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李云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3(4):24-30
话语身份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主体话语与身份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议题。话语身份主体的内在规定与外在阐释、结构的宏观主导与微观参与、定位的个体独立与群体归属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身份的生成提供了学理依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话语身份建构,有赖于知识传播与价值导向、资源调控与启发教育、行为规范和伦理评价等功能的集体发力,也需要借助“排头兵”式预设策略、“放大镜”式凸显策略、“圈内人”式移情策略、“显微镜”式评价策略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3)
基于日常生活的视角研究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的创新策略,是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途径。着眼于日常生活创设思政课教学话语的语境,使教学叙事有人物有故事有情节。以日常生活联通思政课的教学话语内容,教学话语内容的逻辑起点以日常生活问题导入、过程贯穿日常生活问题链、目标指向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并从实现教学话语的双主体、交互性、生活化等方面优化教学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3.
武传鹏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1-8
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政课公众形象评价体系,是响应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号召的重要环节,对促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课程质量整体跃升具有重要意义。构建高校思政课公众形象评价体系需要在明晰其内涵特征和时代背景后,积极探索合适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奠定评价体系的框架性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现阶段评价体系特征,使其在理论与实践双重检验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推动高校思政课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储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0-38,87
福柯的很多思想体现了他对于社会的充满个性的思考,他的权力理论为人们厘清了微观权力的表达与影响,他的对于话语和规训进行了叙述。本文对于福柯的话语理论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对于刑释人员群体的生活境遇和自我认知的分析中。文章认为,话语与非话语实践之间存在着联系,现代权力是建立在作用于人的行为的,是无向的、交互的影响作用,这样就通过谱系学建立起了话语——权力的关系,这正是话语与非话语实践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使得指向刑释人员的话语权力完成了规训的功能,使得刑释人员的标签化身份得以形成并强化了其偏差性自我认知。最后,从话语权力的形成环境和功能发挥的常态化应对等方面进行了话语权力重构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杨鹏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66-74
本—硕—博贯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实践与探索。统筹推进本硕博高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本硕博一体化”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需重点围绕“4+1”要素进行探究。其基本思路为:制定本硕博连贯的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进行本硕博连贯的教学方法设计,充实本硕博连贯的教学内容,进行本硕博连贯的教学管理,构建本硕博一体的考核机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筑牢学生信仰之魂、价值之魂、精神之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究“本—硕—博一体化”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问题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徐生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23-125
马克思的感性世界理论实质上就是一种生活世界理论。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不仅具有现实性、实践性、人本性的特征,而且实现了三者的有机统一,是对西方生活世界理论的超越。当前,只有以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为指导,按照现实性、实践性、人本性的要求,着手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才能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思政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行为修正理论主要功能是对人的行为予以导向,并且加以规范、修正、限制和改造,根据结果的好坏进行正强化和负强化。这一理论可应用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本文以高校思政课教学为研究对象,从行为修正理论模式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高校思政课行为修正模式的理论构建,高校思政课行为修正理论模式的教学效果和反思等方面阐述了行为修正理论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这对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玉兰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3)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的辅助形式,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在教学中活动中意义重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法律素质等各种素质的功能,能够产生课堂教学达不到的效果.应当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协调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恰当选择校内、校外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积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10.
网络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常态,对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解决思政课大班教学的诸多问题,有助于解决思政课的社会实践问题等。对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需要坚持客观性、全面性、政治性和反馈性原则,教学质量评价需要通过学生评价、教研室评价、教师自评和教学管理机构评价等进行多方面评价,并针对思政课网络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有效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富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3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构建已经成为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以文化人"与立德树人的统一、多元传播载体与聚合性接收效果的统一。优化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对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丁枫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25-12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需要通过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此基础上更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从教师的教学体系向学生的认知体系的转化。文章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以课内实践环节为切入点,探讨思政课教学从教学体系向认知体系转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然而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政治理论教育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暴露出一系列社会问题,这迫切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理性分析并加以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4.
钟蕾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6-80
严歌苓在其作品《扶桑》中描述了早期华裔中国人在白人主流文化的规训下,丧失民族身份,被美国人驯服的悲剧故事。华裔中国人在白人文化的训诫下,大部分成为“被驯服的肉体”,也有少部分人进行“权力的反抗”,这一分化过程完全吻合福柯的规训理论。通过福柯规训理论对该小说进行分析,批判白人文化的规训手段,同时也警示中国同胞,在异质文化中生存也要坚守自身的民族自尊和自信。 相似文献
15.
李晓培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9-23
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话语体系,展示了较强的历史张力,其在20世纪乃至当下仍有一定的影响力。它不仅为法兰克福学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而且已经逐渐内化为一种"幽灵"成为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亦或后现代主义进程中"批判"的代名词。基于不同的历史语境和不同国别的具体实际,中国现代性的步伐既和西方有共性,也有差别。研判中国的现代性的话语必须具有中国特质,对批判理论的话语体系要加以甄别,批判的继承和发展。批判理论话语在"异化学说"、"辩证唯物主义"以及"人学理论"方面补充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教学质量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生命线,是理论育人的关键点.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中的课堂建设环节,迄今尚未引起各方面足够关注.没有一个优良的高校思政课课堂,绝不会有一流的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质量,而一个优良的高校思政课课堂不会自然而然的出...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直接表现为“大思政课”话语能力建设,这也是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八个统一”是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话语能力建设的基本原则,“三性一力”是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话语能力建设的目标设定,“六个要”是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话语能力建设的评判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大思政课”话语能力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8.
牛丽军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9-52,90
在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代表作《荆棘鸟》中,男主人公拉尔夫身处于隐形的环形监狱之中,时刻受制于规训权力强加于他的空间隔离与层次监视。然而,他内心不断喷张的欲望迫使他一步步背离了上帝、社会伦理。但处于永恒的战斗模式的规训社会无对此绝对不会视若无睹,而是把拉尔夫惩罚并锻造成了驯顺而有用的人体。麦卡洛通过拉尔夫的故事启示人们:生命的完整依赖于爱欲和理性的相伴相随、相依相偎。 相似文献
19.
杨鹏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2,38(1):61-63
高校田径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既培养大学生田径运动技能、技术和方法,又涵养大学生体育精神、终身体育理念等。在“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田径课程与思想教育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是增强课程教学效果的应然选择。高校田径课程应围绕学生知识、技能、思想、情感、价值观等目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使体育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在21世纪的当下以及未来,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会越来越多地取决于教育的发展水平、科技的发展速度以及人才的创新能力。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既是教育的使命,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作为以立德树人为使命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树立三大理论思维:其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科技思维,充分认识科技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战略支撑地位及其独特价值;其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人才思维,深刻认识制约科教兴国的人才难题,努力践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人才理念;其三,“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创新思维,积极把握科教融合趋势,致力于从传统教育到创新教育的模式转换,以承担好强国使命、教育使命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