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互联网转型是当前传统企业面临的重大组织变革,基于企业互联网转型的高风险和双重风险特征,本文通过4家企业的多案例研究,对企业互联网转型的战略风险识别与控制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企业互联网转型由突破组织惯性和形成新惯例两个阶段构成。前一阶段,企业面临的战略风险主要是模式、能力和资源的变异风险,企业通过组合变革、组合学习和组合重构形成风险控制机制,以降低突破组织惯性过程的风险;后一阶段,企业面临的战略风险主要是模式、能力和资源的适应风险,企业通过模式迭代匹配、能力迭代提升和资源迭代整合形成风险控制机制,以降低形成新惯例过程的风险。由此提出企业互联网转型的"组合—迭代"战略风险控制框架。这一研究一方面将战略风险引入到组织变革和组织惯性的讨论中,丰富了组织变革和组织惯性的研究视角;另一方面,通过对互联网转型情境下战略风险的探讨,拓展了战略风险领域对转型战略风险的讨论。研究结论对技术突变情境下的转型风险控制形成理论创新,对解决企业互联网转型面临的"转不好找死"的现实难题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探讨跨国并购过程中中国后发企业如何响应内部和外部"双元"情境下的组织合法化问题,基于动态演化的视角通过对吉利并购沃尔沃的纵向单案例研究,我们构建了一个跨国并购过程中企业组织合法性聚焦、企业能力整合模式与组织惯例之间关系演变的统合性理论框架。研究表明:跨国并购过程中企业合法性聚焦主要经历了由内部组织情境导向过渡到关注外部组织情境,并最终发展到内外部组织情境并重的演变过程,是一种由"排他型"聚焦到"共生型"聚焦的转变。在这种组织合法性聚焦转变过程中,涌现出了低阶能力整合模式、中阶能力整合模式和高阶能力整合模式等3种企业动态能力运用模式。本研究还发现,跨国并购过程中低阶能力整合模式更容易导致企业形成弱组织惯例,而高阶能力整合模式促进企业形成强组织惯例的可能性更高。研究结论对企业国际化中的组织合法性相关研究做出了理论贡献,同时也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魏龙  党兴华 《管理评论》2022,(10):146-157
为了破解技术创新网络迭代创新的微观机理,本研究基于竞争期望理论视角,透析了持续性和范围性期望落差对迭代创新的影响,探究了惯例复制的中介作用以及组织即兴的调节作用,并结合中国企业创新实践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期望落差具有纵向时间和横向多元特征的维度拓展;持续性期望落差、范围性期望落差的解构维度对迭代创新存在正向影响;惯例复制在期望落差与迭代创新间发挥差异化的中介作用,常规惯例复制在持续性期望落差与迭代创新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柔性惯例复制在范围性期望落差与迭代创新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即兴正向调节常规惯例复制对迭代创新的影响,而在柔性惯例复制与迭代创新之间作用不显著;组织即兴正向调节常规惯例复制在持续性期望落差与迭代创新间的中介作用,存在被调节的中介效应,对柔性惯例复制的中介作用不存在显著调节。研究结论对于网络组织抓住技术范式转变的窗口,实现创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阶段转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郭毅  於国强 《管理学报》2005,2(6):696-705
探求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是战略管理研究的永恒主题,在评述现有相关文献(产业结构观和资源基础观)的基础上,结合组织理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研究持续竞争优势的新视角--组织场域观.组织场域不但为分析企业战略决策行为提供了具体的情景脉络,而且也可以对企业"战略-环境"的相互构建和嵌套过程进行动态揭示和展现.一方面,通过具体分析企业的战略行为识别资源、动员资源、获取资源和运作资源的动态过程,结合组织场域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企业各战略行动的理性和逻辑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实际战略决策是一种相机决策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对企业战略行为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过程性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也就其义自现了.  相似文献   

5.
