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存在着对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误读""漏读""混读"现象。误把异化理论当成马克思哲学或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加以研究、分析,进行学理上和运思上的肯定或否定。实际上,异化理论属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马克思从来没有肯定过异化理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重要著作中集中阐明了自己异化劳动论和异化实践论思想。马克思深刻批判黑格尔唯心论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哲学,扬弃其唯心论或直观机械性,彻底翻转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异化理论,用自己全新的异化劳动和异化实践理论开启了唯物史观的全新视野。马克思的异化实践论是和异化劳动论有着内在的客观联系的。在其第一次哲学翻转中,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从"工人同生产的关系"出发,目标是"消灭劳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是对于劳动或异化劳动的根本否定性理论。马克思在构建异化劳动论,完成其对黑格尔的唯心异化理论的第一次哲学翻转的同时,也在唯物史观、实践唯物主义的视野里构建了异化实践论。马克思异化实践论从"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出发,目标是"改变世界",是关于异化实践或实践的未来肯定性理论。针对费尔巴哈等直观唯物主义的缺陷,马克思的异化实践论再次发挥了哲学的翻转作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和异化实践论与黑格尔异化理论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之间有着本质区别。在学理上、理论上阐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异化实践论思想,对于马克思哲学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都有着很大的现实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异化"一词本来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在黑格尔哲学里才成为哲学概念。文中分析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进程,指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异化思想的高峰,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形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异化”一词本来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在黑格尔哲学里才成为哲学概念。文中分析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进程,指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异化思想的高峰,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形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实现了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思想的超越,形成了实践性、科学性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主要对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和黑格尔、费尔巴哈异化思想进行比较,说明了马克思异化思想对前者的超越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异化劳动概念的来龙去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马克思在《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概念的来龙去脉。异化劳动概念的哲学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异化” ;它的经济学来源是英法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 ,对于异化概念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 ;以异化和扬弃的辩证发展规律研究政治经济学领域 ,使之出现了革命性变革。异化劳动概念包含多方面的内涵。在政治经济学领域 ,它是由劳动价值论到剩余价值论的桥梁 ,后为剩余价值论所代替  相似文献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由异化向异化劳动的转折,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第一部手稿,他批判的矛头也从政治转向了经济。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继续运用异化概念,得出了著名的"异化劳动"概念。  相似文献   

7.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从哲学上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无法根除的弊病和隐患。本文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所蕴含的异化思想进行了重新解读:首先,阐述了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4种表现形式;其次,指出了异化劳动在本质上是与人类生命存在相背离的;最后,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以及种种异化现象对人类生命存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由此指出了当今时代研究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内容的解读,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理论内核,指出异化劳动的扬弃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明的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的重新解读,发现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理论表达了一种独特的全新的观点,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研究信仰的问题提供了不同于以往任何哲学的视角:从“劳动”看信仰;从“异化的劳动”看信仰;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看信仰,认为信仰作为一种把握世界的人的存在方式,它是有着深刻的物质根源的,它所表现的是人类精神层面的超越与追求,是劳动和异化劳动的产物。只有从这一意义上来看,才能真正理解信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的阐述是马克思关于异化问题最完备的论述.马克思认为,劳动异化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的异化,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的异化,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本文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出其理论来源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批判和改造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以及赫斯"金钱异化"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著名的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认为,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却发生了异化,所以劳动异化即人的本质异化。异化劳动作为一个过程,有四个方面的规定:工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与自己的劳动行为本身相异化;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正确世界观的发源地;体现着深刻的理论完成和系统的哲学确证;带有显著的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辩色彩;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批判资本主义提供了理论武器;为我们解决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异化问题提供了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异化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异化的理论是异化劳动理论的组成部分,是早期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但是马克思当时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前提之一,也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本文从马克思的原著出发,分析了人的本质异化和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容,认为它并不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成熟的科学理论,只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建立在对政治经济学的深入研究之上所获得的理论成果。唯物史观的形成经历了从哲学到政治经济学再到哲学的辩证过程。马克思关于异化的思想也经历着从政治异化到劳动异化,再到确立实践概念、扬弃异化的辩证过程。两者在时间上和逻辑上有着惊人的一致。因此,我们可以从异化理论发展过程一窥唯物史观形成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4.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发展的视阈分析,所谓异化就是人与自身的分裂,自己与自己为敌。在19世纪,人的异化起初表现在生产领域即马克思所批判的人的劳动的异化,主要表现为劳动的过程、产品、对象、关系等都成为压迫工人的力量,后又逐渐扩展至其他领域,并形成普遍的全面的异化。特别是20世纪中叶即二战结束以后,人类突飞猛进的大发展,使得人的异化现象更为突显,异化形式更为多样。人的异化表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展的各个方面,如人的物化(卢卡奇),人的单面化(马尔库塞),技术的异化(海德格尔),消费的异化(弗罗姆、鲍德里亚),景观社会(德波),竞争的异化,环境、生态的异化以至于发展的异化等。  相似文献   

15.
《科技哲思———科技异化问题研究》一书对科技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该书在反思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究了科技的本质及科技异化的实质,论证了减弱以至克服科技异化、实现科技人化的可能性与现实性。该书学术视野广阔,内容详赡弘富,观点鲜明独到,是一部科技哲学研究中具有前沿性、创新性的力作。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初步探讨了人的本质问题,把人的类本质归结为自由自觉的劳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详细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分析了异化劳动的四层内涵,并指出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扬弃异化.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同样提出了他的异化理论.马尔库塞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爱欲,把人的异化看作是人丧失了批判性和否定性,认为只有通过总体革命才能扬弃异化.尽管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异化理论有一定的共通性,但是二者在异化的前提一人的本质、异化的内容以及扬弃异化的方法等问题上都存在着异趣.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与哲学的关系向来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马克思对异化概念的态度谈起,指出马克思在讲消灭异化时,并不是真要消灭异化概念本身,而是要消灭这种概念本身的抽象使用,这一点可以从马克思在消灭异化之后仍在学理和思维层面保留了异化概念这个事实获得证明。照此,马克思所讲的消灭哲学并非要消灭哲学本身,而是要消灭旧的哲学,代之以新世界观。因此,当马克思讲自己的学说是"实证科学"时,他更多地是强调新旧世界观的对立,而不是讲自己的学说就是不折不扣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哲学,这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消解了人在"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又消解了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在双重的消解和回归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从实践、从现实的生活条件进一步理解异化,发展了异化劳动的理论;《资本论》对异化劳动的产生及在生产、流通直到分配等各个方面的异化逐一作了具体分析,是马克思异化思想的进一步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借鉴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并将其运用于家庭和私人生活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性别异化理论,性别异化理论可以说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新阶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将异化拓展到家务劳动、两性关系、思想意识领域,并通过由异化所导致的妇女社会地位的分析,最后提出了要消除异化实现妇女解放的道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浅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逻辑出发,从异化劳动的四个方面论证了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关系,分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