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49年后在妇女就业知识上存在着三种主流话语。一是计划经济时代,妇女就业知识以“革命话语”来叙述,实现了对妇女参加公共领域劳动的动员;二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妇女就业知识是以“素质话语”被叙述的,其在力图将妇女推回家庭领域的过程中压低了女性劳动力的价格;三是市场化时代,妇女就业知识以“男性强势话语”被表述,显示了市场经济与父权制的有机结合。与此同时,有关妇女就业知识的女性主体性也在形成,它显示出女性自主意识及其对人权话语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欧洲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劳动力市场是社会参与的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因此对女性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描述和比较了欧洲几个主要经济国家中这一社会经济层面的状况,并从一些新的角度对影响妇女就业比率和形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这三方面包括:国家对妇女经济生活的影响;妇女就业形式及其社会意义;在职业性别分层中组织与制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妇女就业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既受社会能否提供就业机会、就业选择自由和就业环境的制约,又受妇女自身的就业观念、就业能力的影响。为此,本文试图从社会伦理学的角度,探讨社会流动与妇女就业的关系,为在当前新形势下,改善妇女就业状况提供一点新的思路。一、社会流动对妇女就业的积极意义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变更自己的居住地点、职业、社会地位等等。它通常包括两种流动:一是水平的社会流动,即指人们在社会地位不变的情况下变更了自己的居住地点或职业;二是垂直的社会流动。这是指在社会存在等级差别的条件下,人们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人们从较低的社会等级上升到较高的社会等级,或从较高的社会等级下降到较低的社会等级,可称之为向上的社会流动或向下的社会流动;即使社会上不存在等级差别,职务的高低之分也是客观存在的,人们从较低职务改换为较高职务或从较高职务改换为较低职务,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垂直的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4.
社会变革与中国妇女就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变革与中国妇女就业谭深近百年来,特别是二次大战后,妇女大量就业和广泛的社会参与,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中国在同一时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相似的表象背后掩藏的区别,往往为外国人──有时包括中国人自己所忽视。我以为,中国妇女就业与许多国家不一样之处...  相似文献   

5.
在今天的社会化大生产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已经被先进的机器生产所代替,劳动者的智力结构成为劳动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先天的体力差异,特别是由于男女性别所造成的生理差异已经不再成为就业的限制。而由后天学习所造成的知识差异则日益成为就业限制的条件。在人类发展史上,社会分工终于冲破了性别的差异。妇女获得了和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科技进步给社会生产所带来的这一巨大变迁,深刻地改变了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实际生活,其中最显著的便是妇女。首先,广泛的就业机会使广大的妇女走出了家门,特别是已婚妇女走出了家门,进入了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6.
母亲角色与妇女就业——对北京城区职业妇女的调查王凤仙一、问题的提出近十年来,妇女家庭角色与职业角色冲突困扰着研究者,1994年《光明日报》用很多的篇幅讨论这一问题。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妇女角色冲突被列为论坛专题。妇女的家庭角色是母亲角色与妻子角色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批判地评述在英国就妇女职业问题所进行的最新理论研究.对妇女劳动的分析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一方面是旨在制定有利于妇女进入劳动市场的政策的研究,以及有关"劳动者"和"家庭妇女"的这一双重作用一致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对受工业社会学影响的就业的研究,这种研究大大影响了后来对妇女职业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使妇女就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与之相伴随,城市妇女的就业动机、意愿也出现了转变,其中,最显著的是生育期间就业意愿的转变。调查表明,由于文化程度、职业、年龄、收入、就业状况的不同,城市妇女的就业动机与意愿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流动妇女的就业现状来看现有的福利制度所存在的缺陷。首先从流动妇女目前的就业渠道单一、工作待遇差和工作条件恶劣等现状来看流动妇女的就业真正是谁的就业;其次,流动妇女的就业需求无法真正得以表达与实现,同时流动妇女就业所能获得的福利保障低甚至空缺,说明流动妇女的就业与福利之间的关系在于体现现有的福利体制所存在的缺陷由此可能出现的矛盾关系。最后,从流动妇女的就业与福利的边缘性,对现有的福利体制如何改革与完善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1975年国际妇女年以来的10年中,随着各国政府在保障妇女就业、改善妇女劳动条件和工资待遇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各国妇女,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妇女在社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联合国组织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亚非拉三个地区妇女的绝对就业人数呈增长趋势,而各项相对指标则存有较大差距.其中非洲就业妇女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的比重略有下降:1950年为32.9%,1985年降至32%;亚洲、拉丁美洲就业妇女占劳动力总数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以来 ,印度妇女的社会行为受到深闺制度的束缚。在 1 9世纪的社会改革中 ,改革者们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冲击 ,以利于中上层妇女走出家门。而 1 9世纪中期以来为生活所迫 ,已经走出家门 ,就业于工厂、矿场和种植园的广大女工则因这一制度的阴影笼罩而处境艰难。本文拟以工业中心孟买、孟加拉地区的情况为例 ,从与深闺制度的关系上 ,对英属印度工人阶级中妇女的地位作一粗略的考察。一、深闺制度下的各阶层妇女深闺制度 (purdah system)在印度是中世纪以来关于妇女社会行为的一整套规范。purdah的字义是面纱、围巾 ,以它为名的这一习俗的原…  相似文献   

