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平等的能力分析路径是当代政治哲学中的平等理论的一种重要分析路径,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论是其中的代表性理论之一.阿玛蒂亚·森在批判以约翰·罗尔斯和罗纳德·德沃金等人为代表的平等的资源主义分析路径以及以理查德·阿内逊为代表的平等的福利主义分析进路的基础上,以人际相异性为起点,建构了可行能力的平等理论,以试图超越平等的资源主义和福利主义分析路径.但是,阿玛蒂亚·森的平等的能力分析路径太具开放性,其可行能力平等理论也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澄清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贾可卿 《北方论丛》2015,(5):125-130
平等是衡量公平、公正和正义的基本尺度。右翼自由主义的平等观止步于形式上的权利平等,左翼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则进一步主张实质性的资源平等与能力平等。权利平等致力于消除社会特权背景对于平等实现的障碍,资源平等致力于消除外界物质条件对于平等实现的障碍,能力平等致力于消除人的主观能力条件对于平等实现的障碍。权利平等、资源平等与能力平等的要求均源于社会共有的逻辑。法定权利、物质资源、能力禀赋在根本上属于人类社会的集体资产。利用权力、资源与能力创造财富的人可以获得收益的较大部分,其他人则因为对权利、资源与能力的共同所有权而分享部分收益。对个人使用权、收益权的肯定支持了按贡献分配的市场效率原则,对个人终极所有权的否定则为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提供了正当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G.A.科恩曾对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视角给予极大肯定,他认为,森倡导的把人们的关注点从商品及效用转到个人状况上,是对平等问题之当代反思的一大革命式飞跃。同时,科恩又认为可行能力不足以描述个人状况,应以“midfare”代替之。如果从可行能力与功能性活动的概念、可行能力与个人福利的关系、自由的多层面、可行能力的优缺点四个维度对可行能力进行再审视会发现:科恩提出的midfare概念与森提出的功能性活动概念相对应,而不与可行能力概念相对应;不仅是功能性活动,可行能力也与个人福利密切相关;可行能力并不是一个完全主动性的、具有竞技特征的概念,他人的选择、公众的行动、公共政策的影响等都会使人们的可行能力得到增强或削弱;midfare不具备可行能力的优势,也无法弥补可行能力所具有的不足。因此,科恩提出的应以midfare代替可行能力的意见,源于他对可行能力的误解。  相似文献   

4.
论权利的不平等--马克思主义平等正义观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新  高园 《江汉论坛》2004,3(9):8-11
权利不平等原理是马克思平等正义观的基本原则,只有实行人的权利不平等,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因为人是自然不平等的,所以以"能力本位"为尺度的"权利平等"不是真正的社会平等.要寻求真正的平等,就应当认识到平等权利本身是不平等权利的事实,在这个能力本位的社会中给弱者以特权.  相似文献   

5.
主流发展经济学中的价值漠视乃至裸奔的偏好,成为迟滞发展经济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方法在发展经济学家族中,突破了传统发展经济学见物不见人的弊病,整合了发展中目的与手段的双重关切,极大地增进了对于人类幸福与发展的理解空间。本文首先阐述了可行能力这种发展经济学新方法的主要内涵与创新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可行能力方法对于理解与克服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贫困问题的比较优势,阐述了可行能力、贫困与腐败之间的关联,提出了提升可行能力以消除贫困与遏制腐败滋生与蔓延的初步对策思考。立足于可行能力方法构建全球发展中的经济正义制序(Institutions),成为全球化语境下发展经济学面临的紧迫课题,尽管森的可行能力方法本身也要不断经受全球化新发展中人类新的精神与物质需求的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6.
追求平等是人类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的平等状况,国内外学者殊少提及.帕特·莱恩教授主编的<不平等的英国>从多个角度剖析了平等在英国各个领域的进展与不足.它不仅使我们对现代英国有了更全面、更充分的理解,而且从一种更为广阔的视角向我们证明,人类社会某些最基本的价值观念,永远不会因为其久远而过时.  相似文献   

7.
阐释了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对"可行能力"和"贫困"的理解,从可行能力的视角论述了如何全面地看待中国城镇的贫困问题,指出了以收入的视角看待城镇贫困的四点不足:没有考虑到不同的贫困家庭将收入转化为功能性活动、转化为享受良好生活的不同的能力;会出现"信息的扭曲";忽略了社会氛围、社会环境的影响;还会产生其他方面的不足。最后,联系森的相关观点,阐述了社会应该如何更好地帮助贫困者获得实质自由:中国富人应该慷慨捐赠;政府应该积极完善"低保金"以外的其他社会救助措施和政策;让贫困者参与到与社会救助有关政策的制定当中去。  相似文献   

