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中文信息》2007,(8):4-75
从远古到今天。森林一直是地球的保护伞,它像一位静默无私的老人.毫无怨尤地以自己的果食供养人类.以自己的身躯庇护人类。当身居都市的人们为噪音.废气.紧张的生活节奏.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困扰的时候.森林便成为人们一个可望而又可及的绿色之梦。而森林公园便是圆此梦想的绝佳之地。尤其是森林浴包含了人们在生机盎然的森林中进行适合自己的各种活动;如漫步.野营、游览.娱乐等.直接接受绿色植物所散发的各种芳香物质和杀菌素以及大量的负离子.可以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舒松肌肤,清洁肺腑.其情景就如“冰浴”一般。这个是何等’眍意的事。睛。不仅仅如此.森林旅游对于热爱大自然的人们来说是对优美的森林生态环境的享受.是对孕育人类文明的大自然的回归.对山林野趣的寻觅。近些年来.国内针对人们的需求.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建立了上千座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完全顺应了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也迎合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森林公园旅游完全具有放松,猎奇.求知.求新,健身.陶冶情操和激发艺术灵感的多种功能.具有较强的自然性.真实性.科普性和参与性.是天然胜景和人类活动最佳的结合。[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为旅游业所依托的自然生态景观,如何充分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便满足当代旅游者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知识需求,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一现代旅游,已经不是古代特权阶层和富有者的享乐和近代有产阶级的消闲,其属性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第一,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精神享受。人们通过旅游,满足求新、求异、求奇、求智和寻根等多种心理需求,实现自主、自乐、自娱、自教为基本内涵的一种体验,使其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和完美。第二,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行为。人们通过旅游,接受旅游目的地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特… 相似文献
5.
6.
7.
条件价值法(CVM)是迄今为止国内外最重要、最好、最普及应用和最有发展前景的关于森林景观资源价值评估的方法。它以消费者对"景观商品"的支付意愿作为森林资源旅游区的经济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条件价值法(CVM)的经济理论基础,并结合黑龙江省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的实例对条件价值法进行了应用计算。 相似文献
8.
受资源短缺矛盾的制约,提高资源类公共物品的利用效率在我国变得越来越紧迫.为此,就必须对资源类公共物品的供应方式加以调整,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类公共物品供应中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浙江资源类公共物品市场化配置的现实可行性,描述了浙江运用市场机制供应资源类公共物品的实践,对浙江运用市场力量提高公共资源供应效率的机制作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反腐"新常态"的维系,需要国家廉政的基础性资源、运行性资源和保障性资源的多重配合与参与,这些资源在实践中可分为"体制内"的国家主导型、"体制外"的社会自发型以及"体制内外"的合作型三种运作模式,反腐"新常态"的维系需要基于系统"入口""内部"和"出口"三重视角,分别强化对廉政资源的系统开发、有序管理、科学应用和信息反馈工作,在提升廉政资源配置效率的过程中实现当代中国廉政资源的系统优化。 相似文献
10.
正脱贫是贵州民族村寨发展的优先问题。根据规划,2020年,贵州城市化率将由现在的38%提升到50%。脱贫问题则应在这一时期基本解决。贵州村寨与北方农村相比,有着突出和鲜明的资源优势,这就是它拥有的非常优质的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景观和地理环境条件;同时,它的民族文化资源保存得相当完整。在当代,经济绿色化已成为各国共同接受的发展方向,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多样性已 相似文献
11.
论文学的旅游价值与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漫长的文学历史长河中积淀着众多的作家资源、故事情节资源、小说场所资源以及山水诗歌资源,它们融合在一起,共同形成中华民族特有而丰富的文学旅游资源。这些文学旅游景观或独立成景、或作为陪衬,与其它人文(或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大大地增加了旅游地的吸引力。明白文学旅游资源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旅游经营者是至关重要的。在旅游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旅游经营者要有敏锐的眼光和先发制人的魄力,文为景用,借文生金,探讨文学与旅游的关系,研究文学对旅游者文化精神需求的影响作用,在文学旅游资源开发和促销上大做文章,以期取得… 相似文献
12.
"走出去"战略实施10年来,中国资源类企业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力量。现有的成果主要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全球化理论并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对资源类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效应和对策建议进行研究,而本文则从中国资源类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出发,以新新贸易理论———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作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依据,从该理论的角度探讨了中国资源类企业大规模投资西半球国家的根本原因及其"走出去"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将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纳入企业异质性的考察范围,为推动中国资源类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