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农民工市民化是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持续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长远之策,而户籍制度、居住场所、就业保障、城市承载能力和土地财产处置问题是当前影响和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是地方政府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践行"以人为本"的必由之路。四川省作为人口大省、农民工大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任务艰巨。本文基于2015年四川省进城务工人员调查报告,分析了影响四川省农民工市民化的推动因素和阻碍因素,提出应切实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福利保障工作、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工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构建多元化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拓宽就业空间、加强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等路径推动四川省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3.
推进人的城镇化是我国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也是社会和谐发展,整体推进的必然要求。在这一推进过程中,无论是群体的数量,还是对社会的影响,农民工都是主体。农民工市民化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人的城镇化的质量,而在目前的环境状况下,农民工市民化还面临诸多困境。正视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积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切实推进人的城镇化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稳定发展的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根本在于全面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在缺乏良好的知识基础、足够的经济实力和全日制学习的条件下,社区教育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目标,构建多种模式并存的社区教育模式,并提出实施路径与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的骨架、城市化率是城市的脸面、人的素质是城市的气质和内涵。农民工市民化是现实中国实现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农民工市民化评价指标做些探析,以构建指标体系,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探寻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近来,农民工市民化的研讨集中为两大思路,这就是逐步放开城镇落户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前,一个紧迫课题是比较两大思路的优劣,探讨政策选择与配套。放宽城镇落户和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哪一个应当是主导?这是农民工市民化方略设计的基本问题,关系到新型城镇化的成效,需要审慎、全面的思考。按"人头"推进与按权利推进放宽城镇落户和促进公共服务均等的立意虽然都是推动农民工市民化,但二者的作用方式不同。放宽城镇入户将使一些  相似文献   

7.
近来,农民工市民化的研讨集中为两大思路,这就是逐步放开城镇落户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前,一个紧迫课题是比较两大思路的优劣,探讨政策选择与配套。放宽城镇落户和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哪一个应当是主导?这是农民工市民化方略设计的基本问题,关系到新型城镇化的成效,需要审慎、全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胡文静 《决策》2014,(7):I0004-I000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就是要求必须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真正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四融入”.即个人融入企业、家庭融入社区、子女融入学校、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社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这一过程,既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安徽各级政府制度创新的最佳腱现。只有改善城乡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9.
韩俊  何宇鹏  金三林 《决策》2011,(9):20-3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课题组,对重庆、武汉、合肥、郑州、东莞、嘉兴6个城市和全国20多个小城镇进行了调研,了解各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举措。测算农民工市民化需要支付的公共成本。课题组还对全国7个省市7000名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232份,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市...  相似文献   

10.
翟建强 《经营管理者》2013,(24):229-229
随着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企业化管理中农民工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农民工问题是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当下为了增快城镇化进程、增强企业管理与竞争能力,就必须解决农民工人群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1.
曹华飞 《领导科学》2013,(21):20-21
这一轮的新型城镇化,明确提出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决定了城镇化的着眼点和工作重心应该放在农民工市民化上。农民工市民化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因地制宜有序稳妥推进,不应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不是强制将进城农民都变成市民,而是在自愿的前提下,通过降低门槛,放开政策,引导有意愿的农民落户。同时,确保他们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均等待遇。户籍和土地制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现象。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增长率不断加快,总量也在急剧增大。当前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也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困境,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命运,关系到教育的公平公正,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建立在正义之石上,因此,我们必须深入探讨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户籍制度改革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拆除了制度障碍,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仍会遇到许多问题。自身的文化程度和思想意识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首要因素,它决定着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整体水平,对新生代农民工是否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能否适应城市生活等具有直接的影响。同时河南新生代农民市民化缺乏健全的组织体系保障。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必须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投资;建立统一、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和公共服务体系,改变城市居民观念。  相似文献   

14.
以904名新生代农民工为样本,分析当前农民工城市心理适应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从农民工内在心理调适与外在社会支持体制机制创新两个方面探讨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政策性银行非常必要。一开始,可以开设区域性的金融机构,不一定是全国性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可由财政出资,也可由地方金融机构参股。在关于城镇化的众多问题中,资金从哪儿来无疑是其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推进城镇化首先要解决两亿多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这里边最难的其实是财政怎么支撑的问题。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多项措施以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包括逐渐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健全地方债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占据农民工队伍中的大多数,他们是农民工队伍中最有可能实现市民化的一个群体。本人从社会政策的视角,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决策》2011,(9):32-34
农民工始终不能为社会保障体系有效覆盖,问题不在于农民工不愿意参保,而在于政策设计的缺陷。农民工市民化,既与城市提供非农就业岗位能力有关,也与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财力有关。但农民工变市民,不是简单地改写户口本,而是确保进城农民在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既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又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农民工转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这对于完善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健康发展,平稳实现从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深圳市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由三十多年前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得益于中央政府的特区政策,也得益于数百万农民工的辛勤劳动和奉献。截至2011年底,深圳市已有农民工613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58.6%。作为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和农民工  相似文献   

19.
就近城镇化是新常态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理性选择,是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重要举措。其具有三大典型意义: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扭转经济下行趋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治愈"城市病"和"农村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针对当前四个突出问题:市民化进程滞后;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城镇综合承载力不足和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建议采取五大对策:规划三级平台,完善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系;就近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互促共进;强化产业支撑,积极促进稳定就业;完善公共产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体制机制,破除农民就近城镇化障碍等。  相似文献   

20.
梁振涛 《决策探索》2014,(20):50-5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近年来,河南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但从总体上来看,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政府在转移人口中的促进政策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严重制约了转移人口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在对河南农业人口转移现状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中作用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