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本文基于2007年CHIP数据,从技能差异的角度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城市规模对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城市总体工资溢价回归结果显示,大城市对劳动力有一定的正向技能选择性,但仍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解释大城市的工资溢价。在控制相关的城市、个体质量、行业和地区特征,并对名义收入采用部分调整法后,不同技能劳动力均享受了大城市的工资溢价,且该结论在改变指标度量、考虑内生性等情形下仍然稳健。文章进一步考察不同技能劳动力获取大城市工资溢价的途径,发现仅中等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溢价主要来源于大城市更高的物价,而高、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溢价主要来自于劳动力质量的提升和大城市的集聚经济效应,具体表现为大城市通过这两条途径提高了高技能劳动力的正规教育再投资、工作经验回报率和流动投资,以及增加了低技能劳动力的工作经验回报率和流动投资。本文为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市技能工资差距和大力投资人力资本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中劳动力流动的微观数据与220个地级市的城市特征数据,研究了公共服务与工资等城市特征对劳动力流向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劳动力选择流向某个城市,不仅为了获得该城市更高的工资水平和就业机会,而且还为了享受该城市的基础教育和医疗服务等公共服务。通过控制户籍制度的影响和剔除来自公共服务相关行业的劳动力需求方面的影响后,公共服务影响劳动力流向的作用仍然稳健。同时,我们还发现长期流动的劳动力更会选择流向公共服务好的城市。基于我们的实证发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向公共服务水平好且工资水平也高的大城市集聚的状况,促使劳动力的空间分布更加均匀化。然而,从变量标准化后的回归结果看,公共服务影响劳动力流向的作用系数都小于工资对劳动力流向的影响,因此,政策制定者不能高估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分散人口分布的作用,而应对人口继续流向大城市的趋势有科学的预判,并优先对长期居住的外来劳动力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及城市群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对大城市工资溢价的来源以及经济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项目(CHIP)数据和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CMDS)数据,通过因果效应识别和基于分布函数的参数估计方法,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大城市工资溢价的3个潜在来源:静态效应、动态效应和选择效应,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解释。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城市生活成本的情况下,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效应仍然存在,而且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是解释工资溢价的主要原因,选择效应并不明显。进一步,通过对大城市工资溢价形成机制的研究发现,大城市的劳动力市场更为完善、劳动者寻找工作的时间成本更低以及劳动者更有可能积极转换工作,是大城市静态工资溢价存在的重要原因。而增加教育投资、加大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有利于提升其动态工资溢价。  相似文献   

4.
城市规模、生产率优势与资源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城市空间作为企业生产率分析边界,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通过生产率分解方法对中国大城市企业生产率优势进行分析,间接测度出大城市具有较高和改进较快的资源配置效率,从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视角为大城市的制造业生产率优势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并指出之前对集聚效应、选择效应等的估计可能有偏。本文的研究发现,中国大城市的制造业兼具企业生产率的静态和动态优势,即不但生产率水平高,而且提升快,这可以构成大城市吸引和汇聚企业的主要经济原因。虽然城市加总企业生产率提升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的成长效应,但不同规模城市间生产率提升差异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不同,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贡献能够解释大城市企业生产率提升的39.50%,而中小城市仅能解释22.95%,大城市因较高的资源配置效率改进贡献而实现了企业生产率的较快提升。研究还发现,大城市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小城市的差距在逐步放大,大城市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了24.98%,而小城市却下降了25.56%,同时城市内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主要来自于非国有企业。可以预见,大城市的吸引力会进一步增强,这一系列发现对于破解"大城市病"、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盖庆恩  赵文铖  王美知  胡雯 《管理世界》2024,(4):138-157+214+158-169
职业是影响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的核心因素,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效融入城市需要理解农民工与城镇本地职工职业差异的基本事实和影响机制。本文在描述农民工和城镇职工职业差异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分解为同化效应、组群效应和经验积累效应3类影响机制,并评估了相应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首先,2005~2015年职业隔离指数从0.369下降至0.325,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存在职业趋同;其次,同化效应和组群效应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工与城镇职工职业趋同,且组群效应贡献度更高,但经验积累效应会显著抑制职业趋同;最后,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在就业上技能互补,农民工进城就业比例与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正相关。本研究可以为高质量推进农民工城市融入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上海市外劳及本地居民就业调查的有关数据,计量分析了外劳和本地居民构成的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结构,以阐明大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本文的构成如下:首先,概要说明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的基本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理论假说和计量分析的框架;其次,简要说明本文使用的调查数据,定量描述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特征;再次,援用Mincer的工资函数理论,计量分析人力资本、户口制度等因素与工资的关系,旨在说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质,即外劳与本地居民的市场分割性和各阶层内部的竞争性;最后,总结实证分析的要点,指出近年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主要起因于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尤其是对农民工的就业和工资歧视。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本文从建筑市场农民工劳动力价值的复归趋势产生的原因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两个方面指出了提高建筑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是必然的趋势,并阐述了建筑农民工工资水平低下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用“大城市圈”的思路规划建设“大大连”符合大城市的发展规律。所谓“大城市圈”,就是以大城市为中心,在大城市辐射力和城市功能有效覆盖的地区内建立起一个空间广阔、规模巨大的城市群。规划建设“大城市圈”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Hirschman(1970)提出的"退出—声张"机制来解释中国制造业企业工人的工资形成。我们将工人通过集体议价来提高工资的行为定义为"声张",而将市场保留工资水平作为工人据以选择是否"退出"的信号,并以现有工资议价理论为基础建立"退出—声张"模型。本文使用中国12个省市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后发现,一旦考虑保留工资的作用,已签订集体协议的企业工人工资并不显著高于无集体协议的企业工人工资。但是,保留工资水平越高的企业受到工人可能"退出"的影响,给予了本企业工人更高的工资。  相似文献   

