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索布寺溶洞     
《中文信息》2007,(9):89-89
索布寺位于谢通门县孜许乡,寺庙建于陡峭绝壁的多吉强山腹部的索布山南崖上,海拔4980米。位于索布寺大殿北侧的索布寺溶洞,洞口向南,洞内阴暗潮湿,有的地方开阔平坦,有的地方仅容一人屈膝爬行出入,岩壁被磨蹭得光滑铮亮。洞全长约500米,深处又分成诸多小洞,相互贯通,形成连环洞,  相似文献   

2.
兰花山     
《中文信息》2007,(9):148-148
兰花山溶洞位于鸠山乡金盆水库以下1500米处,洞体高、宽2-10米不等,长度约1200米,岩溶发育较好,是长江以北罕见的石灰岩溶洞,洞内(洞口百米)多处可见钟乳石、石笋、石幔、石帘等典型有岩溶景观,还有诸如猴、蛇、鼓、锣等动物和器物造型,触手可摸,举目可见。  相似文献   

3.
一九六五年广西文物普查队在桂林市南郊,位于桂阳公路西侧的独山西南麓,发现了一处属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甑皮岩洞穴遗址。该遗址洞口高8米,宽约13米,距离现在的山脚高约5米;洞内面积约为200平方米,且比较平坦开阔,在洞的左后侧有一含水量充沛的地下溶洞。由该遗址所处的位置,以及洞口不高亦不低,背北朝南,洞内地势平坦、有水源等情况分析说明,甑皮岩先人们是经过长期的选择、思考而最后定居于此洞  相似文献   

4.
清华洞     
《中文信息》2007,(9):65-65
清华洞位于大理州祥云县城南3公里的昆畹公路南侧,被称作“滇西第一洞”,属喀斯特地形石灰岩大溶洞。洞东向,宽80余米,高30余米,深数百米。洞中右侧顶穹正中,仰视有亮光通山顶,称“碟大天”石孔。清华洞又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曾在洞口出土过梯形石斧、长条形石月、陶纺轮、陶罐等大量文物。  相似文献   

5.
冠岩     
《中文信息》2007,(9):128-128
距桂林市29公里的漓江中段,有一个具有千年人文历史的地下溶洞,前因洞内泉水甘洌而名“甘岩”,后因其山外形如朝冠而更名“冠岩”。还因在漆黑洞里,顶上透出微光,所以又叫光岩。冠岩堪称曲径通幽,洞口有四五重,水贯其中,风景优美,冬暖夏凉。  相似文献   

6.
天台山溶洞     
《中文信息》2007,(9):66-66
天台山溶洞位于威们麟风乡南3公里毕坝公路边老鹰岩上。形成于2.3-2.8亿年前,洞有宏、美、宽、多等特点。溶洞共4层,每层高度20-50米,洞与洞互相贯通,并各有厅堂,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有3层。已探测的第二层洞面积61095.5平方米,长2138.2米。洞口位于山腰,标高1100米,洞中标高1188.94米,  相似文献   

7.
怀阳溶洞群     
《中文信息》2007,(9):76-76
怀阳溶洞群位于仁怀市城南25公里的坛厂镇杏林村,怀阳洞、乐水洞、弯子洞、出气洞、自然洞、虎鸣洞等许多溶洞组成,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洞内层次分明,岩溶发育良好。整个洞群中有曲折回环的长廊,宽阔空旷的殿堂,流水潺潺的暗河,生动逼真的石景等等,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主洞怀阳洞素有“黔北第一胜处”之称,长约77米,宽19-22米,最高处14米,  相似文献   

8.
《中文信息》2007,(9):131-135
中部的溶洞主要以湖南、湖北、河南等省的溶洞组群为主体,大多数溶洞群位于景致秀美的山林地带.在洞外可谓“别有洞天”.在洞内可谓“洞天福地”整个溶洞群包含了水洞和旱洞有水便有的洞.有洞必有水的特点乍一看犹如金碧辉煌的龙宫一般.十分奇妙.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堪称溶洞中的“全能冠军”-黄龙洞.生成于亿万年之前.洞内流水潺潺.若明若暗.和龙宫无异:有亚洲第一大洞-九天洞.无不展现出大.奇.美.幽的绝妙风貌;还有那流水飞瀑.别有洞天的腾龙洞是水洞.旱洞结合的精华,这些水旱结合的美妙溶洞即彰显了流水的犀利又展现了大自然奇特的力量.将最神秘的水旱溶洞景观呈现在世人面前。[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佛爷洞     
《中文信息》2007,(9):54-54
位于四川省江油市城西北十四公里处,是川西北最大的喀斯特溶洞。民国二十三年,人们在通天暗河内发现了一尊三米多高的石刻如来佛像,故此洞名曰:佛爷洞。由三厅、两廊、一河构成,全长三千余米,洞内景点六十多个。全洞从上至下共分三层,第一层从“佛手迎客”至“南天门”。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的盛夏,到处酝酿着绿的涌动。1980年7月30日,时任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考古所所长米文平先生第四次站在了大兴安岭北段的嘎仙洞前。“嘎仙”一词在鲜卑后裔锡伯人语中有“故乡”之义。借着一抹夕阳,米文平抹去厚厚的苔藓,被历史忽略的一段北魏源起史从此大白于天下。嘎仙洞位于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以北9公里处的悬崖峭壁上,是一座天然洞府。嘎仙洞略呈三角形,洞深南北长92米,东西宽27—28米,穹顶高达20多米;洞内一座大厅可容纳千余人。洞口内15米处西侧石壁上,有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北魏皇帝派人祭祖时刻的祝文。祝文在古洞的苍苔下,历经了1500多个寒暑,字迹仍苍然可辨。  相似文献   

