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是世界上消费石油最多的国家 ,石油安全战略是美国维护其国家利益的一项重要战略 ,美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石油外交。非洲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是美国全球石油战略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石油供应地 ;同时 ,近年来非洲的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有利于美国的变化 ,因此 ,非洲也是美国推行“石油外交”的重点地区之一。美国运用政治、经济、军事等手段推行的石油外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从根本上讲 ,是为了美国自身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2.
影响中国石油安全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与日剧增,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石油安全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中国要加大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多元化海内外石油供应方式,建立和完善石油安全储备体系及期货市场,以提高中国石油安全度.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美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一战也为美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促进了美国农业的快速发展。美国农业经历了战时的繁荣景象以及战后萧条的起落。面对一战的大背景,美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农业政策以解决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从而开始了政府对农业发展宏观调控的模式,进一步巩固了19世纪后半期“农业革命”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石油金融化及我国石油经济安全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国际石油经济形势的新变化 ,分析了传统石油经济“平衡安全”理论的局限性和表现形式 ,提出了现代石油“发展的安全观” ,并提出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应对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基本思路以及石油金融互换和多元风险采购两个石油经济安全的战略对策 ,建议恢复筹建我国的石油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石油工程建设企业一线员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及管理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石油石化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提供可资借鉴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随着能源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中国的石油能源安全问题日益显现.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石油安全危机,需要对石油安全进行预报、控制,满足本国石油的生产和消费需要,建立免受供应危机影响和冲击的保障机制--石油安全预警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期美国制定了“半球”石油政策,试图扩大中东石油生产、保护西半球石油资源.战后初期美国为复兴西欧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既推动了“半球”石油政策的落实,又在该政策的框架下对西欧提供了石油援助.二者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了战后美国构建新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重要努力.  相似文献   

8.
对于同为世界上重要的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的中国和日本两国而言,获得稳定的石油进口保障对于国家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两国在石油进口来源上大部分重叠,并存在类似的石油安全战略.获得地缘上临近的俄罗斯所拥有的丰富油气资源是中日两国获得石油供给的最佳选择.文章在进行相关分析与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中日石油进口贸易之间的博弈并非一个静态的零和博弈,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发展的博弈过程,同时提出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石油安全是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内容,是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社会安全的重要保证,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利益,因此也是重要的刑法法益,国家制定各种刑事法律规范保护石油安全.在我国,保护石油安全的刑事法律规范分别体现在刑法典和有关的附属刑法中,通过这些规范,实现对石油资源以及石油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和消费等全过程的刑法保护,达到保护国家石油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11.
美国在中东的公众外交始于二战期间,其活动包括宣传美国的中东政策,反击中东反美宣传,介绍美国文化、价值观念、自由市场经济和西方民主制度等,目的是拓展美国在中东尤其是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实现其中东利益。二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在中东的公众外交上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设立公众外交部门,建立信息文化中心,并由公众外交官负责开展具体活动。美国的中东公众外交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发展,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渐成熟。但随着冷战的结束,其活动逐渐减少,影响力日渐式微,最终于90年代末跌入谷底。冷战期间,美国的公众外交官在中东公众外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这些外交官也关注诸如美苏宣传战等议题,但是阿以冲突才是困扰他们的首要议题。同样,阿以冲突也是严重削弱美国中东公众外交成效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2.
论内战后美国的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西部大开发,是内战后美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 势。美国西部大开发实质上是一次领土扩张运动。既具有政治意义,又具有经济意义和思想 意义。它拉动了19世纪末美国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为美国成长为世界大国奠定了经济基 础。  相似文献   

13.
