诗之本义,且影响深远,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20.
杨雪梅 《理论界》2009,(11):83-85
本文在夏可君先生的《礼物给予的"汉语-神学"》基础上,重新思考和追问"汉语神学"的"汉语-神学"问题。探讨"汉语神学"的可能的对话空间和通道。借助于对西方"上帝"和"神"的人格化实体化的分析,对比中国传统的非实体非人格神的特点,试图通过现象学的方法尝试打开新的对话空间。在"上帝的隐退、缺席和空无"中,寻找中西方对神圣经验的感触与共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