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是金、元之际的重要文艺理论,很有研究价值。但元好问的文艺思想,并非全是个人独创,而是和师友的教育影响分不开的。例如下面这一首: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诗中前二句,是秦观(少游)作的,《山石》是韩愈写的一首七言古诗。元好问称赞韩愈的《山石》而对秦观不满。这一观点,出于元好问的老师王中立。元好问在《中州集》卷九的《王中立传》裡,说过下面一段话: 余尝从先生学,问作诗究竟当如何。先生举秦少游《春雨》诗云:“‘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 蔷薇卧晓枝。’此诗非不工,若以退之‘芭蕉叶大栀子肥’之句校之,则《春雨》为妇人语矣。破却 工夫,何至学妇人。”  相似文献   

2.
芍药是原产我国的著名花卉,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爱情的传递者,是当之无愧的"爱情花"。从《诗经》入手,考证了芍药作为古代结情之花的渊源;又从唐宋诗词、元明戏曲中考证了芍药作为爱情象征的背景、内涵;并对古代诗词、文学作品中芍药的女性意象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介绍了芍药作为女科药材的重要价值。最后,采用对比的方法,将芍药与其他具有相似寓意的花木(牡丹、玫瑰、红豆)进行了比较,阐述了芍药情花文化的独特性、唯一性,并结合当代消费特点,从文化和经济的角度,阐述了芍药成为我国当今"爱情之花"的重要意义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洪涛先生是世界著名的树木学家,毕生从事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树木学教学及科研工作,长达50余年,对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森林及植物进行了标本采集.他1923年出生在江苏省扬州市的一个商人家庭,1943年在重庆考入中央大学,1944年转入云南大学,1945年转入四川成都金陵大学植物病理学系,1948 年从南京金陵大学毕业后留校,专门从事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教学与研究.他对树木分类有独特兴趣,先后担任植物分类学教授史德蔚博士和树木学家陈嵘教授的助教. 1952年任南京林学院树木学家郑万钧教授助教,参与编写《树木学教科书》《中国树木学》《树木图谱》《树木学》《中国树木志》《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1979年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工作,协助郑万钧教授组织编写《中国树木志》第 1、2卷;1983年郑万钧教授去世后继续担任《中国树木志》总编辑,组织编写《中国树木志》第3、4卷;1997年任《中国高等植物》主编之一. 2018年1月2日病逝,享年95岁.洪涛发表论文13篇,出版著作14部(含译作),编辑书稿达 4000万字以上,曾任国际树木学会会员,中国林学会树木学分会(专业委员会)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顾问等职.洪涛先生自称是中国树木学"终身的助手"永远的编书匠和"恪尽职守的看门"人.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看到《许愿草》的时候。一抹极其绚烂艳丽的颜色窜入我眼底。我的心在盛放成芍药的样子。芳香凛冽。我的记忆突然清晰鲜明。获奖编辑——柒年柒年名言:十二月。想起来的草色。  相似文献   

5.
段义宗是唐末的南诏诗人。他“一歌一咏,捷应如流”“雅善词章……言论风采,倾动一时。”他曾出使前蜀,因不愿朝拜,削发为僧,号曰大长和国左街崇圣寺赐紫沙门银钵。《全唐诗》和《全唐诗补逸》录存其诗五首。其中《题大慈寺芍药》和《题三学院经楼二首》等诗当作于为僧之时,均颇具唐诗情韻。另有《思乡作》一诗在当时就被称为“高手”之作。这些诗在当时已甚流传,如《题判官赞卫听妓洞云歌》虽较粗疏浅率,诗意不多,也在人们“口俗之间,无不缮写”。  相似文献   

