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市跨地区人才交流正呈现出日益良好的势头。为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和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加快浦东开发开放的步伐,上海正以其敞开的胸襟吸引着国内外人才来沪施展才干,同时上海也已成为外省市竞相逐鹿、争夺人才的大舞台.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今年上半年,仅通过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来沪设摊招聘的外省市企业就有100余家,登报招聘的也有50家左右。在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的高级人才信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前不久在视察中国上海人才市场时说:要推进上海的人才高地建设,必须重点在两大领域实现突破:一方面要加快分配制度的改革;另一方面要尽快真正实现人才价格的市场化。 在徐匡迪讲话发表前,中国上海人才市场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上海,高级人才应聘时的年薪心理价位与招聘单位的岗位薪资之间已并不相差遥远,也即在上海高级人才的薪资身价已完全明朗化,从副总经理的年薪约11.5万元到企划专员的近3.8万元,各层次不等。 据称,这是中国上海人才市场成立五年来首次公布企业高级人才的“身价”,标志着高级人…  相似文献   

3.
为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鼓励和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以下简称高层次人才)来济创新创业和工作,济南市制定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规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4.
《人才开发》2011,(2):5-5
为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领域人才开发工作,推动上海市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在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委统战部、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上海市工商联的大力支持下,由民营企业家发起倡议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上海市民营企业高级人才年会日前举行。  相似文献   

5.
上海共有两院院士160多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34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130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28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9200余人;列入上海市领军人才的高层次人才450多人。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落户上海,  相似文献   

6.
过去一提到弹性就业,人们的脑海中肯定想到的都是秘书、商业导购员等普通就业岗位,现如今,如果你登录一些以高级人才为经营目标的猎头公司的网站就会发现,寻求高级人才弹性就业的服务也比比皆是,这已成为目前北京就业市场上的一个新亮点。目前不仅在北京,在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中也都出现了高级人才弹性就业的现象,据上海市杰迈商务咨询公司总经理张沁馨介绍,2002年上半年,该公司已经向沪上各大公司派出高级“临时工”1000多人次。他们多数是财务经理、物流经理、客户服务经理、销售经理、人事经理等高级人才,工作的时间从3个…  相似文献   

7.
如今,不管是北京还是广州的用人单位,倘若要在上海招聘高级人才,只要进入新近正式运转的中国上海人才市场正宽带网,就能称心如意地一个一个挑选。应聘者的学历、外语程度、身高、音容笑貌以及自我介绍的口头表达能力都能在电脑屏幕上动态地显现出来,使招聘者较全面地了解所需人才的情况,最终满意而归。 上海IP宽带网上人才市场试运转半年来,先后有来自国内外的高级人才2000余人上网浏览,人才交流成功率比传统的网上人才市场高出一倍左右:中国上海人才市场的网址为:http://WWW·hrm·sh·cn我国首家IP宽带…  相似文献   

8.
《人才开发》2011,(5):56-58
浦东开发开放以来,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人才发展重大战略部署,深入推进侨务工作与人才工作联动发展,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特别是海外留学人员集聚浦东、创新创业,为浦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浦东人才资源总量超过78万,其中海外归国留学人员1.5万人、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鼓励和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济创新创业和工作,济南市制定了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规定。规定对高层次人才的学位、年龄、工作经历、专业领域,引进后能够每年在济创业或工作时间作了具体规定。对掌握交通装备、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新能源、  相似文献   

10.
相关报道     
《人才开发》2008,(8):58-58
制造业将现高级人才荒;上海金融人才聚集度不足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面临国际化人才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入世”的关键是人才“入世”。入世以后最大的挑战来自人才,最大的危机也来自人才。据统计,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超过6000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约为3900万名,占人才总量的2/3。从绝对值来看,这个数字不能算少。但是,中国现有的人才结构很不合理,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十多十少”,即:1、初中级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少。高级人才仅占专业人才总量的5.7%。2、高龄高级人才多,中青年高级人才少。50岁以上的高级人才占绝大多数,45岁以下的高级人才不足10%。中国高级人才面临严重的“老化”与“断层”。3、大城…  相似文献   