2010年7月22日,美国史上最严厉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由奥巴马总统签署生效。此次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新设立了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是法定的、实行集体负责制的组织,其职责在于识别风险和应对新型的金融稳定威胁。中国目前没有代表性强的金融稳定监管机构,现行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也不能很好地实现金融稳定监管职责。中国应当在借鉴美国最新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关于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的规定的基础上设立代表性强的金融稳定监管机构,或者在完善现有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基础上加入金融稳定监管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美国意识形态中的朝鲜:后冷战时代的知觉与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核争执,美国对朝鲜的意识形态认知历经了三次转换,即"无赖国家说"、"邪恶轴心说"和"失败国家说"。难以协调的价值认同是美朝关系正常化的结构性障碍。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人权问题和政权问题被进一步"放大",是困扰和迟滞美朝关系发展的症结。相对固化和稳定的意识形态信仰,使美朝之间相互敌视和冲突的认知变量难以发生质变。只有设立共同目标,探讨共同规范,遵守共同规则,最终克服心理错觉,才能实现美朝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15.
自抗日战争胜利至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国民政府及随后的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朝鲜半岛政策经历了4个阶段的变化,确切地反映了远东美苏冷战局势变化和国共力量消长的历史进程。其结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台湾当局分别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建立了战略同盟关系,这种状况直到1992年中韩建交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美国财政部提出了一道关于战时财政的经典命题:政府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税收、发行债券或者增加货币持有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使收入满足开支的需要,美国联邦政府做了大量的努力。税收是美国战时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但是,尽管在一战中税收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却远远达不到支出的需要。所以财政部不得不通过发行五次公债来提供大部分的战争支出,即著名的自由公债。本文主要从一战中美国的战时税收和公债政策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以美军为首的盟国军队用心理战从精神层面打击日军问题,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借助历史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对二战时期美国对日本的心理战战略计划、心理战手段、心理战的成绩及特点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日本士兵在接受军国主义教育后有“效忠天皇”“皇军不可战胜”等信念,狂热信奉“进功精神”和“武士道”精神;对此,美国在大战略背景下确定了对日本心理战的目标是以揭露法西斯主义的本质和危害性为核心,使日本士兵和民众相信,日本政府发动的侵略战争注定要失败的,并相信美国的宣战和胜利将给日本带来民主自由,同时维护日本天皇的尊严,将发动战争的罪行归于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并尽可能减少日本士兵和民众遭受不必要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心理战具体的措施有正面的“白色”宣传,一是对日本军队进行广播宣传或阵前喊话,二是向日本军队占领的岛屿或前沿阵地投放传单,还有讲假话的“黑色”或“灰色”宣传,其基本手法是制造和传播假消息和假情报来扰乱日军士兵的心理,再利用日本战俘向原先部队宣传美军优待俘虏政策,向美国投降是“名誉停战”等;为了让心理战术的效果更明显,美军将心理战行为与军事行为相互配合,用空袭和投放原子弹等对日军士兵造成心理威慑,用真假情报信息迷惑日军士兵,使得日军士兵士气低落,抵抗意志逐渐减弱,“跳蛙”战术和心理战攻势节节胜利,心理战在打败日本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第四种战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伊拉克战争确证了国际格局中美国因素自冷战结束以来发生的重大变化。从表面上说 ,美国因为“9·11事件”和反恐怖主义需要而战略内向收缩 ,但就更深层次而言 ,恰恰是二者促成了美国后冷战时代一种外向扩张型国际秩序观、安全观与外交战略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新的外交战略和对世界发展前景的一种主张。由于中美石油安全观念的矛盾和石油对外战略的差异,近期两国在国际石油安全领域的关系并不和谐。美国往往对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找油”活动感到疑虑,并视之为对美国石油安全的威胁。然而,国际能源安全既不是绝对安全,也不是某个国家的单独安全问题,而是一个相对安全和共同安全问题。中美只有在国际石油领域平等合作与和谐共处,才能形成两国石油安全良性互动与互利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美国国内各种外交思潮泛起,其中以民主和平论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主义主张"人权高于主权"的新干涉主义以及新孤立主义等思潮对美国的对外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人权外交在冷战后得到了加强,其中民主和平论、新干涉主义理论对美国人权外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新孤立主义思潮的兴起对美国人权外交有一定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