6.
秦观“女郎诗”的审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词人的秦观,人所共知,近年来对淮海词的研究,已取得可喜成绩,而作为词人的秦观,论述者却不多。秦观的诗虽思想性较弱,但艺术造诣较高,能于宋代诗坛上独树一帜,颇具魅力。这里,试以他的《春日》(一作《春雨》)为例,略作窥探。诗云: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诗篇描绘的是昨夜春雨飘洒,翌日突然放晴的庭院景象,虽只有二十八字,却精致如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HPLC对牡丹皮中芍药苷定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流动相;乙腈-0.1%磷酸(19∶81),检测波长230 nm.结果:芍药苷线性范围为0.096-0.48m g/ml(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36%,RSD为0.56%(n=5)。结论:本方法灵敏、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老友》2007,(1)
镇肝熄风丸是常用中成药,由怀牛膝、生龙骨、生牡蛎、玄参、生赭石、生龟板、白芍药、生麦芽、天门冬、茵陈、川楝子、甘草12味药组成。该方来源于《医学衷中参西录》(清)一书。近年来临床实践证实可用来治疗某些中老年疾病。且举几例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班固《尚书》学承师渊源颇为纷杂,但其家学当远承之班伯.班固集西汉《尚书》学以“洪范五行”察变之大成,对后世《书》教传统影响巨大.其撰《汉书·叙传》及其论纪、表、志、传之所以作,体式仿《书序》.班固推尊《尚书》为信史,曾作《典引》一篇以续《尧典》.班固所撰《汉书》称引《尚书》今古文兼采,较好地体现了东汉《书》教传统兼通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老子》上篇为《德经》,下篇为《道经》,是谓《德道经》.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之帛书《老子》甲、乙本,其次第如此.韩非《解老》亦首及《德经》,似非偶然.今世所见传本,皆以《道经》居前,《德经》列后,通称《道德经》,此已非其本然.河上公分《老子》为八十一章.严遵《道德指归》分七十二章.王弼旧本分七十九章.各自以意为离合.一般多用河上公说.今据马王堆《老子》帛书之次第,与河上公所分章节对照,重新校定,撰为《老子韵读》.《老子韵读》共分四部分:一、原文,但录校定之文,作为定本.二、参校,记各本文字异同,并以案语别其是非.三、柬释,释字句大意.四、订韵,协韵之字悉以《广韵》标目.并以段氏《六书音均表》示其所隶之部.同部通协,概从段氏.一章有一韵到底者,不复分组.有换韵者,分第一组、第二组等,以区别之.全书待出专册.此处先抽印《〈德经〉柬释》之一部分,求正于同好.  相似文献   

11.
孔子论述《诗》的价值作用,有著名的“兴观群怨”之说,并旁及事父事君和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等.孔子的政治抱负使其《诗》学以“群”为终极指向.孔子试图以《诗》来促进君子人格的生成,使其《诗》学带着强烈和同社会、国家的政治意义.《诗》之可以能“群”是建立在《诗》的文学性基础之上的,其中《周南》、《召南》因其在《诗》中的特殊地位而尤具典范意义.《诗》的隐喻特点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赋《诗》断章奠定了前提条件.孔子以对《诗》的整理、研究、使用,建构了其以文学性为基石的政治《诗》学,为古代绵延不息的“诗学”导夫先路.  相似文献   

12.
据初步整理,《一切经音义》引用了《诗》各类文献,包括经、传、注等,共计约740条,实际引用《诗》经文计约338条.其引《诗》名称较杂,主要有:《诗》《毛诗》《韩诗》《诗传》《毛诗传》《韩诗外传》等.其所引“《诗》”“《毛诗》”内容多为“正文”,而“《韩诗》”等多为“训释语”等.通过对《一切经音义》所引《诗》与今本《诗》的异同比较,可以揭櫫《一切经音义》引《诗》的概貌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怎样理解柳宗元的《放鹧鸪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越有鸟甘且腴,嘲嘲自名为鹧鸪。徇媒得食不复虑,机械潜发罹置罘。羽毛摧折触笼籞,烟火煽赫惊庖厨。鼎前芍药调五味,膳夫攘腕左右视。齐王不忍觳觫牛,简子亦放邯郸鸠,二子得意犹念此,况我万里为孤囚!破笼展翅当远去,同类相呼莫相顾!” 这是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放鹧鸪词》。现在,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编  相似文献   

