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015年,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再创纪录。然而,作为中国"走出去"的主力,国有企业对美直接投资的比重却不断下降,中国国有企业在美投资遭遇到了严重的障碍。美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以及美国国家安全审查机构——外国投资委员会的设立,大大限制了中国国有企业在美国的并购行为。在此形势下,中国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更为合理的方式加以应对。在政府层面,应进一步完善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对美国安全审查形成反制;在企业层面,应积极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以来,尽管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呈现下滑趋势,但中国企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进行海外并购。推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热潮的主要外在动因在于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深刻变化主要体现为发展中经济体对发达经济体的赶超态势、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内日益呈现"双分化"现象及南北、南南经济关系正在经历重大变迁等特征。正是在世界经济新格局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在宏观层面上可谓是"长于布局,善谋大势";在微观层面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体现为并购主体的"多样化"、并购方式的"多元化"、并购区域的"广泛化"和并购增长的"高速化"等趋势。在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提供了新机遇的同时,世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企业开始不断走出国门并购海外企业,但中国企业屡屡遭受来自目标企业所在国的苛刻审查。2013年中海油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成功与其2005年并购美国尤尼克公司失败形成巨大反差,不仅折射出美加两国对外国投资者并购本国企业时审查制度的差异,而且具有推动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突破性发展的划时代意义。中国的应对之策应当包括加快与外国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公司治理;同时国有企业应转变对外态度与形象,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企业遭遇来自东道国的投资壁垒也愈加频繁。结合近些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遭遇美国国家安全审查的典型案例,本文针对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投资领域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新趋势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敏感资产"内涵扩大,国家安全审查趋于严格;(2)美国总统利用否决权将更加频繁,且这个趋势在特朗普政府的领导之下将会进一步升级;(3)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管辖范围由国内扩展至国外,国家安全壁垒概念将超出东道国范畴。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需积极筹划应对措施,遏制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建立新的国际投资新秩序势在必行。同时,我国企业自身应主动出击,积极应诉,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国际市场风险不断加剧,中国公司对美国直接投资出现逆市爆发性增长。中国公司对美国直接投资的根本动因是在美国建立或获取一种"真实选择权"以规避日益扩大的国际市场价格风险与汇率风险。由于"入世"后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状况不断恶化,中国公司面临的国际市场风险越来越大,获取美国"真实选择权"的价值也就越大,进而刺激中国公司更大更多地对美国直接投资;并购美国较先进企业也可以增加该"真实选择权"的价值含量。利用2000—2012年间中国公司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动态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结果完全支持"真实选择权"理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东道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文化制度三大因素出发,对2005年至2012年中国企业在全球176个国家发生的432起跨国并购案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政治制度方面,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投资倾向于政治制度完善的国家;在经济制度方面,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投资倾向于经济制度自由的国家;在文化制度方面,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距离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投资的区位选择没有确定的正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7.
1993年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国内石油企业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经过十几年的艰难历程,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为代表的中国石油企业已在世界30多个国家进行并购等直接投资活动,获得了大量的份额油①。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将中国石油企业所获得的份额油对中国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量化。结论表明,中国石油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完全带动效应是3617.64亿元,相当于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4.01%。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5—2014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州际面板数据,采用GMM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资源禀赋和技术创新能促进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且资源禀赋的影响力度高于技术创新,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目前仍处于以资源导向为主,以技术导向为辅的阶段;分区域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美国东部地区技术创新对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影响力度大于资源禀赋,而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对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影响力度更大。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华直接投资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发布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对美国在华直接投资现状、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受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偏低、企业生产技术落后、高素质人才缺乏、外商投资产业政策限制、企业并购困难、美国对华高技术出口限制等因素的制约,目前美国在华直接投资规模仍然较小,对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还较小。  相似文献   

10.
进入90年代,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从1993年度起,中国已成为接受日本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而且今后中国仍是日本企业热衷投资的对象。90年代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规模、速度、地域分布和产业分布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