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梓潼县《三国演义》学会于1985年6月4日正式成立。在县里成立《三国演义》学会,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中国《三国演义》学会为县《三国演义》学会的成立发来了贺信。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的代表到  相似文献   

2.
鲁迅谓《三国演义》有三条"缺点",所论有失公允,甚至贬低了《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三国演义》叙事"七实三虚"已为后世历史演义小说创作所普遍接受,王渔洋"被它闹昏了"不是《三国演义》的失误。《三国演义》中"好的人"也有"坏处","不好的人"也有"好处",并未"出乎情理之外"。《三国演义》"作者所表现的和作者所想象的"是否不一致,无法说清楚,"文章和主意"完全"符合"是不存在的,成功的作品皆"形象大于思想",曹操的"豪爽多智"和诸葛亮的"狡猾",恰好说明人物性格的复杂多维,这是小说艺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最近日本掀起了一股《三国演义》热。对政界人士来说,无疑是有实际价值的,他们认为从中可以获得不少启迪。观察一下日本的《经济外交》以及对美、中、苏、东盟等国的外交政策,可以说不乏某些运用《三国演义》的具体实践。对于财界、企业界人士来说,他们也认为研究《三国演义》有助于在激烈的竞争中战胜对手。以企业界人士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日本《愿望》杂志1985年6月号为纪念创刊3周年,特地编了名曰《三国志——商业学的宝库》专辑。该刊编辑部约了研究《三国演义》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4.
我的《三国漫谈》一书,经郑元基先生翻译为韩文,即将在韩国出版了。这是此书的第一种外文译本,也是继《三国演义辞典》之后,我的第二部被译成外文出版的著作①。对此,我自然感到十分高兴。我是从1981年底开始集中力量研究《三国演义》的,迄今已经整整19年。在这漫长岁月里,我也从事过其他一些研究项目,但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多种因素,耗费精力最多,钻研最深的还是《三国演义》。19年来,除了编著《三国演义辞典》、整理几种《三国》版本、撰写几部研究专著、重新评点《三国演义》、发表数十篇论文之外,我还先后发表了140余篇有关《三国》的…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在我国是一部妇幼皆知的古典名著,在国外也有很大影响。通行的毛纶、毛宗岗父子修改、订正过的《三国演义》(简称毛本)。是一个为专家和普通读者所熟知的本子。但由于《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一个下层文人,并非历史学家,因此原本《三国演义》中有不少明显的乖离历史、地理、历法、职官、人物实际的错误;毛本改正了一些。但《三国演义》中的这些错误仍然大量存在。《三国演  相似文献   

6.
由我和谭良啸先生编著的《三国演义大辞典》 ,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了。它凝聚着我们二十余年来关注和从事《三国演义》研究的心血。《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 ,是一部对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和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伟大作品 ,在亚洲和世界其他地方也广泛传播。可以肯定地说 ,无论是中华儿女还是其他国家的朋友 ,凡是想学习中国古典文学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人 ,都会把《三国演义》当作必读书。然而 ,从新中国成立到 2 0世纪 70年代末 ,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 ,《三国演义》研究既不广泛 ,也不深…  相似文献   

7.
刘晓林 《云梦学刊》2012,33(5):34-36,67
屈原故里是研究屈原的诸多学术争执中一个常见的话题。关于屈原的故里,最早记载屈原生平事件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没有文字的记载,后人普遍认为秭归是屈原的故里,及后又有江陵说、奉节说、临湘说、汉寿说等诸多说法。如果从屈原代表作《离骚》中所描写的本草来考察其故里,则会发现,在人们对屈原故里的诸多判断中,秭归说应该是最为合理和科学的。  相似文献   

8.
《汉书》和《后汉书》中都说到内黄县有一水泊,方数十里,名为黄泽。后世的一些书籍,如《晋书·地理志》、《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等,也对黄泽作了数笔记载,指出了它的大体方位。清代的一些学者对黄泽的记述又进了一步。如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内黄县条中说:“黄泽在县西北五里,旧时广数里,有堤环之,曰黄泽堤……今湮废。城西北二十里又有孟家潭,志云其水无源……或以为即故黄泽也。”胡渭在《禹贡锥指》中也  相似文献   

9.
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为文学作品的阅读、传布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的新渠道、新窗口(如果你足够时髦的话,还可以说是新界面)。于是,过去写在纸上的小说,纷纷搬上了银幕、屏幕。这个“搬”的过程,有一个专门术语,叫“改编”。《西游记》被改编,《水浒传》被改而编之,《三国演义》被改之编之,现在,《红楼梦》的电视版也正在制作过程中,有关话题也多起来。  相似文献   

10.
从橘树的分布看楚入的迁徙及楚疆的开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期,我国柑橘的中心产区是楚都所在的江陵地区.《吕览·本味篇》曰:"江浦之橘,云梦之柚";《国策·赵策》曰:"云梦橘柚之地";《史记·货殖列传》曰:"江陵千树橘".长江上游的柑橘产地有巴、蜀.《汉书·地理志》巴郡朐思、鱼复等县都设有"橘官".《华阳国志·蜀志》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浩瀚的古典文学作品中,有关神怪、鬼魂的描写真可谓触目皆是,历代不绝。《西游记》、《封神演义》之类专门的神魔小说就不用提了,即便是在不朽的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水浒》和《三国演义》中,也不乏神怪描写。《红楼梦》中有绛球仙子还泪说,有太虚幻境和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耒阳市的修志、年鉴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其中《耒阳市志》获国家一等奖,至今已连续编纂的8卷《耒阳年鉴》也多次获奖。为了把《耒阳年鉴》编纂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今年又推出了四项新举措:一是参与新闻采访活动。耒阳市委、市政府联合发文,准予市志办参与新闻采访,为市志办公室编鉴广集资料  相似文献   

