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中国税收政策对石油安全保障的积极作用看,当前存在消费税政策有待完善、资源税凋控力度不够、石油特别收益金未考虑油田差别、企业所得税缺乏鼓励开发国内石油资源及替代能源的优惠政策等不利于石油安全四个问题,提出了开征燃油税,调整消费税、资源税、石油特别收益金等政策建议,并认为只有与完善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以及合理的能源政策相配合,税收在石油安全保障中的作用才能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2.
基于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经济发展动力的客观现实,分析了我国以煤炭为主的不合理能源结构,能源消耗速度快、供需矛盾突出,石油需求迅速膨胀与开发、生产滞后等现实问题。指出为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为保障国家石油安全,我国采取石油来源多元化政策是改变我国能源现状、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中国石油发展中的新疆油气开发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石油天然气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把新疆建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接替区、石油化工重要基地,是新疆资源、地缘优势所决定的。要开辟21世纪石油天然气发展的新局面,新疆应当在观念、战略、策略、政策、措施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完善。  相似文献   

4.
中俄石油合作一直是中俄两国能源合作久未妥善解决的问题。国家的能源架构、所有制形式、外贸政策是其国际石油合作的基础。本文通过对俄罗斯石油改革历程的阐述,剖析了中俄漫长多变的国际石油合作进程,提出了加强中俄石油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共同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中国石油产业经济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简要回顾了近年来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状况,利用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模型的一般分析方法,对石油产业行业结构的总体关联程度、个体影响效度、关联聚合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经济技术评价,系统分析了石油产业发展的内部影响因素,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期美国制定了“半球”石油政策,试图扩大中东石油生产、保护西半球石油资源.战后初期美国为复兴西欧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既推动了“半球”石油政策的落实,又在该政策的框架下对西欧提供了石油援助.二者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了战后美国构建新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重要努力.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80年代国际石油市场经历了从两次石油危机到石油严重过剩、油价低迷的剧烈变革。为了确保石油安全,美国政府采取了从日益强化政府干预石油市场到放开管制,由市场起主导作用的政策变革。两种政策源自不同的客观形势和政治理念,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石油石化企业重组上市后人力资源政策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贯彻实施这些政策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石油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如何提高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寻找改革突破点,破解我国石油企业发展困局,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认为要解决石油企业发展的问题,需要国家尽快形成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建议成立一个部级的能源(石油)机构,明晰石油企业的竞争规则,制定石油产业发展战略,统筹实施计划和激励政策,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同时维护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成品油消费的快速增长,局部供应短缺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在系统分析成品油供应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成品油零售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模拟了北京市成品油供应系统上游出现供应短缺、下游消费者出现抢购等突发事件情景下,加油站库存的变化及采取相关应急措施后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加油站采取限购措施,还是政府采取限行政策,都不同程度地缓解上游供应短缺的影响,对保障成品油的持续供应和市场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同时采取两种措施,会使加油站库存在政策实施时不再出现零库存情况,而且缺油现象明显减弱,对缓解“油荒”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简称HEV)市场逐渐成熟的技术及能源因素,以及近年来美国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发现各车企主要依靠的是混合动力汽车的性能和价格来打动消费者,而并不完全依赖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减税鼓励政策,指出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应以混合动力技术为主,国内车企应自主联合,建立区域性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和集群。  相似文献   

12.
张杨 《国际论坛》2011,(5):19-25,79
利比亚因其石油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独特一直是美苏冷战争夺的焦点。1969年卡扎菲夺取政权后推行强硬的外交政策,对美国在北非、中东地区的安全利益形成挑战。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利用军事挑衅、公开制裁、隐蔽行动等多种手段力图颠覆卡扎菲政权,并在经济制裁无果、隐蔽行动流产的情况下,借反恐之名对利比亚发动军事打击。这一行动是美国综合考虑军力对比、政治宣传、冷战博弈和地缘政治等方面因素做出的战略抉择,也是美国在西亚、北非推行冷战安全战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2000年以来,随着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原油价格上涨,以及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美国燃料乙醇出现井喷式增长,目前产量约占全球燃料乙醇产量的一半以上.面对美国燃料乙醇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政策驱动还是市场驱动的争论,文章通过比较分析认为补贴政策是美国燃料乙醇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原油和玉米价格则是直接驱动力.作为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贸易国,美国燃料乙醇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影响全球玉米供求平衡、推高玉米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玉米进口量逐年增加,为此中国必须准确定位自己的玉米进口依存度,提高玉米生产能力,积极保障国内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一些大国不顾美国霸权的威慑,竞相加入到争夺中东石油的行列。美国为了阻止其他大国获得中东石油支配权和萨达姆政权以“石油牌”抵抗制裁,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尽管美国与其盟国在中东石油利益上存在着竞争甚至冲突,但是有着共同的一致性利益。考察冷战后美国与世界其他大国中东石油之争及其互动关系,对于中国实施石油安全国际化战略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约翰逊执政时期表面上美国对华仍然推行传统的遏制和封锁政策,但是实际上随着新的国内外局势的变动,美国原有对华政策的公共观念的一致性遭到破坏.要求改变对华政策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而约翰逊政府也开始重新审视对华政策,特别是“遏制但不孤立政策”的提出,正是美国试图改变对华政策的一种努力。尽管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在行动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但却为尼克松政府实现重大调整做了思想和政策的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6.
    
由于缺少话语权,中国只能被动接受国际市场中已经形成的原油价格,并遭受了重大损失。国际原油价格的形成过程表面上看是一种完全的市场行为,但实际上受到了美国的重大影响。美国掌控了国际原油价格形成体系中的核心要素(基准油)及其交易场所(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并凭借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和发达的资本市场影响着原油期货的价格形成,进而左右着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中国只有加快国内原油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国际化进程,才有可能争取到国际原油价格形成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论约翰逊政府时期美国对华贸易禁运政策的微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60年代是美中关系处于激烈对抗的时期,美国一方面通过越南战争来遏制共产主义、遏制中国,另一方面又努力避免与中国直接交战.为了解决对华政策的矛盾性,约翰逊政府提出了"遏制但不孤立"的对华政策,试图通过放宽对华贸易禁运政策来缓和对华关系.虽然最后约翰逊政府任内对华政策没有根本的变化,但是它却为尼克松政府实现美中关系突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由于约翰逊政府的无所作为,尼克松政府上台之时,美国经济便在困境之中,1973年石油危机更加深了美国的经济危机.为了缓解经济危机中的不利局面,保持美国在冷战中的战略优势地位,尼克松政府果断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中的霸主地位的消亡,也是依据凯恩斯经济理论克服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双重危机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二战以来,美国对中东政策历经冷战、海湾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三个分水岭。影响美国中东政策的因素除了基本的战略、政治和经济利益外,还与美国的国家利益、政党外交理念、国内利益集团以及美国与大国的关系、与穆斯林世界的关系都有着紧密联系,是一个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美国确立以对伊拉克出口绥靖政策为明,"贷款换武器"等"秘密行动政策"为暗,来达到政治、经贸、外交甚至国家安全上的战略目的的外交决策思路。通过宏观纵向解析美国对伊拉克政策推进中的三点原则,可以看到美国对伊拉克出口绥靖政策最终破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外交政策的模糊原则与政策实践的逻辑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