8.
教育平等新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所讨论的是被学者视为"迷宫"的教育平等问题.作者以辨析教育权利为基点,试图为教育平等原则找到公正的依据.文章提出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社会性平等,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两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平等原则作为人类的美好梦想由来已久.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所产生的"刑无等级"、"法不阿贵"以及"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思想,对后世与今世的人们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这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名言.正确地理解刑法中规定的平等原则,无论对于定罪、量刑抑或行刑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因此,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为了更好地实现刑法上规定的平等原则,我们都必须对此有一个全面而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入问题已发展到应对融入者能力本身进行关注的阶段.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为透视当前的农民工随迁子女能力建设问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聚焦于“可行能力”视角的意义就在于对主动融入的强调和对融入目标性的关注.为了更加明晰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的需求及其融入方向,制定一份尽量全面体现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需要的可行能力清单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体能、技能与智能三者的统一,构建了包括健康能力、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参与能力在内的可行能力清单.并从自身、社会支持、制度三方面探讨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可行能力匮乏的原因及其可行能力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评福利平等     
在当代关于平等主义的争论中,问题的焦点集中于“什么的平等”.对此有三种基本观点,即“福利平等”、“资源平等”和“能力平等”.从某种意义上说,福利平等是最流行的平等观念,而其他的平等观念都是在批评福利平等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从理论上看,福利平等的观念归根结底是功利主义的.因此,我们首先简要讨论功利主义平等的一般观念,然后具体分析和批评福利平等的两种模式(“总功利平等”和“边际功利平等”),最后对福利平等给予总体分析和批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劳动平等是人类平等理性的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平等思想是人类平等诉求的科学阐述,马克思所追求的平等是劳动的平等.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之上批判了资本主义所谓永恒正义的国家.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平等的虚伪性.马克思的无产阶级平等不是单纯地为了无产阶级,而是为了整个人类,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只是马克思的劳动平等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马克思不但要求形式上的平等,还要求实质上的平等;不但要求政治生活的平等,还要求经济上的平等;不但要求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还要求生活资料占有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关于平等主义的争论中,问题的焦点集中于"什么的平等",对此有两种基本的观点,即"福利平等"和"资源平等"。"福利平等"通常被认为有一个根本的缺点,即它是结果的平等,而合理的平等主义应该是机会的平等。因此,一些福利主义者试图对"福利平等"理论加以修正,使之能够包容机会平等的观念。阿内森就进行了这种努力,他把"福利平等"修正为一种新版的福利主义——"福利机会的平等",而且主张,它不仅是一种更合理的福利主义,而且也是一种更合理的平等主义。我们对这种平等理论及其两个构成要素(福利主义和机会平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而这些分析表明,这种新版的福利主义仍然存在着一些严重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平等理想是政治哲学中重要的价值标准.平等价值追求的核心问题是"对什么方面平等".通过对平等概念相同性与公正性含义的解析,论证了平等与不平等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以此为起点,从政治哲学维度对平等进行了分类,并采取了对待平等的两个不同原则.  相似文献   

15.
对"平等"的观照具有多重视域。它既涉及理论意义对平等的探讨,又牵涉社会实践中平等的实现。以时空为角度来考察,平等既涵盖历时性问题又离不开地域性分野。就分属的领域而言,平等又同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哲学密不可分。因此,研究平等问题具有复杂性。康有为的平等思想同儒学、佛学和西方早期启蒙观念具有重要关联。其平等思想论及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内容丰富,同时也集中反映了近代平等观的现代性特点和阈限。  相似文献   

16.
平等已经成为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政治价值。当代分配正义下的平等理论,首先由机会平等将"责任"概念引入平等的判断中,把实现"免于歧视"看作是平等的首要。之后出现的将反映幸福程度的个人偏好与责任联系起来的福利平等、区分选择与责任的资源平等、考虑到人的多样性与差异的可行能力平等,都可以归结为某种运气的平等。运气均等主义者关注的重点是人们的运气与选择,对坏运气的影响应共同承担,对个人选择的结果要个人承担。然而,运气均等主义也不能实现真正的均等待人。实际上,问题并不是运气均等主义本身的缺欠,而在于分配正义本身。只有将分配正义与关系正义结合起来,通过民主平等保证分配领域的平等,才能真正地实现平等待人。  相似文献   

17.
刘淑华  王立波 《学术论坛》2007,30(7):201-204
教育机会不平等起源于对教育平等的研究,如今已经成为解释教育不平等问题的一个核心概念.文章就学术界对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的研究状况作出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和整理,从教育机会平等概念的演变、发展、类型、成因、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回顾,以求对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研究做个深入的述评.  相似文献   

18.
自由与平等的关系问题,既是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关注的核心问题,更是马克思建构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理论的主要向度。马克思自由与平等的关系内含三重意蕴:其一,自由与平等的关系具有社会历史性,这与人类社会形态划分为"人的依赖性"阶段、"物的依赖性"阶段以及"个人全面发展"阶段相一致。其二,实质自由的获得以实质平等的实现为条件。所谓实质自由,指的是自主活动,即自由自觉的劳动;所谓实质平等,指的是经济平等,即人们平等地占有生产资料。其三,实质自由与实质平等的统一以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为基础。这对我国新时代处理自由与平等的关系,进而推动美好生活的实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玉 《东南学术》2008,(6):168-175
本文利用2007年在福建省获得的问卷调查数据,围绕"两性是否平等参与权力职业领域?"这一问题,通过不同性别间职业地位与主观感知的比较,描述和分析了科级、处级两性在权力参与中的差异,同时深入探讨了影响女性平等参与权力职业领域的因素.基于这一实证分析,本文还提出了促进权力职业领域性别平等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平等的有关论述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一致性。在其中,习近平坚持将"平等"确立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明确了社会主义平等的内涵,即无条件的机会平等与有条件的结果平等相结合;针对宏观与微观领域各类不同主体,他全方位、多层次论证了实现平等的意义。习近平的平等思想最可贵的品格在于其实践性,将我们对平等的追求及其实现,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达成"两个一百年"伟大奋斗目标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