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解产能过剩、提升产能利用率是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本文根据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法测算了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并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探讨了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具有阶段性特征,其波动趋势与经济周期基本一致;与行业和所有制相比,产能过剩问题更多出现在区域层面。可变投入要素价格主导了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的产能过剩,技术进步和市场调节对产能利用率呈现正向效应,政府干预对产能利用率呈现负向效应。政府干预会削弱市场调节对产能利用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和市场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均呈现边际递减效应。各因素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效应受到区域、所有制、行业异质性的多重制约,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业产能过剩问题仍存争议,其背后原因在于可靠产能利用率数据的缺失以及由此导致的实证研究缺乏。本文基于生产函数理论,进一步扩展成本函数法的产能测度框架,试图解决要素价格水平变化、成本函数形式单一以及内生性问题导致的测度偏差;同时,借鉴生产率分解框架对产能利用率变动来源进行分解。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了相关分析,其中需引起重视的结论主要有:(1)并非政府文件认定的典型产能过剩行业产能利用率最低,尚存在89个四位代码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于这类典型过剩行业,两者的区别主要是政府认定的过剩行业中只有国有企业存在明显过剩;(2)政府文件认定的典型产能过剩行业中,企业进入退出以及产能扩张行为均直接推动了行业产能利用率的增长,这与现有认识相悖,意味着政府长期在这类行业中推行的产能管制政策需要进一步审视。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厘清过剩行业的相关事实,并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估计我国产能利用率以及理解其背后的演化机理是化解当前产能过剩的前提。本文基于纵向产业结构的视角,剖析财政政策扩张对上下游部门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理论分析表明,政府投资支出扩张对不同部门的产能利用率具有显著的差异化影响,在促使上游企业产品价格上升,导致该部门产能扩张的同时,抑制了下游产业的产能利用率水平。伴随着财政政策的逐步淡出,下游产业的需求不足最终导致上游部门出现产能过剩,其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纵向产业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基于我国1998Q1~2014Q4的宏观季度数据,本文采用结构方法分别对上下游部门在样本期内的产能利用率进行估计,从经验层面验证了纵向产业关联的显著性。反事实分析表明,财政政策与信贷因素是共同导致我国目前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逐步淘汰上游部门的过剩产能与着力激活下游部门的经济活力,两者双管齐下方为治理我国产能过剩的标本兼治之道。  相似文献   

