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4 毫秒
1.
那钦 《阴山学刊》2002,15(5):39-41
艺术设计中的文字处理,应积极地体现形式的表现意味,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形式去有效地加强文字传达所具有的独特视觉感受.提高文字的设计水平,还需要对设计的主体对象汉字进行必要的研究,对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相关内容有必要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视觉文化时代人类阅读行为之嬗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赵维森 《学术论坛》2003,(3):127-131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 ,使人类的阅读对象和阅读主体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尤其是阅读对象的变化 ,不仅意味着负载人类文化艺术信息的外在符号形式发生了转换 ,而且意味着随着符号形式的转换 ,人类文化艺术的内涵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从而使传统的阅读动机、阅读心理机制、阅读性质、阅读效应、阅读价值等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从"效应"理论看审美价值的本质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效应理论从审美主客体的功能关系和对象性关系两方面共同揭示了审美价值的本质,即审美容主体化,是对社会审美主体自由本质的感性升华.审美价值的实现是审美主体不拘于文本的自由显现,其本质是一种社会效应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卢杰 《江西社会科学》2004,(11):137-139
视觉元素是艺术家使用手段的基础,能组合完成艺术语系而使人类逐渐认识自己、体会自然和社会休戚与共的感觉。艺术史即视觉造型元素的发展变化形式过程,是视觉元素的更迭,变革前行的进程。每一位艺术家丰富自己的视觉元素的精神意义,都是主体心态与视觉语言相契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英语转换规则的限制条件在跨语言中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韩、汉三种语言含有定语分句的复合结构Wh-问句的转换生成过程中,英语形式规则在跨语言中产生了一定的效应.具体而言,复杂名词词组限制条件对英、韩、汉三种语言含有定语分句的复合结构Wh-问句转换生成过程均起到了限制作用.从语言类型学视角看,这是屈折语的形式规则在粘着语和孤立语中产生效应的语言现象.而讨论形式规则的限制条件如何在非形式及非典型形式语言中产生效应,有助于解释蕴藏在其中的语言规则与语言逻辑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6.
自古希腊伊始,视觉就被当成一种认知和理论器官,柏拉图根据在认知活动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把眼睛分为肉体之眼与心灵之眼,而对理性的表达只能借助于心灵之眼而不能由肉体之眼来完成,这就开启了西方思想中的视觉中心主义的传统;后来笛卡尔和黑格尔理性主义哲学把视觉作为求真意志发展到了极端,他们认为为了获得形而上学知识,要把感官和身体的作用最大程度地排除,这样就导致了视觉与对象最后沦为了一种纯粹的"理论关系",主体也蜕变为一种化约的、物化和技术化的主体.这种关于人和主体的观念不仅成就了作为认知测绘的图像意识,同时也衍生出以旁观者姿态观看世界的方式,这种与参与者眼光相对的观看方式成为了西方近代主导性的视觉模式.  相似文献   

7.
当代视觉文化不同于传统视觉文化的特点在于视觉表达的肤浅化、视觉形象的虚拟化、视觉传播的表征化。这些特点源于当代视觉文化推崇世俗趣味、视觉快感,追求奇观展现、闹剧氛围、风格混搭的美学原则。而这一系列的变化,则是视觉审美转向的结果。从视觉生产来看,视觉形象的创造从个体性的创作转向机械复制和商品化生产;从视觉接受来看,人们逐渐从艺术欣赏转向艺术消费。  相似文献   

8.
比兴从实践上统一了客体对主体的刺激作用和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从心理特征上看,比兴体现出对客体刺激作用作出迅速反应时主体的随动应然效应。比兴的创造心理特征是:在兴而起情的瞬间,具体的情思和具体的物象争逸出运动的游移状态,迅速交会,并互为载体,进而达到具有审美价值的同一,呈现出情感思想形象的表达定式。比兴与“蒙太奇”的结构形式相似,都表现在“构件装配”的关系和思想联想性的关系上。在比兴中,景物画面时空上的无域性,与情感思想感知上的可延性一旦结合,就会产生审美效应的无限值域。  相似文献   

