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理解人口老龄化原因时,人们通常着眼于老年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提高这样一个事实,但却往往忽略了由于寿命延长带来的人口预期寿命提高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即老年人活得更长,老龄化程度也会提高.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出生人口预期寿命已经从1982年的67.8岁提高到2010年的73.5岁.在寿命延长的条件下,老年人不啻为宝贵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但是,作为提高老年人劳动参与率的一种手段,提高退休年龄的办法却颇有争议.本文从国际经验和我国国情来讨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蔡昉 《决策探索》2013,(1):21-23
现阶段我国退休年龄能不能与发达国家并轨?由于老龄化社会的临近,近来提高退休年龄的话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在理解人口老龄化原因时,人们通常着眼于老年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提高这样一个事实,但却往往忽略了由于寿命延长带来的人口预期寿命提高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即老年人活得更长,老龄化程度也会提高。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出生人口预期寿命已经从1982年的67.8岁提高到2010年的73.5岁。在寿命延长的条件下,老年人不啻为宝贵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但是,作为提高老年人劳动参与率的一种手段,提高退休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年型社会。按照联合国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上,则表明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年型社会。2003年,东营市跨入了人口老年型社会的行列。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营市老年人口总量增加,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调整与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对二者产生影响.本文利用2004年~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产业结构变迁对房价波动的时空效应.研究表明,在基于地理、经济和人口三个维度构建的空间权重矩阵下,我国房价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特性,但在不同市场中表现出异质性;产业结构高级化能显著助推房价上涨,产业结构合理化对房价具有正向影响且效应可持续五期;进一步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变迁对房价的影响在不同市场、不同区域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人口老龄化对房价的影响完全通过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相互作用的间接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5.
关于把老龄事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全球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据联合国有关资料显示,人类寿命在二十世纪发生了巨大变化,平均预期寿命自1950年以来延长了20岁,达到66岁。截止1998年末,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  相似文献   

6.
趋势     
《领导文萃》2010,(17):8-9
中国人口老龄化提速 中国内地人口老龄化提速.老年人口出现首次增长高峰,60岁以上人口将从“十一五”年均净增480万提高到“十二五”的800万左右,2015年总量将突破2亿,占总人口的14.8%;人口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现实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随时间变化的一般性规律及其内生性特征进行实证检验,并给出理论解释,明晰资本结构存在内生性时间效应的经济学原因。实证检验表明:公司的资本结构随上市时间呈现显著先上升再下降的特征,且该特征不受其他外生因素影响,因此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具有显著的内生性时间效应。这一结果的解释是:审批要求和约束促使企业上市初期保持较低资本结构,上市后企业的扩张活动和寻求最优资本结构的活动将推动资本结构迅速上升,而后企业对破产风险和再融资条件的权衡最终将改善企业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农村部门、城市正规部门和农民工部门的3部门模型,并引入"搜寻匹配模型"和"纳什讨价还价模型"从理论上刻画农民工部门的工资决定机制以及劳动力刘易斯转移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农民工部门要素报酬分配机制对储蓄率水平存在正向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发现,"结构效应"和"农民工部门市场地位效应"两种影响结合起来能够解释1992~2012年我国国民储蓄率上升13.21个百分点中的7.36个百分点,解释力度为55.7%。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变化,模型预测结果显示,仅劳动力部门间转移这一因素将使我国的国民储蓄率到2030年比现在下降约1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据人民网和《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统计显示:到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有1.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5%;预计到2015年和2020年,这一比例将分别达到15%和18%,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2.48亿,呈加剧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0.
自2000年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社会各界十分关注城乡养老问题,尤其关注如何解决农民养老问题。2007年1月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34亿,比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已成为世界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老年人口、高龄老人增速加快,空巢老人增多,区域不平衡、农村老龄人口比例高等问题突出,人口老龄化现象呈现严峻形势。本文侧重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服务体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居民储蓄率水平一直居于高位,并且保持了持续上升的势头,同期的住房价格也快速上涨,为买房而储蓄是储蓄率上升的一个主要动机。本文利用2011年房产税试点政策作为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首先估计了房产税对不同类型住房价格的影响,进而估计房价对试点城市的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我们发现房产税对住房市场产生了结构效应,由于此次改革对不同类型的住房设定了不同的免税方案,因此在大面积住房价格下降的同时,试点城市小面积住房价格反而上升;这种结构效应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居民储蓄行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我们发现试点城市低收入阶层的储蓄率因此增加了0.9个百分点,并且我们还发现低收入群体主要是通过压缩衣着和交通通信支出,来提高其储蓄率水平。因此,本文不仅验证了住房市场对中国高储蓄率的贡献,还揭示了房产税改革带来的收入分配效应。  相似文献   

