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监测时间:2006年9月1日~31日监测范围:CCTV《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经济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周末》;《瞭望东方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南风窗》;新华网、人民网■中央媒体上镜率监测期内地方在中央媒体上镜条数共110条,其中《新闻联播》地方政经新  相似文献   

2.
作为环渤海经济圈内七个省级行政区域中的一个,同时又是中部六省之一,山西在今后的发展中如何做好"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这篇大文章,在"服务京津、紧贴周边、联合中部、辐射沿海"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对外开放度又称对外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的重要标志。但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12月26日发布的首部中部蓝皮书《2006年: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称,中国中部各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总体上不高,平均开放度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20%。其中河南省的开放程度最低,仅有2%。《报告》指出,与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中国中部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呈现下降趋势。与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经  相似文献   

4.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其中的《禹贡》篇是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篇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当时冀、兖、青、徐、扬、荆、豫、梁、壅九州的方位、土质、物产、贡税、水路交通等,对于研究中国远古时代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其中"荆河惟豫州"这段话专门记载了中原豫州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5.
论环渤海开发战略背景下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进入新世纪,环渤海经济带将成为中国第三大经济隆起带,成为最具有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新的增长区域。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恰是在国家发展战略重点北移,开发建设环渤海经济带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是国家构建环渤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辽宁建设成为我国新型产业基地和新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加入WTO,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正步步逼近我们。面对这种进程,《领导广角》同仁通过分析《读者调查卡》,听取有关人士建言,找准了自己在新世纪新形势中的坐标,确定了“领导时代前沿,透视政经风云,浓缩人生精华”的编辑方针、拓展方向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辽宁沿海经济带处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经济圈的枢纽位置,是东北地区的主要出海口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可以预见,作为国家战略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能够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打造出强力的区域引擎,使之上升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区域;能够为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注入强大的区域动力,使之成长为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增长极;能够为完善全国海洋经济开发布局起到承上启下的区域联动作用,使之作为新版块与东部、西部、东北、中部一起纳入国家区域开发的总体战略;能够改变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南重北轻"的亚健康格局,使之为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做出新贡献。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所释放出的区域价值,能够促成一个牵动东北综合经济区、辐射环渤海经济圈,完善国家海洋经济开发布局,进而达到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战略高地,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实现"通江达海"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8.
环渤海区域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区位等优势,是我们共同生活和依存的一方热土。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就在他的《建国方略》中提出,要在现在的京唐港建设"与纽约等大"、"为世界贸易之通路"的"北方大港"。新中国成立以来,环渤海区  相似文献   

9.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是指环渤海区域的各种各样的商品和生产要素能够在一个更广的范围内自由流动,区域在经济上逐步形成分工合理、合作顺畅、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分工合作机制。区域经济发展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前,环渤海区域内各行政区域单位分别治理、各自为政的行政立法体制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整个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构建区域间科学的行政立法协作机制是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试图提出环渤海区域行政立法协作机制的构建方案:建立区域内各政府间信息交流与共享制度,地方政府间定期签订行政协议制度,成立区域内行政立法协调组织。  相似文献   

11.
发挥核心“龙头”作用 带动环渤海经济圈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制约环渤海经济圈腾飞的主要因素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环渤海经济圈内各城市之间相互联系不够紧密,生产要素流动不够顺畅,区域内产业结构雷同,缺乏合理的分工与布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缓慢,蕴藏的巨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环渤  相似文献   

12.
环渤海经济圈概念热起来,与整个国家的开放格局有关。我国的改革开放先是在4个经济特区起步,后来紧接着开放14个城市。按照当时的思路,在中国未来开放的进程中,将有三个重要的经济支撑: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环渤海将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但是一个经济圈的形成主要有三条标准:区域内产业间有基本的分工与协调;共享基础设施;不同地区能围绕一个或几个共同的综合目标发展,而不是各行其是。按照这个标  相似文献   

13.
《决策》2009,(9)
《决策》杂志是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政经类品牌月刊,系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安徽省优秀期刊一等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选取环渤海经济圈内主要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青岛、沈阳、大连和上海、广州市在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产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货运总量、常住人口、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等方面9个指标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与长三角、珠三角进行量化比较,从而对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水平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 一、突出特色,加速规划 该区域的主要特色是:首先位于中国沿海中部.是五大区域的中心地带,南方更加开放的珠江三角洲及海南,北为基础雄厚、腹地深远的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区域,因此,其战略中心支撑点的作用不容忽视,决不能成为东南沿海长链上的一个薄弱环节,否则,将从全局上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其二,该区域与宝岛台湾仅一水之隔,是发展两岸经济贸易合作,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沿基地;其三,邻近港澳,是仅次于珠江三角洲,与港澳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地区;其四,是福建全省对外经贸的中心和重点区域,也是省内基础设施最为完备的地区;其五,不仅集中了福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而且也是中国东南沿海通往海外的重要门户。立足上述特色,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区,闽东南必须加速规划。目前,珠江三角洲已在制订区域发展规划,环渤海区域、长江三角洲也在拟议区域内部的经济合作,闽东南在这方面不应落后。规划应突出外向发展,重点抓住对外经贸这个龙头。  相似文献   

16.
当前,环渤海区域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地处环渤海地区中心位置的天津滨海新区被纳人国家发展战略总体布局,与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国家又进一步提升了天津的城市功能和定位,提出要把天津建设成为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这对于促进环渤海区域合作、加快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位于太平洋西岸的环渤海地区是日益活跃的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部分,也是中国欧亚大陆桥东部的起点之一,处于中国东来西往、南联北开的地位。专家认为,这一地区作为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在亚太地区国际经济分工协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将带动中国西部大开发及东北振兴,对于解决中国经济南北差距,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特殊作用。当前,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大展活力之后,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尤其是京津冀北地区,面临着“起飞契机”。本期“战略思维”栏继续把环渤海地区的研究作为重点,刊发了安虎森、朱妍、刘刚、周立群、卢嘉瑞、刘洪滨等专家学者的文章,分别就环渤海的京津冀比“长三角”、“珠三角”缺什么,环渤海地区能否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如何依托环渤海区位优势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发人深省,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8.
《决策》2011,(11):96-96
胡鞍钢教授领衔创作的新著《2030中周:迈向共同富裕》,是一部气势恢宏的政经力作。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和《我们的经济政策》两篇著作中分析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特有的经济形式—新民主主义经济,首次提出中国存在着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有关社会主义性质经济成分的地位与前途的理论与政策及关于根据地经济如何为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准备必要条件等观点。这两篇著作被认为是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序篇,在毛泽东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环渤海经济圈无论是人口数量、经济规模,还是发展潜力,都将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区域。然而,这一经济区域的形成离不开现代化铁路交通网络的建没。现代化铁路交通网络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