12.
王华 《人才瞭望》2005,(6):110-112
中国首部公务员法出台;北京吸引高级人才每年最高奖励三十万元;河南省今年起实行高级会计师考评结合;海南省2005年人才目录高层次人才缺口大;江西省将评选优秀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3.
日前,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上海当代人才教育学院”成立。 本着“服务上海,面向全国,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促进两个文明的建设,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紧缺人才”的办学宗旨,由上海市市政工程培训中心、上海惠缘策划有限公司、上海《人才开发》杂志社在不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前提下,经充分协商,决定以上海市市政工程培训中心为主联合成立上海当代人才教育学院。  相似文献   

14.
为把上海嘉定在21世纪初建成上海西北的一座新城,必须以建设高级人才队伍为重点,把高级人才资源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即必须重点培育一支以学术技术带头人为主体、青年后备人才为基础的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级专家队伍;努力造就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的企业经营者队伍。  相似文献   

15.
6月9日上午,上海市人事局举行政策发布会,正式推出《上海市吸引国内优秀人才来沪工作实施办法》、《上海市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定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相分离的暂行办法》、 《关于深化本市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分配激励作用的意见》和《关于加速发展上海人才大市场的意见》等四项人事新政策,同时,与四项政策相配套的提供人才引进等窗口式服务的市人事局业务受理处也正式对外提供服务。 这些新政策有几个显著的特点。在人才引进方面,确定了优秀人才的含义:本科以上学历,年龄在35岁以下的人员;高新技术企业需要的本…  相似文献   

16.
西部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辑 《人才开发》2003,(4):30-32
西部人才总量严重不足、整体素质不高,流失严重。在WTO环境下,积极开发国内外人才资源,也不失为一条解决西部人才严重缺短问题的有效策略。因此,西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吸引国内外高素质人才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并建立有利于吸引国内外高素质人才、鼓励海内外人才回归西部和海内外进行人才智力交流等机制,积极实施紧缺人才引进“外援”战略,加快实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在新千年,伴随着知识经济的脚步,科技与社会的发展都在发生着迅疾的变化。 在新千年,随着人才作用的凸现,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对人才的争夺表现得更加白热化。新 千年最热门的话题是人才,最抢手的是人才,最抢眼的是人才市场。 在新千年,全国各地招揽人才、开发人才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茶,轰轰烈烈:精明的上海人到北京大规模招聘“两高人才” ,轰动京城。 北京放松了对高级人才进京就业的限制,能人进京一路绿灯。深圳大提高高级人才的待遇,加大博士后津贴数额,对紧缺人才再抛红绣球。武汉建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对特珠人才提供房…  相似文献   

18.
盐人 《人才开发》2001,(2):17-17
为充分利用和积极引进上海的人才、智力与技术优势,江苏省盐城市主动接受上海人才高地辐射,为加快盐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日前由盐城市人事局牵头、负责的振兴盐城上海专家咨询会暨盐城市驻上海人才智力工作联络处在上海正式成立。盐城市委、市府领导、上海市委组织部和上海市人事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及咨询会全体成员参加了成立仪式。  相似文献   

19.
长江计算机集团创建于1987年3月,是具有计算机产品科技开发、生产制造、系统集成、销售服务多功能并拥有进出口贸易自主权的国家计划单列企业集团。经过十余年的奋斗,集团已跻身全国“电子百强企业”前列,成为上海市计算机产业的龙头企业,获“上海市优秀企业”的光荣称号。2000年销售收入将突破30亿元。 人才的汇集是长江集团兴旺发达的标志。集团公司党委,积极破解难题,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吸引着越来多的致力于振兴民族计算机产业的高级人才,造成一个长江后浪推前浪,万马奔腾创新业的氛围。  相似文献   

20.
《人才瞭望》2004,(5):62-63
上海"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势头良好上海市启动"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到目前为止,共推出1612个岗位,收到简历910份,有1600余名海外留学人才来沪工作。为了吸引更多的留学人才来上海工作与创业,上海市人事局通过调研,寻找阻碍"集聚工程"的"瓶颈",制作了聘用合同样本、操作流程说明、政策问答手册等,努力做到为来沪留学人才提供"一条龙"服务;加强与求职留学人才沟通,了解留学人才来沪工作或服务的意愿;主动上门,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搭建信息平台,建立海外留学人才信息库;创新服务手段,实行"一对一"跟踪推荐制度。(费予清)天津出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