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核心。随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发展等问题研究的深入,马克思的实践观再次成为理论家们的热门课题。我国哲学界近年来开展的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在国外,以强调人的主体性和实践而著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则通过对马克思早期著作,特别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研究,对马克思的实践观作出了所谓的“现代解释”,并且自我标榜这种解释是忠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从理论上剖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解释”,正本清源,这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匮乏”概念是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出发点。萨特运用这一概念来把握人的存在、社会的存在和历史的发展,认为物质资料的匿乏造成了人与人关系的异化状态,人的发展和社会的总体化是一个永无终结的克服匮乏的努力。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匾乏并不是普遍的人的存在型式,在私有制度下,匿乏是被压迫、被剥削阶级的匮乏;人类历史的发展也不是源于匠乏,而是由劳动和实践推动着的。因此,萨特以匮乏概念为出发点去重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失败的尝试,他从匮乏概念中引发出的关于人和历史的结论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西方针对社会科学而创立的“科学哲学”中,以柯恩(英国牛津大学哲学教授)、埃尔斯特(挪威奥斯陆大学社会研究所教授)和罗墨(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为主要代表,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学派。尽管他们之间在具体观点上差别很大,但他们都共同强调社会科学研究需要寻求微观基础(或称“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应与当代的先进科学方法(如博弈论和数理逻辑)相结合。从1985年开始,他们一起主编了《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理论的研究》丛书,由剑桥大学出版。1986年,他们三人的论文合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丛书之一问世。尽管“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围绕当下正在展开的有关实践存在论美学的争论,重温马克思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论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回顾并比较李泽厚、朱光潜、朱立元对实践概念理解的异同,论证了实践存在论美学的马克思主义性质,同时指出董学文等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5.
6.
在已有的对"意识形态"做过集中论述的文献中,"意识形态"的概念意涵并不统一。马克思主义学派各理论家对此有不同的阐释,主要围绕"意识形态的本体论性质"、"意识形态的认识论性质"、"意识形态与社会结构的关系"三个中心议题展开。马克思将"意识形态"看作统治阶级麻痹被统治阶级的必要手段,卢卡奇放宽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规定,马尔库塞则更加扩大了"意识形态"的外延。而有利于社会学分析的"意识形态"概念则是基于三者之综合。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生产”概念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对精神生产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概念界定是理论建构的逻辑前提。因此,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合理解读便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基础性问题。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应在考察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其内涵进行科学解析,同时还应从外延拓展的角度对其加以综合把握。  相似文献   

9.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在国际上争论了半个世纪,至今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究竟指的是什么?马克思本人是否放弃了这一概念?它究竟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概念?这是当前学术界讨论这一问题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由于资本主义矛盾的尖锐化,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显著地增长了。一些人认真地研究它,另一些人采取公正的客观态度,还有一些人则与之进行狡猾的斗争。鉴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增长,经受了七十年代危机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力图在八十年代即将到来之际,制订出新的意识形态斗争战略。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诊断中,“总和”是作为一重要的哲学概念来使用的,其深刻内涵有两层:一是指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二是指构成事物全部要素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批判吸收了包括发生认识论在内的现代科学成果;活动是发生认识论的科学概念,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范畴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科学材料,不具备哲学的概括性、抽象性,不具备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意义。揭示二者之间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搞清发生认识论活动概念的实质,对于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的根本要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转型与变革中,中国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双创”时代。“双创”既是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实践性的特征决定了应将“双创”纳入其视野中,并不断深化对“双创”的认识。通过对“双创”的概念和本质、“大众”群体在“双创”中的地位和作用、“供给侧”改革与“双创”的关系、“双创”在促进社会公平中的作用、文化建设对“双创”的引领等六个方面的理论思考,进而使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地指导“双创”实践。在将“双创”纳入马克思主义视野中,还需要坚持历史与现实逻辑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知行合一的方法论来指导“双创”。因此,将“双创”纳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视野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实践的唯物主义”是哲学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古代杜会,生产力低下,科技处在经验形态,人类最迫切最现实的任务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由此而形成的古代哲  相似文献   

15.
如何理解“实践”关涉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性质的确认,以及我们对其的继承和发展,实践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实践唯物主义体现了马克思发动哲学史上伟大变革的实质,终结了近代哲学的认识论困境并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实践的基础上,辩证法是人的“实践”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 40年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哲学史上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 ,2 0世纪80年代以来 ,哲学界常把这个变革称之为“实践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 ,批判了全部的旧哲学 ,并以实践为中介解决了思维与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从而把实践贯穿在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中 ,创立了实践的唯物主义 ,从哲学上指明了人类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课本《马克思主义原理》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定义过于简单化,使这一概念带有相当程度的模糊性,在教学活动中,往往造成学生思维脱节、思路中断,难以全面理解其根本性质。教师讲受这一概念时,应作详细解释,并给出较为全面的定义,以利于学生认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动态性是语用预设的特点之一,本文首先详细分析和讨论了语用预设的动态性,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和阐述了语用预设的动态性,探索了语用预设动态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有一种观点以列宁的提法为据,引用马恩的有关论述,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会做一切工作的人”。而深入理解马恩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论述,结合对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过程的分析,笔者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个人自身属性的发展,是自身才能、志趣等方面的自由发挥和运用,并且这种发展是相对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并非是个人适应社会使自身各方面都有能力,从而“会做一切工作”。如果错误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概念内涵则会造成对素质教育的曲解。  相似文献   

20.
目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开始趋于多向度理解、多样化架构的发展格局,成为诸多基于对本土文化及社会实践语境的自觉反应、参与和应对从而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表达的人们之间的话语。对"中国化"的多维表达应采取宽容态度,理性对待它们各自合法的生存空间及其对本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意义,通过积极对话和相互支持,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