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两期生命周期模型的农户金融行为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篇论文根据农户的行为特征构建了一个两期生命周期模型,并从这个模型出发,推导出了3个估计方程,用来分析农户的生产经营性投资、住房建设和储蓄存款行为。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农户的生产经营性投资对承包面积和地理位置的反应敏感;农户住房建设投资对名义利率的反应不敏感,但对通货膨胀率(正)和期望真实利率(负)的反应非常敏感;农户储蓄存款对期望真实利率(正)、名义利率(正)、通货膨胀率(负)和非农收入(正)的反应都非常敏感。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出现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是农户缺乏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因此,我们的政策建议是,给农村非正式金融组织以合法地位,努力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为农户提供多样化的投资工具,同时,逐步放松对利率的管制。  相似文献   

2.
文章使用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分析经济地理因素对农户就业选择的影响,并利用2008年花旗银行的关于1951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影响农户就业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笔者把农户就业选择分成了三种类型:务农农户,务工农户,自营工商农户。我的主要发现是农户居住地点的地势、纬度、到省会距离、交通条件、当地经济水平等经济地理因素对农户的就业选择有显著的影响。然而,农户的就业类型直接影响到农户的收入水平,因为非农收入要高于农业收入,因此本人认为研究经济地理对于农户就业选择的影响对于缓解中国贫困人口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2009年3省9县的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本文考察家庭社会网络对农户储蓄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家庭社会网络越广泛,农户储蓄率越低,即使使用不同的代理变量,该结论依然稳健;(2)收入越低的农户,家庭社会网络对储蓄率的影响越大;(3)对影响机制的扩展研究表明,家庭社会网络对农户储蓄率的作用会随着收入增长、正规金融发展及市场化的推进而减弱。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家庭社会网络对农村家庭的保障功能,并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提供初步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普惠金融的有效实施,我国农村家庭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居民的投资理念也逐渐向多元化的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发展,因此研究我国的农村家庭金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别运用二元LOGIT模型以及TOBIT模型对我国不同地区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患病状况及投资经验3个因素无论在农村家庭金融资产持有广度还是持有深度方面均具有显著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6.
7.
基于心理情感的行为金融股价波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行为金融学不断发展,但由于缺乏系统化的模型论证,还是难以撼动传统金融学的统治地位.应该积极研究基于心理情感的行为金融模型,推进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发展融合.本文对基于心理情感的行为金融股价波动模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银行贷款价值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供应链金融是金融业面向供应链的创新服务。考虑单一供应商和单一零售商构成的二级供应链,产品市场为典型的报童模型,零售商以其与制造商签订的产品采购合同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决策引入银行基于下侧风险控制模式的贷款价值比决策模型,刻画供应链的决策对采购合同抵押价值的影响。首先确定了贷款价值比的解析式,然后讨论了其与批发价格、回购率等供应链决策的关系,并确定了相应的取值区间。  相似文献   

9.
新常态反映在"三农"领域,归根结底要求农业经营体系创新,以引导农户逐步走向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本文构建了一个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农业分工、专业化发展,进而提升农户效用水平的过程予以理论证明,揭示了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利益实现机制,并利用全国17省68个县(市)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农户加入组织的意愿和行为主要受到家庭劳动力分工、收入结构分布、土地经营情况、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合作经济组织、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和金融负债均能够有效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户收入和不同来源收入以及不同地区农户收入的影响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研究启示在于:体现互惠合作原则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当前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的一种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分工和农业专业化发展并进一步使农户获得更高的收入,因此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并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良性发展,但与此同时需要高度重视土地流转的"非粮化"和内部成员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深化,金融体制也需要结合发展需求进行改革,促使企业投融资行为不断规范化发展。通过对金融体制的改革,完善国家现行的金融体系,优化并完善金融相关的法律规范,进而对企业的投融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金融体制改革措施必须建立在国内金融市场发展需求,以及企业实际运行的前提下,本文对金融体制改革工作的意义进行探讨,然后就金融体制改革对企业投融资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改革提速的背景下,基于2013年宁夏试点区同心县的实地调研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贫困地区有融资需求农户采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贷款的行为响应。在采用直接诱导性询问方法下,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运用Poisson Hurdle模型全面地处理了此类研究固有的数据特征分析、数据截尾、样本选择偏差和变量内生性4类计量问题,并提出了处理抵押贷款多次行为响应问题的新思路。研究发现:(1)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行为响应本身的考察要比对其行为响应具体次数的考察更有价值;(2)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缓解了小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小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行为响应程度较大农户更为积极。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正处在一个逐步构建制度、完善市场、创新产品的关键时期,本文所揭示的当前经济贫困地区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行为响应的一些新特征将为中国农地金融试点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发展供应链金融对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对2007年—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全部320.8万篇公告的文本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供应链金融在短期可以促进企业股价的上涨,在长期可以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并且上市公司采用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越多,公告中提到供应链金融词汇越频繁,这种提升效果越显著.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可以通过信号传递效应、风险承担效应、系统管理效应促进企业价值提高.在供应链金融相关公告中提到金融科技词汇的词频越高,上市公司获得的企业价值提升效果越强.金融科技可以为股票流动性较低、风险承担较弱的企业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起到更强的赋能效果.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本文不仅为中国公司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提高企业价值,提供了基于公开市场数据大样本的实证证据,也对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具有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使用调查法和实验法从微观角度研究个体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重点研究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研究发现,个体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因为个性特征和个人背景而异:自我效能感高、长线投资者的羊群行为表现较弱,羊群行为在投资经验上差异显著,在做出购买决策时比做出卖出决策时羊群行为表现更为明显,而且购买时的羊群行为、敢为性和独立性可以预测投资者的投资绩效。通过实验没有发现信息因素、自我效能感因素对羊群行为存在显著的主效应,但信息因素、自我效能感因素对投资者的投资绩效存在显著的主效应。  相似文献   

15.
基于CHFS2019年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金融能力对城镇家庭收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在是否有政府补助以及控制社会互动情况下金融能力对城镇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金融能力对城镇家庭收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即金融能力水平越高,城镇家庭收入越高;金融能力对城镇家庭的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采用工具变量法、联立方程模型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仍然能够得出一致的结论。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在金融能力增加城镇家庭收入中起促进作用,在控制社会互动后金融能力对城镇家庭收入依然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本文基于中国31个省市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依次运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因果有向无环图(DAG)等分析方法,旨在探讨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两两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金融发展是引致技术创新的直接原因,即国内金融发展和R&D投入之间具有很强正向关系,但以银行主导的金融发展结构不利于R&D投资;技术创新是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金融发展是引致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也是间接原因,一方面,在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内,银行主导的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金融发展规模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且直接的负向作用,但它可以通过促进R&D投入来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基于行为金融的证券组合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考虑人的心理行为因素,引入行为金融理论于风险管理主体的决策体系,指出了管理者的有限理性心理结构;基于BSV(Barberis-Shleifer-Vishny)思想建立了一种风险度量模型,据此调整了传统的行为证券组合理论;算法释例结果表明,该模型接近证券组合风险决策的实际情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