13.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1999年,中国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2013年末,全国老年人口超过2亿,达到2.02亿。张家港市地处经济社会发达的苏南地区,1982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早了17年。截止2014年12月31日,张家港市共有老年人口22.4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4.35%。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营养结构的调整以及医疗技术等多方面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均寿命越来越长,已经由解放初的48岁达到了现阶段的72岁,由此而产生的社会的老龄化越来越突出。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且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先期进入人口老年型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老龄化发展快、老年人口数量大、地区之间不平衡、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等特点,由此对适合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我国首部老龄产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显示,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期。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2.02亿,人口老龄化水平达14.9%。蓝皮书预测,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的三种基本养老模式。家庭养  相似文献   

16.
市场制度差异是导致经济发展差异的深层次原因,究竟什么因素导致了区域间市场制度差异?本文为市场制度差异的产生提供了一个新解释:我们认为语言差异会显著影响区域间市场制度差异。利用中国省际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语言差异对中国区域间市场制度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语言差异对市场制度差异有显著正向影响,即语言差异越大的区域其市场制度差异也越大。我们将市场制度的不同维度根据主要的推动力量归纳成3类: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个人主导型,语言差异对企业和个人主导的市场制度差异的作用更明显;并且相比于语言较统一的北方地区,语言差异对南北地区之间、南方地区内部市场制度差异的影响更大。本文进而检验了语言差异对市场制度差异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语言差异除了会因为交流的障碍增加市场制度差异外,还会通过文化观念差异进而增加市场制度差异。本文最后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的数据,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城镇居民家庭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住房资产价值变化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总体上并不显著,即城镇居民家庭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在总体上并不存在。文章对实证结果进行简要解释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领导文萃》2009,(10):9-9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但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同时催生了老龄化问题。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在1953年时只占到总人口的4.41%(2621万人),但在2007年时已增长至12.86%(1.4302亿人),如果老龄化进程持续下去,中国异常偏高的储蓄率将会下降,资本蓄积的速度也将放慢,经常项目收支也会出现赤字,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大幅度延长,已从建国前的35岁上升到2005年的72岁,预期2010年将提高到72.5岁。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05年11月1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亿,占总  相似文献   

20.
杨书越  陈稹 《管理评论》2023,(2):79-93+170
在我国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背景下,单纯调整生育政策能否有效改变家庭生育行为和维持经济增速?是否需要对生育政策和教育政策进行协同调整?本文采用三期世代交叠模型研究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和教育政策的协同调整如何影响中国家庭的储蓄、教育投资决策和经济增长,并根据中国的现实数据和参数进行模拟分析和政策评价。研究发现:(1)虽然人口老龄化对家庭储蓄率及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在理论上是不确定的,但现实数据模拟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已对家庭储蓄率和经济增长带来了确定性的不利影响。(2)提高生育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的影响,但仅依靠生育政策调整会导致家庭效用下降,无法有效提高家庭生育率和维持经济增速。(3)适当降低教育商品价格(提供教育商品价格补贴)、提高国家财政支出中公共教育投资占比,有助于缓解家庭因增加生育子女数量带来的效用下降,强化生育政策调整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