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经济下的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可以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融合可以赋能城市发展新创意、新价值和新品牌.城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包括基于供给侧改革驱动下产业链重组模式、文化需求导向下产业链价值共创模式和数字技术推动下产业链延伸模式三种类型.当前,城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应该加强顶层设计、落实融合理念,创新数字化转型、推动虚拟旅游发展,立足城市工业遗产、推进城市复兴,创新文旅项目和活动、加强区域合作,以促进城市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眉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士,眉山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孕育了以三苏文化为代表的眉山独特的地域文化.中国诗书城是中国唯一的以三苏文化为底蕴又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型城市.中国诗书城的目标定位是以三苏文化为城市品牌,以创建中国园林城市、中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数字化城市为载体,经过几年的努力,把眉山建设成经济实力强、适合人类旅游、休闲、度假和居住的具有三苏文化品位的生态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重要的影视外景地,青岛市拥有丰富的影视文化资源,具有开发影视旅游的自然优势.通过借鉴国内外影视旅游资源开发的实践经验,整合青岛市的影视旅游的物质文化资源,制定开发青岛市的影视旅游资源的具体策略,势必将青岛塑造为一个国内外重要的影视旅游目的地.发展影视旅游能够使青岛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旅游产业彼此结合,从而拓展出一个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崭新向度.  相似文献   

4.
把海峡西岸旅游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必须做好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工作,从而必须明晰海峡西岸旅游区旅游文化的特证.海峡西岸旅游区旅游主体的文化特征表现为:入境旅游者构成是外国人、香港同胞、台胞同胞三分天下;港澳台同胞的人员需求袁现为宗教朝圣旅游、寻根问祖旅游、观光休闲旅游、商务旅游;外国游客旅游需求表现为观光休闲旅游与探秘游;国内游客主要以周边省份游客为主、层次较高、消费能力较强.海峡西岸旅游区旅游客体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自然资源以地文景观和水域风光为主:人文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海峡西岸旅游区旅游中介的文化特征表现为: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对台旅游,这一定位直接体现在对旅游业的管理和旅游线路的规划设计中,也体现在海西旅游业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意识中,体现在两岸共同培养"海峡旅游品牌"上.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文学中久已有记录城市变迁的文字.唐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城市文化大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市诗歌所体现的内容也愈加的丰富多彩,包括城市地域、水文风貌、民俗风情.风光秀丽的桂林在当时便是作为“贬谪地”的城市意象出现在唐诗中,承载着诗人的离愁和愤懑,构建了一个与众各别的精神空间与美学空间.同时,它又是诗人心理空间的投射,承载着诗人的城市观念和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6.
随着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创意城市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典范.而新时期,创意驱动下的旅游产业的纵深发展也在不断探求更为恰当的模式和可持续的发展路径,由此,在旅游产业与创意产业共生共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着与创意城市的融合发展.基于创意城市的构成要素和旅游产业转型的时代诉求,两者的融合发展体现为新特征.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环京津旅游城市色彩形象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是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旅游地竞争的日趋激烈,城市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对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巨大的关联带动作用.城市的形象规划设计在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色彩是构成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映射着城市内在的文化意味和底蕴.本文分析了河北省部分旅游城市未能合理应用色彩设计的现状,并对主要旅游城市的文脉、地脉和人脉特征进行整合研究,以期提出较为合理的环京津休闲旅游城市色彩形象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8.
海滨城市旅游发展模式与对策--以深圳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海岸线漫长的国家,具有发展海洋旅游的优越条件.海滨城市是开发海洋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托,建设海滨旅游城市是发展海洋旅游的战略措施之一.本文以濒临南海的深圳市为例,分析了深圳发展海滨旅游的资源禀赋和开发条件,阐述了深圳城市和旅游发展路径的互动关系,提出了深圳建设海滨旅游城市的导向模式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已经形成许多现实必要条件,旅游开发效应正在不断显现,并与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文章以杭州沿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为对象,从核心旅游产品生产、旅游延伸市场、旅游产业外部动力和旅游产业关联形成等方面具体探讨其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构建起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并基于杭州的城市旅游发展特点提出若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岷江上游是中华文明的发源泉地之一,也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多种文化在此汇集交融,沿岷江上游干流形成了多个历史城市。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发展现代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这些历史文化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近年来虽然有关方面采取了若干措施,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而,在推行新型城镇化的当代,如何科学地加强对岷江上游历史城市的保护,同时将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