13.
唐杜确《岑嘉州诗集序》、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元马端临《文献通考》、辛文房《唐才子传》及清《全唐诗》等皆云:岑参,南阳人。这是据岑氏先祖汉征南大将军岑彭为南阳棘阳人,后世乃以郡望定属。岑参祖辈不居南阳棘阳已数百年,说是南阳人,与实际相距过远。《法苑珠林》、《大清一统志》则云,岑参,江陵人。自闻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证》主江陵说后,国内风从,遂成定论。岑氏之入江陵,自岑善方始。善方孙文本自江陵归唐,  相似文献   

14.
1997年是《三国演义》研究史上是一个值得书写一笔的年份。由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和汉中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第十一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于11月2日至6日在陕西汉中成功举行。本年,中国大陆发表的《三国演义》研究论文,大约在60篇左右;提交汉中《三国》讨论会的论文,也有将近60篇。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引人注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对《三国演义》研究领域的审视与开拓新时期以来,《三国演义》研究发展迅速,成果丰硕。如何进一步深化已有的研究,如何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此,一些学者作了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四月十二至十九日,全国二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三国演义》研究与教学工作者代表等一百六十余人,汇集于三国时期魏的故都洛阳,举行了第二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暨中国《三国演义》学会成立大会。会议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河南省文学学会主持召开。大会分两个阶段举行,四月十二日至十六日举行了第二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四月十八日举行中国《三国演义》学会成立大会。 学术讨论会共收到论文近七十篇。这些论文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对《三国演义》的主题、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作者、版本流传情况等问题作了比较广泛深入的探讨。 讨论会上,代表们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一)关于《三国演义》的主题,会上争论的最为热烈。大多数同志认为,《三国演义》这部文学巨著,其主题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是多方面的、不应简单地以三言两语来概括。此外,有的同志认为,对古代文学巨著,不要提“主题”(“无主题说”),也有的同志提出“模糊主题说”。(二)关于历史小说的创作方法问题。会上集中对“历  相似文献   

16.
第二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暨中国《三国演义》学会成立大会,于1984年4月中旬在洛阳举行。讨论会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展开了热烈的争鸣。讨论比较集中的问题有:(一)关于《三国演义》的主题。代表们认为,近年来出现的有关主题的新观点达七、八种之多。这一方面反映了《三国演义》研究的逐步活跃,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这部巨著内容的博大深厚。《三国演义》的主题,有的同志认为,应当通过深入的讨论逐步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有的同志则认为,用一种比较简单的命题来概括这样一部巨著的主题是不可能的;也有同志主张不用“主题”这  相似文献   

17.
关于春秋初期的楚国都城何时自丹阳迁郢,历来有两说并立。其一是文王始都郢之说。《史记·楚世家》云:“文王熊赀立,始都郢。”同书《十二诸侯年表》周庄王八年“楚”栏:楚文王熊赀元年,始都郢。”《汉书·地理志》南郡“江陵”县原注:“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阳徙此。……”楚文王元年为公元前689年。这是目前常见称引的楚都始迁郢年代,而上引《史记》、《汉书》的三条记载则是此说的主要依据。另一说是楚武王时即已迁郢。成书最早  相似文献   

18.
在《三国演义》研究史上,影响最大的恐怕要数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所作的评点了。但是,毛氏父子的评点明显具有历史的局限性。近年来在《三国演义》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全国《三国演义》学会成立后的近20年来,经过10多次全国性学术会议的研讨,引深了对《三国演义》的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沈伯俊先生长期从事《三国演义》的研究,他花了大量的心血,重新评校了《三国演义》(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沈先生的“评校”,一方面是“评”,一方面是“校”。就“评”来说,有“回前总评”,即在每一回回目下对本回作一提纲…  相似文献   

19.
继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之后,咸丰二年(1852)八月(农历,下同),在广西又爆发了朱洪英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长达八年之久,其活动范围遍及桂北及湘、粤交界一带。1854年建立了“升平天国”这个地方农民政权,给清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朱洪英,又名朱声洪、朱胜红或朱世雄。其籍贯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湖南东安县渌埠头人(见《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4第33—41页);另一说是湖南耒阳县人(见光绪11年《湖南通志》卷89)。此二说孰非孰  相似文献   

20.
<正> 战国中期齐魏马陵之战战址向存两说。《史记·魏世家》集解:“徐广曰:‘在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虞喜《志林》云:‘马陵在濮州鄄城县(今山东鄄城县)东北六十里,有陵,涧谷深峻,可置伏。’按:庞涓败即此也。徐(广)说马陵在魏州元城县东南一里,庞涓败非此地也。”笔者认为以上两说皆非。本人初步考证,马陵战址应在今山东临郯之间的马陵山。据臧励和《古今地名大词典》:“马陵山,亦作马岭山,在山东省临沂县东南九十里,南抵江苏省之宿迁。绵恒数百里,山口崭然中直,宛如斧劈,相传为夏禹所凿”。此说根据有二:一是《史记·孙吴列传》载:齐军救韩入魏,“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今河南开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