魏江  冯军政  王海军 《管理学报》2011,8(4):493-503
探讨了中国制度转型背景下动态环境对企业组织适应性成长路径的影响,提出不连续创新是中国企业适应性成长的战略选择。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将中国本土企业的不连续创新的发生情境界定为战略更新、业务领域调整、组织结构战略性变革和海外市场扩张4种,并以海尔1984~2009年间发展历程中的不连续创新事件为对象进行分析和论证,研究外部环境特征、企业不连续创新和组织适应性之间的共同演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不连续变化是企业不连续创新的直接诱因;不连续创新是转型经济背景下中国企业加速组织适应性的战略性选择,其演化趋势是更加强调外部资源整合、战略柔性、多元化和组织结构的网络化;在动态环境下企业战略选择与组织结构变革的长期协同演化将导致企业组织适应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樊帅  田志龙 《管理学报》2010,7(8):1107-1116
随着企业非市场因素在竞争中发挥出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将非市场环境分析及战略制定纳入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并探讨其与市场环境及战略整合的特点,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新方向.在对中国转型经济时期典型房地产企业的非市场战略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中国转型经济环境下典型的非市场事项管理及相应的企业非市场战略特征,并试图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构建企业非市场因素与传统战略规划过程的整合模式.研究的结论补充了关于市场战略与非市场战略整合的相关研究,为中国转型时期企业如何在战略管理过程中纳入非市场环境评估及相应的战略制定与实施提供了理论模型与实例支持,对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转型经济为背景,基于十省市实地调研,采用结构模型方法对竞争压力变化幅度同企业战略变化幅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研究结论指出,大幅度的竞争压力变化反而导致企业较小程度的战略调整,这表现出了转型经济背景下中国企业战略变化规律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发展"组织合法性与企业成长"这一学术对话,本文立足中国转型经济背景,基于资源管理理论和制度逻辑理论,实证检验了两类组织合法性对两种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合法性削弱企业的产品创新,但是能帮助企业实现市场扩张;市场合法性对企业的产品创新和市场扩张均有促进作用;兼顾政治和市场合法性不利于产品创新,但能协同促进市场扩张。研究结论一定程度上打开了组织合法性与企业成长研究的黑箱,有力支持并发展了组织合法性的"双刃剑"观点。  相似文献   

9.
企业在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非常重视技术创新的选择,因为正确的技术创新选择可以确定企业在未来行业竞争中的地位.本文依据演化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及组织惯例和行业惯例的研究成果,结合案例研究对组织惯例和行业惯例在企业技术创新选择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企业技术创新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组织惯例,组织惯例又与行业惯例相互影响和选择,只有组织惯例和行业惯例相匹配时,企业技术创新选择才会成为行业技术创新选择.因此,组织惯例和行业惯例的匹配性就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选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0.
转型经济背景下,大企业战略性内部创业被认为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京博控股集团2010~2022年的战略性内部创业实践,运用探索性的纵向案例研究方法,开展了整合内部创业理论与制度逻辑理论的共演研究。研究发现,转型经济背景下大企业开展战略性内部创业,关键在于实现创业“机会—资源—制度”动态整合框架下的适应性共演。具体而言:(1)在利用导向的内部创业阶段,由母体组织和内创单元共同推动“发现型机会开发—突破式资源行动—制度逻辑转型”的适应性共演,突破创业资源不适配的障碍;(2)在探索导向的内部创业阶段,由母体组织和内创单元共同推动“创造型机会开发—延拓式资源行动—制度逻辑发展”的适应性共演,发挥创业资源调用的优势。本文由此构建了战略性内部创业与制度逻辑变迁的两阶段共演模型,该模型一方面解释了大企业如何通过变迁主导制度逻辑,保障内部创业“机会—资源”有效互动;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大企业通过内部创业推动主导制度逻辑变迁的组织更新过程。研究在做出交叉理论贡献的同时,也为我国推进大企业内部创业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1.