12.
男女平等:对妇女发展的关注谭深谭深,女,1951年出生,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编辑。改革以来出现的一波又一波妇女问题给妇女界和理论界带来的困扰中,最集中的莫过于“就业困扰”了。因为就业状况在妇女,就不单纯是一个劳动力如何安置的问题,而是直接反映家庭中的性...  相似文献   

13.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发现 ,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离开他们患脑瘤的配偶 ,这就导致了患脑瘤妇女极高的离婚率。对 2 1 4名脑瘤患者的调查显示 ,女性患者的离婚率是男性患者的 8倍。与男性相比 ,女性更愿意、也更能适应照顾病中的配偶。研究人员还没有对这种现象的原因做出任何解释。研究者也对患其他疾病的患者的离婚率做了调查。在 1 0 7名患多发性硬化症的病人中 ,女性的离婚率是男性的 7倍。在 1 93名患其他类型的癌症的病人中 ,女性离婚率是男性的 1 2倍。正在进行的另一项研究力图找出避免这种婚姻破裂的办法 ,例如咨询等。患脑瘤妇女的高离…  相似文献   

14.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女工、知识妇女最集中的地方,上海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使上海妇女呈现出鲜明的都市风格和“海派”特征。研究和考察上海妇女地位的意义在于,在中国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上海妇女的今天预示着大多数中国妇女的明天和未来。一、上海妇女的经济地位上海妇女地位的“海派”特征首先表现在她们具有丰富的社会角色和多彩的职业形象。在上海的社会经济建设中,她们是名副其实的半爿天,以投身工作、贡献社会确立了自己的经济地位。妇女的就业状况总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上海工商  相似文献   

15.
信息新技术与性别问题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的信息通信技术为妇女带来了什么?这一技术的发展到底是在改变着还是强化着传统的性别角色?它为男人和妇女带来了平等的机会还是强化了他们各自原有的地位?妇女在信息技术领域中承担着什么工作,是技术的创造者还是简单的使用者?男性与女性在互联网中的相互作用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相互作用有什么不同?虚拟世界中的性别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关系还是现实世界中性别关系的翻版?本文对西方女性研究学者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作了初步的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日本是个善于模仿、善于吸收的民族。妇女运动也不例外。1975年第30届联合国大会宣布:1976年至1985年为联合国妇女十年。妇女十年的宗旨和目标是平等、发展与和平;后半期的行动纲领又加上了三个目标,即就业、保健与教育,围绕此目标,开展各项旨在提高妇女地位,维护妇女平等权利的活动。这项国际性的妇女活动,受到日本政府的重视。1975年,联合国在墨西哥首都举行了第一次“国际妇女年世界会议”。日本国政府便在这一年建立了“妇女问题企画推进部”,由内阁总理大臣任本部长,总理府总务长官任副本部长。它的办事机构——“妇女问题担当室”设在内阁总理大臣官房。与此  相似文献   

17.
回家,在妇女无奈选择的背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美珍 《社会》2004,(1):35-38
中国改革开放后,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由,妇女的生存处境也因为多样化的选择而变得复杂起来。家庭和事业一直是女性的两难选择,在妇女下岗潮中,一部分妇女是主动选择回家的。然而主动选择是否表达了妇女的意志?当普通妇女有了主动选择的可能性后,什么因素会影响她选择放弃工作,这些主动选择的背后是什么?对妇女又意味着什么?我选择了一个主动选择回家而后又选择就业的下岗妇女的个案,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个案的主人名叫王倩,是一个经历了国家意识形态和妇女就业环境的巨大变化的普通中年妇女,她的经历对于一代普通中年妇女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双重角色冲突中的中国妇女发展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重角色冲突中的中国妇女发展问题童芍素促进妇女全面参与社会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妇女广泛就业则是这种参与的一个标志,因而职业妇女相对家庭妇女已成为当代妇女的主体。然而,获得了就业权利与相应社会地位的当代职业妇女在参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却时感人生压力...  相似文献   

19.
妇女的劳动既是对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又受到技术的决定性影响,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的社会性别关系和妇女就业的技术关系是如何发展的以及二者之间是如何互相牵连的。我的目的是要总结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就这些主题所进行的研究中有价值的经验,妇女就业以及妇女和技术的关系贯穿这个时期我个人的生活,因为我首先扮演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角色,然后我是一个学生,最后我是“妇女与技术”这个题目的研究者和教师。  相似文献   

20.
宋婧  约翰·罗根 《社会》2010,30(5):142-163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数据探讨了中国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模式。随着农户家庭在集体农业的解体后成为重要的生产主体,部分农民从家庭农业中疏离而成为工薪阶层或者进入增长中的私营经济部门。本文的第一个模型采用logistic回归在个人层面估测已婚男性和女性在农业或者非农经济部门中就业的机会,第二个模型则探究在夫妇层面选择四种就业模式的可能性:夫妇双方,夫妇中的一方(丈夫或妻子),或者没有任何一方从事非农职业。两个模型支持了教育水平对非农就业机会的正面作用。妇女的就业方式对于祖父母的支持效应和子女的付出效应更为敏感,但祖父母所起的作用受到本身年龄的制约。同时,男性的就业优势对家庭在职业上的性别分工并没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模型结果也表明,家庭就业模式的形成是和市场层面的因素,如村庄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特征和劳动力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另外,东部和中部地区在提供非农就业机会方面,相对于西部地区具备了一定的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