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强制执行权分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世界主要国家的行政强制执行权皆由行政机关和法院所共享,但侧重点却不尽相同。英美国家多由法院掌握行政行为的执行权,而大陆法系国家则大多由行政机关自行执行。但自二战以来,两大法系对行政强制执行权性质的认识却是一致的,即行政执行权与行政命令权各自独立,这是现代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理论基础。两大法系作法的不同本质上源于对效率与公正的不同取向。  相似文献   

2.
行政强制执行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是世界各国行政法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早在我国行政法学研究刚刚起步时 ,行政强制执行问题就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是 ,对于什么是行政强制执行 ,学术界并无统一的认识 ,其分歧主要集中在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问题 ,行政强制执行的依据问题 ,行政强制执行与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即时强制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行政强制执行体制之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行政强制执行体制,存在诸多弊端,无法满足人们对公正与效率两大价值目标的追求,急需重构。重构的思路,是将执行权全部授予行政主体以确保行政效率,同时通过对执行程序的精心设计以及执行后的救济的强化以确保行政公正。  相似文献   

4.
现行行政强制执行模式下的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并不符合宪法关于权力的体制安排.判断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性质,应是行政强制执行模式设计的出发点.进行这一判断,应置于我国宪法体制的规范安排之下来考量.行政强制执行与行政权活动息息相关,应属于行政权范畴.而人民法院的主要功能则在于以一个中立者的身份来裁判.基于此,应对现有模式进行以下调整:坚持以行政机关统一行使执行权为原则,以涉及到重大公共利益的执行案件由法院审查执行为例外.当然,行政强制执行体制的完善,还需有其他配套的制度支撑,对于行政诉讼而言,作为实现上述模式设计思路的配套措施,则必须修正“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  相似文献   

5.
税收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或称税收强制执行制度)是一项重要的行政法制度,也是一项与税法密切相关的制度.目前我国尚未出台统一的行政强制法,有关税收行政强制执行内容的规定也不够具体.本文根据<行政诉讼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阐释税收强制执行的一些模糊概念,揭示税收强制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重点提出了完善税收强制执行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不同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选择对于实现行政管理目标和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具有不同的法律意义.笔者在评价我国现行的司法主导型模式优劣的基础上,提出重建一种"以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为原则,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为例外"的行政主导型的混合模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行政强制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行政机关行政强制执行难,法院行政执行负担过重使审判受到影响,行政强制执行程序缺乏规范等。我们可以借鉴他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积极经验,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行政强制执行体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现有的立法模式可以概括为“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为主,行政机关自行行政强制执行为辅”。其主要价值是确立和强化了司法权对行政强制执行的介入程度。在对我国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的规范性和正当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分散行政强制执行设定权、分离审查主体和执行主体、增强对间接强制执行的监督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法律传统向来重实体轻程序,奉行"结果好便一切都好"的实用主义哲学理论.但是,在走向法治化的过程中,我国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程序的价值和作用.平衡论把行政程序的作用提高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主张通过行政程序权利义务的倒置达到总体平衡.行政程序法的基本价值目标是公正与效率,平衡论对我国行政程序法公正与效率兼顾目标模式的确立作出了积极贡献,指导了我国行政程序法律制度,而且在行政程序立法实践中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行政强制立法正在紧张的制定之中,行政强制执行权分配模式成了行政法学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国现行强制执行权分配模式,由于其历史局限性己远远不能适应行政法治实践的需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行政强制执行主体制度的利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行政机关强制执行为主,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为辅"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