组织如何在合法性压力的趋同和竞争压力的差异化中做出选择,一直是战略研究关注的焦点。战略选择理论虽然突破新制度理论的约束,强调组织通过自身主动性战略来应对制度同形压力,但并未凸显导致组织战略背离的深层次诱因。本文从期望理论和企业行为理论出发,探讨行业竞争期望对战略背离的影响,分析组织外部环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产业竞争性)与内部资源(高管团队社会资本和组织冗余)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企业实际绩效低于行业竞争期望时,组织为扭转行业竞争劣势的局面,会实施偏离行业既定水平的战略突破,即随着行业竞争期望落差的扩大,组织战略背离的程度越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弱化行业竞争期望落差与战略背离之间的关系,而行业竞争程度、高管团队社会资本和组织冗余则会强化上述关系。本研究从行业竞争期望的视角透析组织战略背离的决策动机及影响机制,扩展了战略背离的微观机制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武亚军  高旭东  李明芳 《管理世界》2005,(11):101-111,144
发展中经济体内的本土企业,在面对全球竞争环境时如何形成有效的战略,是尚未受到充分研究的战略管理领域。本文以中国为对象,通过三个相关论题来探究这个有意义的问题。首先,我们评估了中国这样的转型发展经济体内的外部环境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4个关键战略要素——本土化、资源拓展性成长、战略差异化和竞争性协作,从而形成成功的本土企业战略。然后,我们用这个四元模型来分析中国高新技术公司这类面临竞争挑战的特殊的公司群体。最后,我们提出了战略复杂性的概念以开拓未来的研究。除了理论贡献之外,我们还提供了管理建议和政策指向。  相似文献   

13.
何铮 《南开管理评论》2006,9(2):106-109
环境—战略—绩效范式一直是管理和组织理论研究的焦点问题,但目前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对于转型经济中环境与战略关系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而这方面的研究对检验和丰富现有理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谭劲松博士三篇代表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最高水平的SMJ文章为线索,探讨了中国国有企业在转型经济过程中战略管理实践的演变历程,并试图追踪战略管理研究的一些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企业战略联盟与卡特尔的差别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建 《管理科学》2000,13(2):2-6
根据企业合作关系在当前全球化竞争战略中日益重要的背景,讨论两种代表性的合作关系战略联盟和卡特尔的差别性,涉及的方面包括特征和目的、治理结构与利润机制、组织形式和理论解释的类别。研究指出,区分这两种合作关系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新的全球竞争格局和市场经济制度结构,并重塑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与过程。  相似文献   

15.
徐萌  蔡莉 《管理科学》2016,29(6):93-105
 组织惯例广泛存在于成熟企业之中,然而学者对新企业惯例以及影响惯例的因素并未展开深入的探讨。聚焦于分析新企业中组织学习对组织惯例的影响,并考虑到组织结构的调节作用;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和组织惯例的研究成果,在组织学习过程中,知识会被存储在组织记忆,并与组织记忆共同存储在惯例中,进而决定惯例表现形式。而组织结构会影响学习过程中知识在组织中的传递。        新企业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组织运行的惯例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通过实践和观察行业中其他企业获取运行和发展的知识。由于组织惯例的核心内容是存储在惯例中的知识,以知识的内外部获取为划分依据,研究替代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两种不同的组织学习方式;以惯例存储的知识的显性和隐性特征为划分依据,研究显性惯例和隐性惯例两种不同的组织惯例;基于对知识传递的影响作用不同,将组织结构划分为机械型组织结构和有机型组织结构;构建受组织结构调节影响的新企业组织学习影响组织惯例的理论模型,进行定量研究,采用SPSS 20.0软件对来源于长春地区的188家新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检验相关假设。        研究结果表明,替代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对新企业的显性惯例有正向影响,体验式学习对新企业的隐性惯例有正向影响,替代式学习对隐性惯例有负向影响。机械型组织结构中,体验式学习对显性惯例和隐性惯例的正向影响更大,机械型组织结构和有机型组织结构对替代式学习影响显性惯例和隐性惯例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        研究结果揭示了新企业中组织学习影响惯例的作用机理,进一步细化了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为新企业规范化和制度化运行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和构型理论,以161家数字化转型上市公司为主要样本,以96家非数字化转型上市公司作为对照组,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识别了人力资本、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股权集中度和公司规模7个要素推动组织韧性形成的路径机制,并对此进行了验证性案例研究分析。