4.
如何从矫正制度性缺失来破解我国环境污染较难根治且易于反复之谜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尝试从行业和企业两个维度,基于中介效应模型,以产能过剩偏向性为视角来廓清中国环境污染治理之殇,并以顶层设计为抓手来明晰环境污染治理之道。研究发现:(1)产能过剩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依赖于产能过剩在行业和企业维度上的偏向性,产能过剩是影响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不同维度产能过剩的偏向性能够对环境污染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2)产能过剩偏向于污染密集型行业主要通过能源结构锁定效应和产业结构固化效应而加剧环境污染,产能过剩偏向于国有企业主要通过技术结构低端化效应而影响环境污染;(3)产能过剩偏向性作用于环境污染的路径不仅存在显著的市场化程度的调节效应,还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异质性、水平异质性和阶段异质性。文章为推进制度变革、优化存量产能和有效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正工业经济第一大省江苏再次"率先",不过,这次是"割肉"。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调研与反复论证,江苏成为了全国第一个祭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实施意见》的省份。江苏涉及产能过剩化解的包括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四大产业。目前,涉及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普遍面临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考察了2005~2007年中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稳健结果支持了产能过剩引致海外直接投资扩张的基本结论。这主要是源于中国制造业的产能过剩突出体现着体制性产能过剩的特征。基于行业特征和所有制结构的估计结果进一步证实,中国经济制度的特殊性已成为影响海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竞争性产能过剩是市场行为的理性选择,并不存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内在驱动力;而体制性产能过剩当面临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就成为必然选择。围绕实证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即消除中国经济体制对于行业企业投资行为的扭曲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消散的情况下,我国纺织业正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当前情况下正确处理我国纺织业正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是我国纺织业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中国纺织业产能过剩产生的主要原因,指出一些使纺织行业走出当前困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4,(39):15-15
正化解产能过剩是促进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对创新政府宏观调控的挑战。然而,化解过剩产能在一些地区却成了"叶公好龙"。日前,《经济参考报》记者赴东、中、西部十余省份采访此事,从走访情况分析,通过政府干预化解当前部分行业过剩产能,需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处理好运用行政手段与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防止把化解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制造业企业数据并运用DEA方法测算了中国微观层面的企业产能利用率,并以市场集中和空间集聚为切入点实证检验了关于产能过剩的两类理论观点:投资潮涌和市场涌入导致市场分散和产能过剩的"发展阶段说";地方政府竞相促进投资导致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地方政府说"。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不到70%且在研究期间内逐年下降。从内部看,主要是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产能利用率差异较大,前者往往高出30个百分点,而行业、地区和所有制类型之间虽有差异但均在10个百分点以内。实证检验表明,市场集中度和企业规模、空间基尼系数和政府补贴各自与企业产能利用率均显著正相关,但对双方同时检验时后两者的显著性和系数很不稳定。这意味着市场过于分散、企业规模过小是全球金融危机前中国经济中出现产能过剩现象的主导因素,而地方政府的重复性产业建设则通过影响市场分散和企业规模发挥作用。换句话说,在导致市场分散、企业规模较小的投资潮涌和市场涌入的推动因素之中,由地方政府所主导的重复且分散于各地的同构性产业建设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尤其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现象更加突出。导致产能过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受市场经济发展自身规律的影响,也与我国现实产业经济发展、政府行为等有关系。治理我国当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既要进一步刺激国内需求,健全行业信息发布制度,加强抑制重复建设的政策导向,还要采用行政调控手段合理干预,各部门共同采取措施抑制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11.
省部声音     
张平国家发改委主任化解产能过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点。当前产能过剩是结构性的,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要通过深化改革,分业施策、多管齐下,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2.
冯超 《决策与信息》2010,(1):176-177
一定程度的产能闲置在应对未来市场需求变动、推动竞争和增加福利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而闲置过度,即形成的产能过剩就会抑制经济的正常发展。在金融危机后时代,盲目投资与重复建设等问题也相伴而生,加上我国内生消费动力的不足,产能过剩已初现端倪。产能过剩会带来物价水平下降,形成通货紧缩压力、形成大量产品积压、扭曲投资与消费预期、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不利影响,对此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理性追求GDP、合理投资、提升内部消费动力、加强政府的引导干预、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市场转移环境等,有效控制产能过剩,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球智能化浪潮下,智能制造成为技术领域的新范式,其所具有的“产消合一”核心特征,为破解中国产能过剩困境提供了崭新思路。本文将中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推广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交叠双重差分法(Staggered DID)探究智能制造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智能制造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机制分析表明,“产消合一”是智能制造发挥作用的核心路径,其主要通过赋能生产侧与消费侧两条路径提升产能利用率,具体表现为:在生产侧赋能企业柔性化生产,在消费侧转变消费者地位并创造新消费需求。异质性分析发现,智能制造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在成长期行业和市场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相比于生产式智能制造模式,协同式智能制造模式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更强;并且,智能制造可以从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本文为政府建立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实现动能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竞争的刺激下,我国化工、水泥、钢铁等产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很多产业如今已经进入了产能过剩状态,企业生产潜力闲置,资金周转困难,经营风险增加。基于这一现象,本文以A企业为例,分析了产能过剩背景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2010~2019年工业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数据包络法,探讨产能过剩对微观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研究发现:(1)产能过剩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了企业的盈余管理;股东社会网络为企业带来信息、资源、声誉、治理等优势,对产能过剩与盈余管理之间的正向关系产生抑制作用。(2)产能过剩会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可支配的现金流水平降低,从而增加企业的盈余管理。(3)在外部宏观政策优化时,企业的研发支出高或盈利能力低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或高管持股比例低时,股东社会网络更能发挥抑制作用,以减弱产能过剩对盈余管理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3,(41):27-27
2013年10月1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将遏制重复建设、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列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从产业发展的特征看,钢铁行业在我国属于充分竞争行业。国有大型钢铁企业和民营钢铁企业都占据重要地位。当前钢铁市场的现状是什么样?这种市场机制是否能发挥积极作用?这两个问题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前提条件。如果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市场都是扭曲的,那就根本谈不上资源的合理配置,更谈不上发挥市场作用去化解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18.
企业规模、地方政府干预与产能过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能过剩是本届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经济问题之一,而产能过剩现象具有非周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这与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本文试图从财政视角,借鉴Bernanke等(1999)和Fernández-Villaverde(2010)的分析框架,引入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两种不同规模的企业,尝试构建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来探讨中国非周期性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模拟分析发现,为了追求GDP和税收的最大化,地方政府干预(如政府购买和政府补贴)进一步加强,并向大企业、重点企业倾斜,但在促使其产量增加的同时,也出现了投资过度,从而导致了非周期性的产能过剩。为此,要破解产能过剩难题,有必要设计出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规范地方政府行为,防止地方政府干预过多和大企业投资过度。  相似文献   

19.
不同主体对质量经济性有不同的认识,对社会来说,资源分配不经济会造成产能过剩;对企业来说,企业内部产品生产质量具有不经济性。忽视质量的经济性内容,造成太多产品产能过剩现象,这就违背了资源的稀缺性理论。对于人类来说,资源是重要的,也是稀缺的,正因为这种稀缺性,节约才成为必要,才产生了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资源这个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在宏观上探究资源稀缺背景下质量的经济性以及如何做到更经济。  相似文献   

20.
根据江苏省政府智囊、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向江苏省政府提交的调研报告,当前江苏省除纺织外,其它6大主要支柱产业产能过剩现象严重。这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光伏、钢铁、造船等行业。导致产能过剩有其客观必然性,但与体制改革不充分有着密切的关系。围绕"去产能化",除了鼓励企业"走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