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国时期是西方的现代医学的开始和发展阶段。民国时期中医的发展受到了当时的西医的影响,在中医基础学科模式的形成、中西药并用、中医中引入实证分析方法、对单味中药的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这些研究的影响延续至现代中医研究。中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部分现代西医的内容,丰富了中医体系。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中西医之争渐演渐烈,"废除中医"说又一次卷土重来。中医与西医仿佛成了不可调和的对立两方,必须死掉一方,另一方才能真正地活起来。而从历史上看,唱衰中医,是从西医一开始登陆中国就有的论调,而且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缘由。  相似文献   

3.
文章回顾了近代时期医学知识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近代知识分子产生对中医社会性偏见的原因是西医的科学知识被社会所需要,由此分化出对两种医学不同的价值取向。文章以梁启超疾病史及其在公共领域发表的社论与私人家书做对比,具体说明了对中医的偏见在社会中的显象与运作。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社会学视野下,医学和人类学具有同源性,只是缘于自然环境、宗教和图腾等的差异,分化出了中医和西医两大不同医疗模式的医学流派.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东、西方在医学方面一直有交流,特别是在近代西医东进的过程中,西医逐渐成为了中国主流社会认可的治疗方式,而中医有赖于其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在中国继续存在.然而中、西医在理论、技术、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差异却很难在短时间内弥合.在当今世界医学西医化的大趋势下,中医、中药学的传统魅力依然闪耀,它所保留和传达出的远古人类社会对于天(大自然)人关系的理解,仍然会成为人类医学的财富.  相似文献   

5.
西医和中医根源于不同的哲学体系和思维方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医学文化。西医以还原论分析思维为特点,而中医以整体性意象思维为特征;西医旨在治"人的病",而中医旨在治"病的人";西医药善于"治标"而具有单一性和精确性,中医药追求"治本"而具有多样性与模糊性;西医药学对药与非药界定清晰,中医药学对药与非药辨证施用;西医重在"治已病",中医推崇"治未病"。西方现代医学是一种"生物医学模式",它立足机械还原论而把人当做机器,忽视人的整体性,随着资本侵入该领域,西方的医药已成为资本增殖的手段。对待西医,应该用"生物—社会—心理—环境"相统一的医学模式来超越"生物医学模式",并强调"医者仁心"的伦理道德。中医中药是一种辨证施治的医学模式,它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以望闻问切为诊疗方法,从整体上把握人的生命机制,在辨明阴阳的基础上看病施药。发展中国医学事业,应该摒弃"中医西医化"、"中西医结合"等错误认知,承认医学界西医、中医两个医学世界和两个医疗系统并存的现实,同时坚持在医学医药领域走中国自己的道路,复兴中华医学。只有让二者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和补充,通过开放性整合创造出新的医学模式,才能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被“科学”扭曲阉割的中医尽管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是中国的国医,但在中国,被中医救治、滋补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对它却并不十分了解,而且越来越陌生。有人对它的认识来自洗脚按摩,有人对它的理解是巫医神术,有人称它是“糊里糊涂把人治好”。自身的魅力也就是中医自身独有的特点使得中医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同时,由于缺乏一套完善的科学理论系统,又让中医在遭遇到西医的时候被送上了“科学”的审判庭,致使近百年来中医在中国的地位尴尬不已、命运坎坷。鲁迅很早就对中医下了“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的断语,这还构成了鲁迅对“国粹”的批判起…  相似文献   

7.
中医2000年     
《阅读与作文》2009,(10):16-25
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从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开始,逐渐形成了包括中医经络文化、诊疗文化、本草文化、养生文化等在内的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中医学成为世界上惟一拥有5000年连续历史、独立于西医的医学。  相似文献   

8.
医学与哲学自然观及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后者决定医学的不同的态及基本特征。中国传统哲学的气论自然观规定了中国传统科技特别是中医学重整体的基本特征。西方传统哲学的以分析为思维路径的原子论自然观决定了西医的重视局部的基本特征。两种医学体系并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是具有互补性。中医重整体,西医重局部;中医重功能,西医重结构;中医长无形,西医长有形;中医主运动,西医主静止。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应该发挥中西医学各自不同的侧重与优势,而不是走西医中化或中医西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英国的Shakoor案涉及一位中医从业人员的医疗过失认定。在选择适用于中医从业者的注意标准时,法院并没有要求中医从业者达到西医从业者的注意标准。法院坚持了让同行去做判断的Bolam测试标准,但是却赋予了中医从业者去认知西医所披露的医疗风险信息的义务。法院在强化着以西医为绝对主导的医学文化。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以来,中国的妇女生育逐渐经历了一场基于西医知识体系的医疗化过程,这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组成部分。然而,相比于关于这一时期中西医的一般论争,西医在产科医疗领域主导地位的确立以及相应的医疗新秩序的建立,较少受到学界的关注。文章以产婆的规训和被污名化作为具体切入点,探讨西医的宣传者与捍卫者在与传统中医竞争过程中所采取的知识或社会策略,认为西医知识系统在产科医疗领域的确立,很大程度上并非依赖于其知识和技术的“先进性”,而更多的是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藏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渊源众所纷纭,有来自古印度医学、波斯医学、中医学和藏族苯医等几种观点。本文根据藏族远古有关藏医药最初起源的神话传说、藏族早期史料记载以及苯医著作《本玉)与藏医药学奠基著作《四部医典》的比较研究,证明藏医药学是以苯医为基础,汲取其它国家和民族医学的许多精华而形成的一种民族医学。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多年的眼科临床体会,阐述了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优越性。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和途径为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并协发展。同时探讨了中西医结合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中医与西医存在着无法弥合的差异。在国际国内以第一世界的话语为世界中心语的背景中 ,学术界用西方现代科学共同体的话语规范中医学术理论 ,导致了中医的异化  相似文献   

14.
道教医学与中医学关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道教医学的认识,有必要以中医文化发展史为背景.从中医文化发展史看,中医经历了道医、儒医、术医三个阶段.广义的道医学包括道家医学与道教医学.狭义的道医学指的是道教医学.道教医学是相对于中医学的两个另外发展阶段儒家医学、术医而言的.  相似文献   

15.
道家与中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并滋养了中医学的发展,道家与中医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道家的哲学思想对中医理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道术在中医医疗实践中的运用丰富了中医临床学的内容;而道教经典对民间中医临床成果的汇集和总结为现代中医的更新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医学与人生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是中国科学技术的最高殿堂,而登堂入室的两院院士,在各自的科技领域发表了大量创造性的甚至改变世界的论文和专著,却少有人文社科方面的文章;但偶然涉及,即弥足珍贵,充满了睿智和独到之见,给人以耳目全新的深广启示。所以本刊特辟"院士论坛",专门刊登他们在宁波大学"做人做事做学问"这个论坛上的演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特定的知识内涵 ,整体观是中西医护理的共同特点。从中西医护理内容、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 ,找出中西医护理本质联系与区别 ,阐明中医护理的特色 ,并为做好临床护理提供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8.
内丹医学是道教医学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内丹医学与中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反映了二者作为整体与部分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傣族医药与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傣族医药是国家承认的四大少数民族医药之一.文章通过对傣族医药知识与经验的调查,系统阐述了傣族医药文化中特别的医疗方法,配方和用药方法.同时也指出傣族医药感性知识与抽象理论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