14.
竹枝系列考     
<正> 中国古典诗歌有格律体与自由体,格律体中又分齐言体与杂言体.在唐声诗与唐词的交汇点上,齐言体《竹枝》又分两句体与四句体,再加上杂言体《竹枝子》,就构成了历代学人为之争讼不已的《竹枝》系列.《竹枝子》为唐教坊杂曲,调名见崔令钦《教坊记》.但在敦煌石窟所藏唐人手写卷子被发现之前,一直未见传辞,由此人们往往把它与《竹枝》混为一谈.《钦定词谱》开篇胪列《竹枝》谱式,就从典籍上找渊源,误认齐言两体也是唐教坊曲.而清人王士祯在《居易录》中竟然说“《竹枝》本名《竹枝子》”,省言则为《竹枝》.敦煌写本  相似文献   

15.
契嵩曾自编《嘉祐集》《治平集》,然二集编纂时间不详,其内容在陈舜俞、释怀悟描述中则相反.契嵩曾寄王存《答王正仲秘书书》,中涉《嘉祐集》.考王存当时官职、任所,可知《嘉祐集》编成在治平三年以前.又,综合契嵩、惠洪、怀悟关于《嘉祐集》内容之描述,可知陈舜俞之说为误.《论原》为契嵩作品中重要系列,然其名不见于契嵩文章中,而其编纂时间亦不详.今考怀悟相关论说,结合契嵩与韩琦书信,并分析《论原》内容,可知《论原》为契嵩自编、自名,而编成时间在嘉祐七年以后.《论原》为《嘉祐集》之部分,故知二者成集当在嘉祐七年至治平三年之间.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诗经》的话(代序)《诗经》是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反映上古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易》、《书》、《诗》、《礼》、《乐》、《春秋》合称为《六艺》,又称为《六经》.《乐经》今无其书.或说亡于秦火;或说《诗》《乐》为一,自诗言之叫做《诗》,自乐言之叫做《乐》.或说《周礼·大司乐》章;或说《礼记·乐记》,原出于《乐经》;这都无据.现在就只有《五经》了.有谁提到《六经》,我们就知道这是说的《五经》.其称为《经》,最初见于《庄子·天运》篇、《礼记·经解》篇.朱彝尊《经义考》说:"《诗》  相似文献   

17.
《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的“厉”,说解不一.各家注释大致可归纳为三家:一说以《毛传》《尔雅》为主;一说以《说文》为依据;另外一说,按照诗意另为新释.《毛传》说:“以衣涉水为历,谓由带以上也.揭,褰衣也.遭时制宜,如遇水深则厉,浅则揭矣.”《尔雅·释水》:“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揭者,揭衣也.以衣涉水为厉,繇膝以下为揭,繇膝以上为涉,繇带以上为厉.”《毛传》《尔雅》的解释,文字上略有出入,但都把“厉”和“揭”释为涉水之名.  相似文献   

18.
赵谦《声音文字通》一书现存30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尚存三十二卷",《明史》等记载为100卷.孰是孰非,莫衷一是.现存《永乐大典》共采录《声音文字通》三百余条,为该书实为100卷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该书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应是一部韵图韵书合编型辞书.  相似文献   

19.
《庄子》三十三篇中,有比较完整的记梦情节的有六处.因为大多数学者都承认内篇为庄子自作,故见于《齐物论》的蝴蝶梦和《人间世》的栎社梦我们可以暂定其作者为庄子.而见于《庄子》外杂篇的四个梦,文章根据是否以梦境为实有、与内篇思想主旨之关系、是否符合《庄子》内篇的写作特色等三个方面,推测《外物》神龟梦最有可能为庄子自作,《田子方》文王假托梦、《至乐》髑髅梦与《庄子》内篇各方面相距甚远,《列御寇》郑缓梦比较接近庄子《内篇》思想和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20.
梁《律》、《令》的修订在南齐立法的基础上完成,实为齐、梁两代的立法成果.梁《律》、《令》以晋《律》、《令》为蓝本制成,但在篇目上有一些改制,有关内容也较晋《律》、《令》完备.梁《律》、《令》对陈、北周、隋、唐《律》、《令》都有重要影响,是隋、唐《律》、《令》的重要渊源,其中梁《令》是隋、唐《令》的主要渊源.梁《律》、《令》是汉、魏、晋《律》、《令》向隋、唐《律》、《令》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