10.
趋势     
《领导文萃》2006,(8):8-9
工业化的发展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业化的加快带动了城市的发展,最近这些年人口向城市集中的速度进入到一个新的加快期。这主要由于工业特别是现代大工业,主要依托城市的基础设施、市场、资金、技术以及城市提供的劳动力的选择条件等等,也依靠城市所提供的产业聚集形成分工协作的环境。所以,整个工业化的发展,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动了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快速增加。要加强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和公共交通场站;有条件的大城市和城市地区要把轨道交通作为优先领域,超前建设。(《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新经济地理的中间产品模型引入新新经济地理的异质厂商集聚理论,揭示了城市规模所包含的下游市场需求和上游中间产品供给对制造业企业的门槛效率存在筛选效应,同时城市可容纳的中间产品部门与制造业之间会形成中间产品的本地市场效应。使用中国653个县级及以上城市118988家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样本的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对异质性厂商低分位数效率水平的筛选效应至少相当于集聚外部性的80%,而城市中间产品效应可减轻大城市对本地厂商的筛选,因此城市规模扩大意味着市场竞争性和包容性的同时增强。估计结果还表明,地级市与县级市的城市规模对门槛效率的筛选作用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但东部城市的筛选效应普遍更强,而国有企业即使效率更低也不易因城市门槛效率的限制被淘汰。  相似文献   

12.
公务员工资是政府对公务员提供公共服务的法定报酬,对公务员发挥重要的激励和保障作用。当前,我国公务员工资面临着工资总体水平偏低、工资构成比例不合理、工资等级差距过小等问题,制约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要解决公务员工资水平困境,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确定公务员工资水平定位,并通过建立公务员工资水平调查比较机制来合理确定和及时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同时完善公务员工资构成和工资结构,推进阳光工资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一、加速化发展 未来20多年,中国城市人口和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以上,城市人口达10亿人左右,形成由城市带、城市群及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届时,中国将形成9大城市带、33个大城市群、1000个左右城市。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在城市中从事着最脏、最累、最危险的工作,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收益权问题却得不到保障.本文从企业中农民工的工资比其付出的劳动价值低和农民工劳动后不能及时得到企业老板付出的工资回报以及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面低三方面来分析农民工的收益权实现状况,并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收益权不完全实现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西部城市经济处于快速稳定增长的阶段。本文运用人均财政收入、人均GDP和相应的人均指数增长率测度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趋势。人均财政收入和人均GDP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两个重要参数。同时,论文采用人均财政收入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排序依据,是因为财政收入与GDP直接相关,且前者有更强的约束性和可靠性。在论文中,论文运用1998-2007年10年的人口、地方财政收入、GDP数据,西部48个城市的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GDP分3组进行面板数据测度,测度了人均GDP对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年增长率和人均GDP年增长率。测度结果表明,人均财政收入年增长率、人均GDP对人均财政收入的贡献率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良性指标。测度结果表明,西部城市经济的规模效应表现为两种,一种是超大城市规模公共服务的人口规模效应,一种是中等城市的优势主导产业的产业规模效应。同时,西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低水平发展的城市宜调整发展战略,并得到相关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曹宁 《经营管理者》2011,(3X):296-296
从平等受教育权的角度来看,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没有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公正。广大城市农民工子女被排斥在城市教育之外,无法得到与城市生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问题日趋凸现出来。平等受教育权符合保障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人权的需要,符合权利义务平等原则,符合法律倡导的实质平等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在流动中实现精英移民──广东省外来民工调研报告广东外来农民工联合课题组9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和沿海城市的流动速度和流动规模高速增长。目前全国各地常年流动人口最高估计在1亿人左右,较低的估计也有4或5千万,一般认为在8千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18.
金融集聚视角下的中国大城市经济增长方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集聚将能够推动大城市产生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应以及金融网络效应等,让集聚区的金融机构获得前所未有的递增效益。然而,由于空间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城市的金融集聚程度与国际金融中心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对于城市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作用也有不同。因此,本文将尝试着从国际金融中心的经济增长方式来获取一些有益的经验,并力求尽快改进我国大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尤其是从金融集聚的视角下推动我国大城市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切实发挥出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实力的提升功能。  相似文献   

19.
城市综合体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产生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是一种集约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具有着社会、经济的多重效益,在促进城市化的进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大城市中城市综合体的发展,中小城市也相继开始了这种发展模式的开发,但由于中小城市在经济、消费水平等各方面上都与大城市有着差别,其发展模式也不能盲目照搬。本文以嘉兴江南摩尔为例,对我国中小型城市的城市综合体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与城市环境相互依赖组成的综合生态系统,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开展了诸多研究,但是小城市的阶段性资源环境优势与大城市不同,该文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复合生态系统原理,构建包含4层次4个子系统共36项指标的小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以福建省漳平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2012年漳平市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维持在可持续发展程度由一般向较高水平发展;在"十一五"向"十二五"转型期(2010年、2011年),漳平市对环境保护投入减少,但经济持续发展,其资源环境优势在城镇化过程出现"消耗",造成环境子系统指数出现下降,因此,其重点是加强环境保护设施和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使漳平小城市生态文明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