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些文言词语的注释尚欠准确。课文里有些词语用的是非常用义,不加注释就难于理解或容易误解,而教材又略而无注。这些都给广大语文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阅读造成了不便。本文对一些词语在注释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广大语文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注释的表述原则 中学语文课本的注释,涉及多方面的知识,诸如语言学、训诂学、考证学等。课文中众多注释,一般又不出自一人之手。如果对注释的表述没有一个总的指导原则,注释就会处于一种不统一的混乱状态,因而影响整个语文教学目的的实现。从教学实践看,目前中学语文课本注释的表述,就缺少这样一个总的指导原则,存在着语法有误、释义不准、口语与文言并存等问题。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摆正注释在课本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古汉语工作者,深知文言学习对现代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重要,现行大中学教材文言课文及注释又在文言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中学教材所选文言课文都是历代精萃所在,文后注释也已千锤百炼,但笔者基于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由衷地希望能更为完善,自璧无瑕。在教学和阅读中,每当觉得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不揣浅陋,一一记下,以与同行商  相似文献   

4.
文言实词的灵活运用,是古汉语词法上的显著特点,也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笔者拟根据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谈谈文言实词活用的一般规律及其教学问题.文言实词的活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词类的改变,即不用它本来的比较固定的基本词类,而临时用作另一类词.这种词类的改  相似文献   

5.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是一套使用非常广泛,十分受欢迎的面向第二外语和自学者的教材,但也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本文从单词、语法、练习三方面,总结了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师和学习者提出了在教学中的弥补对策以及科学学习方法的建议。呼吁本教材的编写者能针对这些问题认真重新考虑、整理修订,使这套影响力巨大的教材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6.
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参考书特别是“教参”,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教学进度、授课方法、重点难点的处理,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教参”的作用主要在参考上,如果偏离了这个原则,那么“教参”未必能起到应有作用。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全盘照搬“教参”上的教例...  相似文献   

7.
一、课文背诵存在误区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不少篇目或段落要求学生熟读,达到会背。但目前存在着这样的误区:许多学生甚至有些老师认为,背诵纯粹是死记硬背,是为了应付考试。背诵常常被忽视,难以真正落实。二、课文背诵的重要性其实,诵读对中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中学语文课本选用的文章是经专家反复筛选确定的,其中要求背诵的多是名篇佳句。如《荷塘月色》、《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值些经典篇目读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既能开阔学生视野,又对学生起潜移默化作用。一些有较高文学修养的人,对于名篇可谓倒背如…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中学语文教科书采用高尔基《海燕之歌》作为教材已经有二十余年了,关于这首诗的教学指导读物也汗牛充栋,早为中学语文教师所熟悉。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发现一些问题,如课本译文、教授内容、教学方法等等还有在一些值得探讨、改进的地方。本文准备就课本译文的改进,作品的介绍,课文分析的范围,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授课中应注意的地方等问题,谈谈个人看法。希望展开讨论,以利于改进这一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要读懂一篇文言文,对学生来说,诚然对其平时积累的文言文知识来讲是一个考验,但是这也是对教师平时教法成功与否的一个检验,毕竟教与学是息息相关的,而且笔者从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感到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程度,很重要的一点取决于教师的教法是否得当,然而,关于文言虚词的教学,就目前一些农村中学的教学现状看,多数教师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将在某篇课文中出现的虚词,依照其所处的语言环境进行讲解,或者只抓住单元和课文后练习题中涉及的有关虚词予以训练其用法,或者只抓住单元和课文后练习题中涉及的有关虚词进行…  相似文献   

10.
我曾有机会读到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选入的一些文言诗文,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相关的《教学参考书》。阅读时发现了一些疑点,觉得语文课本及相关的参考书,在文言诗文的译注上,尚有可商榷之处。现在举一些例在下面,意在引起讨论,以提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语文课本脚注析疑① (1)注音之疑 高中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引诗“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度,课本注音为du。当为du。度,《广韵》作“”,徒落切,全浊入声字,今该读阳平。《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正作“du”。高中第六册《涉江》:“桑扈行”。赢,课本注音为lu。当为lu。“赢”是“裸”的异体字,《广韵》作郎果切,次浊上声字。《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正作“lu”。  相似文献   