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企业高组织韧性的形成机制可归纳为被动防御型和主动成长型两类。其中,创新能力和股权集中作为高组织韧性形成组态中的核心条件发挥普适性作用。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当企业处于技术瓶颈期时,人力资本可替代高技术水平和偿债能力,在高组织韧性的形成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方战略管理理论根植于西方成熟、统一的市场经济背景假设.Peng(2003)等学者逐渐认识到这种背景假设的局限,提出战略管理的制度观,强调法律、规则、规范等制度因素差异对企业战略的影响.但以西方企业为研究主题的学术界将其研究的终点放在如何克服东道国的制度规制以实现西方企业的"全球化"上(Meyer et al.,2009;Chan et al.,2008),而针对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中的企业如何在制度约束和制度差异中发展、壮大却被忽略(谭伟强等,2008).蓝海林(2007)、王成和蓝海林(2010)、尚航标和黄培伦(2010)等学者呼吁,需要基于中国制度背景,研究我国转型期背景下的企业成长战略,为我国企业的成长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企西进"态势日趋明显,海外市场多元化战略(diversifivation,DIV)成为众多中国出口企业的战略选择.那么,DIV是如何影响企业出口绩效的呢?基于制度理论视角构建了海外市场多元化战略影响出口绩效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DIV抑制而非促进了企业出口绩效,异质性资源加剧了这种负面影响,而完善的制度环境缓解了这种负面影响.由此说明,完善的制度环境是DIV促进企业出口绩效的必要条件.如果制度环境不完善,企业异质性资源越强,DIV对出口绩效的负面影响反而更大.  相似文献   

19.
田莉 《管理学报》2012,9(12):1800-1809
以团队创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演化理论、战略选择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及创业过程学派等知识,考察在新企业创建之初,面对有限资源禀赋和既定环境条件,创业团队如何选择初始战略,团队结构及其先前经验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采用不同初始战略的新企业初期成长绩效存在怎样的差异;初始战略如何在组织烙印力量及变革驱动力量的交互影响下发生演化,并在多长时间、何种条件下持续发挥影响等问题。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围绕上述问题构建了整合性研究模型,并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为了获取互补性资源,提升创新能力,运用战略联盟应对多变的外部环境。战略联盟中涵盖多样性的伙伴,其管理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现实中战略联盟的高失败率充分体现了这一现象。联盟惯例是维持并协调战略联盟运行的关键因素,但已有研究对于联盟惯例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存在何种联系的认识是模糊的。         基于组织学习、资源理论和创新管理理论,从联盟惯例的内涵出发,研究联盟惯例的行动逻辑、内隐规范和交互共识3个维度分别对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突破性创新能力和渐进性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剖析联盟惯例通过组织间学习的中介作用对双元创新能力的影响。在以吸收能力作为情景变量时,研究联盟惯例通过组织间学习的中介作用对双元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构建联盟惯例、组织间学习、吸收能力与双元创新能力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对264家联盟企业进行问卷调研获得研究样本,运用分层回归分析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揭示联盟惯例提升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联盟惯例的行动逻辑、内隐规范、交互共识对企业双元创新能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联盟惯例对渐进性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更大。组织间学习在联盟惯例对双元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中有中介作用;吸收能力在行动逻辑和内隐规范对双元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中起调节作用,但对交互共识影响双元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通过构建联盟惯例对双元创新能力的作用框架,呼吁增加对战略联盟研究中非契约手段的关注,促进组织间学习和吸收能力这两种不同层面创新行为的双向理论融合,并为企业协调战略联盟内部要素间关系、提高和重塑企业创新竞争优势提供关键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