9.
曾胜 《兰州学刊》2007,(9):153-154
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提是必须认识和处理好媒介与教育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视觉思维可以提升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激发其面对媒介信息时的能动性."大视觉"理念以其大众文化的品性,在文化产业化的大潮中将成为媒介素养教育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0.
高质量的跨国零售商对各消费品制造业产生了积极的正向溢出效应,其对中间投入品制造业的影响不显著.从消费品制造业内部来看,其受跨国零售商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食品制造业绩效随跨国零售商数量的增加而得到提高.纺织品制造业绩效与跨国零售商数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是遭受利益侵害风险最大的行业.行业产品特征、进口替代性以及跨国零售商对本土制造业的依赖程度是影响溢出效应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张法 《河北学刊》2012,32(1):16-19
Image(形象/图像/意象)是全球化时代文化对话和美学对话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从比较文化的角度来看,其在西方主要与三个方面相关:由主客互动而来的影像,主体心理运行的意象,由主体外化而成的艺术形象.这三个方面为image在中国的三种不同译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论文艺的双重主体结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的双重主体结构,是指文艺主体以自身为对象所形成的内在的主客体关系结构。文艺主体的审美活动过程,具体表现为主体自身把自己分为自身主体和自身客体的二重化过程,无意识的忘我活动和有意识的自觉活动协调统一的活动过程。文艺就是在这双重主体的交感效应中,获得了自己的本质规定,成为了一个与科学意识和伦理实践意识相区别的,独立的艺术意识结构、艺术意识领域。  相似文献   

13.
目前收入分配观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分配对象界定过于狭窄;对分配主体的理解过于单一,对各自作用领域划分不清;分配依据和标准不统一,未突出制度内依据、标准的作用;忽视制度体系的构建,制度的改革与建设滞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不够匹配。构建新型收入分配观应从拓展分配对象、扩大分配主体、整合分配依据、强化制度改革与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因此,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以和谐为理念。和谐的本质和内涵、提出的时代背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和谐思想,决定了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和谐视野下。和谐视野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包括从教育目标到教育内容、教育主客体、教育环境、教育方法、教育管理等各方面都协调、匹配,共同作用于高校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只有从理论的整体视野入手,才能全面地理解唯物史观。从理论的整体视野看,唯物史观就不能仅仅着眼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还应注重理论的理论前提部分。这种整体视野中的唯物史观,既是对社会发展现实挑战的应对,也是唯物史观的原本之义,更是唯物史观继续取得现实解释力的生长点。也只有这种整体视野中的唯物史观,才更加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段钢 《河北学刊》2006,26(3):30-35
考察图像的直观和美学意义,可以更好地把握图像生成的背景,理解如何产生意会知识,以及对人的视觉思维的影响。黑格尔和海德格尔对图像具有不同美学认识,在直观的基础上,黑格尔强调心灵在图像中对人的自由追求,而海德格尔则认为图像有助于表达人的存在,以及如何制造“大地”和“世界”,为人的存在寻找根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内在观点的诠释性出发,介绍了哈特理论的一些重要评论家对内在观点与实证主义的描述性目标之间的矛盾的批评。本文认为,哈特的内在观点必须结合哈特独特的二元规则体系来理解:内在观点是一种批判反思性观点,内在观点的主体是官员,客体是次要规则,内在观点的接受是一种社会事实。如此辨明的内在观点足以消解众多批评的声音。不过,德沃金通过挑战哈特的规则体系法律观,迫使哈特转而采取包容性实证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18.
从后现代主义对文学的影响人手,指出文学出现边缘化状态是后现代主义发展使然,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文学创作格局和研究视野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创作格局上,接受主体对创作主体的中心地位进行了颠覆;在研究视野中,理论被偏置,而文化研究渐居上位。但是,处于边缘化的文学同样有其自身的机遇和活力,其出路就在于坚守文学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主客体关系来看,现象是认识活动的直接对象物,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直接产物。现象的生成条件是: 第一、客观条件。包括物自体(客观事物)、时间、空间和环境等。第二,主体条件。指主体的感官功能、心理、情绪、意志、知识和理性等。第三,观察仪器和记录对于现象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学传播媒介的静态含义及动态交互式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洁 《齐鲁学刊》2012,(2):153-156
文学与媒介的关系是文艺学研究的学科增长点,也是文学与传播学交叉融合的突破口。引入媒介的维度使文学成为一个更加完整的存在,把文学从线性循环的二维平面结构提升为三维立体式的交互结构。从静态分析来看,文学传播媒介并非单一的、固定的所指,表现为符号媒介和物质媒介的统一。从动态分析来看,媒介是文学传播活动中的能动性因素,在文学创作、文学流通、文学接受三个环节中通过媒介化过程建构交互式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