11.
《庖丁解牛》是一则寓言故事。庄子的本意是想借此来阐发他的“无为”哲学,但我们今天却由寓言本身的哲理而受到这样的启示:凡事皆有规律可循;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成功。 通读全文,了解其寓意,这对高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难办到的。但是,我们不能仅限于此,还当结合课文讲清一些文言句法及其虚词的特点,让学生也知道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篇幅较长,一般的十多页,四、五千字;有的长达20多页,上万字。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碰到的一个具体问题是:课文多、篇幅长、课时少,如何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怎样解决好这个突出的矛盾?怎样在教学中做到“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出路只有一条,改革语文教学。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在改革长课文教学的方法上作了一些探索,现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3.
《大学英语》精读教程的教师用书是全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一本书。本文以现代翻译理论为指导,举例分析了课文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了译文在原文理解,逻辑性,文体及修辞等方面的失误,并提出了改译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1988年秋季全国开始使用的新修订的中学语文课本(以下简称修订本)强化了教学单元。从单元教学的实际来看,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零打碎敲,不得要领;二是三类课文,一样对待;三是贪多求全,面面俱到。这些问题导致语文教学费时而低效。如何认识修订本?如何纠正这些弊病?如何有效地实行单元教学?这实在是亟需广大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和理论上进行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仅就修订本的教学单元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国内元代文言小说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80年代后期,元代文言小说资料初步得到辑印,为元代文言小说研究提供了一部分基础资料.第二阶段为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二十年间.元代文言小说研究渐入学人研究视野,基础资料进一步被收集整理,对元代文言小说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有所肯定.围绕一些代表作的研究有较为全面深入地探讨,也有对代表作之外作品的探索研究.第三阶段是2010年后至今成为元代文言小说研究的一个小高潮.一批博硕学位论文的选题以元代文言小说为专门研究对象,更多的元代文言小说作品进入学人深入研究论证的范围,有将元代文言小说研究全面铺开并向纵深挖掘的趋势.但相较于其他朝代的文言小说研究来说,元代文言小说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基础问题尚未解决,元代文言小说的研究尚有广大空间,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校英语教学的一大弊端就是英语教师的教学视野狭窄,唯课本、"教参"是举,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主动性难以发挥;教师还沦为教学的工具,不能充分展现个人的学养、个性和人格特点。这种传统教学上的教师角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英语教学的需要。试图通过分析多元智能理论内涵特征及其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来重新定位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7.
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建设几个主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外汉语专业在建设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和倾向。围绕着目标和课程设计两个最基本问题提出一些思考,认为在培养目标上要根据教育总目标、社会需要、学生自身需要对原有教育目标进行修正;在课程设计中要正确处理五对关系,用系统的、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文言实词的活用及其教学》(见《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三期)的拙文中,集中谈了文言实词活用的第一种情况——词类的改变方面的问题。这里,笔者拟再根据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继续谈谈文言实词活用的第二种情况——语法功能的改变方面的问题。文言实词的语法功能的改变,指的是一个词的基本职务的改变。一个词用在句子里是有它比较常任的基本职务的,当它在句中所担当的职务不是它所经常担当的基本职务,而是一  相似文献   

19.
英语精读课是一门综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课程。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教学法及我国学习语文的一些方法影响,教师一般在英语精读课上只注重了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其它技能的培养。为了便于传授语言知识,教师一般在课堂上采用的讲课程序为:单词—简介课文—翻译分析课文。因此课堂上基本形成了以教师单向活动为主,满堂灌的局面。教师对单个的词与句讲得过精过细,甚至离开其在课文中的用法任意发挥,把课文放在一边。在整个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忽而词汇,忽而语法,学生的注意力经常转移。扰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学完一课后,印在脑子里的只是一些支离破碎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附录”中《文言词的一些用法》对名词作状语作了如下说明:“状语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对动词或形容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名词作状语是常见的现象,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三个问题:一是说明状语的位置和作用,指出状语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二是说明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三是说明在古汉语中“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