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以后,党中央曾多次郑重提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近十二大报告里也明确指出:全党要“下定决心,保证尽一切努力,同时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使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永葆革命的青春和活力。”“同时进行”就是“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思想,这既是对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内容和目标的科学概括,又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根本大计。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决定,从今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对我们高等学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工作和思想,必须更好地适应这一要求,来一个大的转变、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要求和全国人民的意愿,确定了全党全国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了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强国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因此,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加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此,我们伟大祖国奔向四个现代化的时代列车鸣笛启动了! 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我们理论工作的重点也要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以适应这个伟大的历史性转变的要求,努力为时代列车胜利前进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党的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为了认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伟大意义,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认真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十分必要的。要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首先要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自然界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其中基本的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由于这个基本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而在这个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又是最活动最革命的因素,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  相似文献   

6.
《学术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二期,曾以《理论工作要把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为题,发表本刊编辑部文章,坚决响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号召,阐述了三中全会精神对理论学术工作的重大指导意义,特别是要把理论学术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的问题。从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的召开,经过了几年的艰巨努力,我们党已经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任务,并把发展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确定为战略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全党全国人民在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战略性转移。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转移,党中央和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措施。放胆利用外资,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就是许多重大措施当中的一个。充分认识这一重大措施的重要性,并认真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于加速实现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是一切社会主义国家都需要采取的一项重大政策  相似文献   

8.
问题的提出 为了实现至二十世纪未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号召,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当前,新的技术革命的浪潮又滚滚而来,我国经济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关  相似文献   

9.
从今年起,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英明的战略决策。这是伟大的革命转变。回顾历史,全党工作的着重点,有三次战略性大转移:第一次是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以后,由城市武装起义转移到农村武装暴动,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而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今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全党工作指导上的战略性转移。要了解这个战略决策的客观依据,就必须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分析它在当前的突出表现。这对于我们提高执行三中全会重大战略决策的自觉性,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一九七九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一个伟大的转变,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地分析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对于清楚地认识和顺利地实现这个历史转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一九七九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又明确地宣布,从一九七九年起集中三年的时间,认真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把国民经济逐步纳入持久的按比例的高速度发展的轨道。并指出,这是我们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第一个战役,必须努力打好。  相似文献   

13.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党和全国人民为之受到极大鼓舞。多少年来,一切真心实意拥护社会主义的人们,无不焦心地盼望着实现这一伟大的战略转移,尽快使我国强大起来,可是,人民的这一愿望,总是那么难于得到满足。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积极地从各方面创造条件,并在条件成熟之后,立即实现这种转变,这本身就是理论上实践上的一个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14.
正当我国人民迈开新长征的步伐的重要时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战略决策,并指出:“党中央在理论战线上的崇高任务,就是领导、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历史地、科学地认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这对我省学术界既是巨大的鼓舞,又是有力的推动。为了更好地学习领会三中全会提出的这一决策对理论学术研究工作的重大意义和要求,本刊编辑部于  相似文献   

15.
解放思想,活跃理论研究,这是毛泽东同志的一贯教导,也是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新时期理论宣传工作根本任务的重要关键。三中全会决定,从今年起将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根本转变。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就是要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力量,同心同德,鼓足干劲,全力以赴,为加快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从今以后,只要不发  相似文献   

16.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工作的着重点从一九七九年起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伟大的战略转移。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它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处于什么地位?需要我们认真思索,作出科学说明。把全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怎样看待经济建设的一个原则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存在着根本分歧。林彪、“四人帮’,推行一条极左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一贯反对现代化,反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及时地结束揭批林彪、“四人帮”的大规模群众运动,从一九七九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作出的英明决策,是伟大的战略性的革命转变。它完全符合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心愿,必将极大地鼓舞和激励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无比热忱,为加速实现这一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作出自己的贡献。实行工作着重点的转移,首先有个思想认识问题。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这些年来把许多根本理论搞颠倒了,把人们的思想搞乱了。他们所散布的“把阶级斗争当日子过”,以及批“唯生产力论”的流毒,还在一些同志的头脑中  相似文献   

18.
从今年2月到5月,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央、国家行政机关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改革和调整,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得到了国内外的好评。 我国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纠正“左”的指导思想,拨乱反正,解决了一系列历史积案,坚决地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并且科学地总结了建国三十二年的经验教训,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积极、稳妥地在经济、政治、社会各个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逐步消除十年内乱的的影响,使党的路线又回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轨道上来,使我们的国民经济由濒于崩溃的境地转到稳步前进,我们的国家由危机四伏转到兴旺发达,我国各族人民由忧心忡忡转为欢欣鼓舞。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经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关系的角度,回顾承上启下,继往开来20多年的建设历程,不难得出一个历史的经验:思想政治工作在经济工作中的“生命线”地位时刻不能动摇.一、20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成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就要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向全党发出了新的进军令,从今年起,全党的工作重点要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一个伟大的转折。为了很好完成这个伟大的转折,全党都要学经济、学科学、学管理。本文想围绕什么叫管理现代化,管理工作为什么要现代化,开展管理现代化中的问题,谈四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