11.
锦绣风水洞     
《中文信息》2007,(9):19-19
锦绣风水洞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周浦乡云泉山中,距市中心15公里,全长1200余米,面积达9200平方米,其高达116米的“九天飞龙”石壁被专家称之谓“天下第一九龙壁”。据史籍记载,风水古洞早在东晋时即为“湖埠十景”之一,洞口有北宋留下的“云泉灵洞”题刻和多处摩崖石刻。可观赏到“盘古裂谷”、“云坝瀑帘”、“玛瑙玉壁”、  相似文献   

12.
《中文信息》2007,(9):94-94
云佛山大溶洞位于北京市密云县溪翁庄镇北京云佛山旅游度假村境内。距北京市区约70公里。1998年春为加固密云水库大坝,部队开山炸石时,竞发现数亿年前形成天然溶洞,沉埋经年,一旦露形,犹如中华和氏壁,遇盛世而现身。洞全长四百八十多米,垂直深一百二十多米,洞内主要以开光的佛祖和各种钟乳石.石花,石幔以及流水为主,石洞结构怪异,起伏跌宕,宛若迷宫洞中景物光怪陆离非可想象。[门票]40元/人。景区内往返车费18元。  相似文献   

13.
纪龙山     
《中文信息》2007,(9):18-18
纪龙山位于浙江省桐庐市瑶琳县境内,与“瑶琳仙境”隔江相望,景区内有特色溶洞4个,各有特色。其中城门洞地下暗河注入垂云通天河,人迹可涉洞深1000米,最窄处2米,最宽处50米,高低差70米,呈阶梯状往下延伸。  相似文献   

14.
北部的溶洞主要以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溶洞群为主体.包括了陕西,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辽宁,吉林等地的溶洞景观资源.大多数溶洞生成于几亿年前,形成了独特的洞内套洞.洞洞相连的奇异景象.在奇绝之中也不时地透露出了许多人文气息,将远古神话的神秘和溶洞景观的绝妙完美地结合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堪称西北一绝的陕西柞水溶洞组群,被道家奉为“道教第五十五福地”的辋川溶洞。有着地下溶岩博物馆之美誉的河北崆山白云洞,有大禹治水的宝洞-禹王洞和被称为“世界第一长地下暗河”的本溪水洞。这些历史悠久,形态各异,神奇绝妙的自然溶洞都称得上是北京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67八仙山     
八仙山位于安徽巢湖市城南17公里处,以山上有道教仙人洞闻名于世。相传古时吕洞宾、崔子颜、甜如蜜三仙人在山麓大洞内修炼,后人称大洞为“仙人洞”。此洞中部宽30米,深200余米,可容千人。洞内石笋、石钟乳密布,千姿百态。  相似文献   

16.
大王洞     
《中文信息》2007,(9):25-25
大王洞位于安徽池州市贵池区牌楼镇大山村,古称穿山洞。后因洞旁建有贵佑大王庙,改称为大王洞,洞内干线总长二千余米,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由大王洞府、天桥奇观、神仙河谷、高山平湖四个景区组成。洞府分五个大厅,上百个景点,主要景观有“飞瀑迎宾”、“凤鸡金山”、“古松夕照”、“龙湖曲桥”、“大王神像”、.  相似文献   

17.
《中文信息》2007,(9):67-70
薄荷片推荐:织金洞又名打鸡洞.织金洞以“大、奇、全”为特点.是中国目前发现的一座规模宏大.造型奇特的洞穴资源宝库.拥有40多种岩溶堆积形态.被称为“岩溶博物馆”。全洞精华在百米画廊。洞外还有布依.苗.彝等少数民族村寨。织金洞囊括了当今世界溶洞中的各种沉积形态.它既是一座地下艺术宝库.又是一座岩溶博物馆.堪称“世界奇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燕子洞     
《中文信息》2007,(9):64-64
燕子洞位于云南省建水县城东30公里处,距昆明市220公里.因为有雄伟壮观的溶洞群落且每年3-8月有百万雨燕巢居洞内,并盛产滋补佳品燕窝而得名。  相似文献   

19.
狮子洞奇观     
进入白鹅乡狮子村口,抬头便见对面莽莽群山中,有座山岩形似雄狮,状若摇头摆尾,跃然作饮水之姿。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狮子岩。村支书老黄说,这山岩钟天地之灵,确实很奇。 其实,更奇的尚在洞内。 置身洞口,顿觉心旷神怡。洞内洞外,咫尺之间,竟是两个季节——洞外是赤日炎炎的盛夏,洞内却是清风习习的金秋。细看洞口,恰似狮嘴微张,齿舌可辩。再往前数步,则已进入咽喉地带,俯视下  相似文献   

20.
《中文信息》2007,(9):55-55
在新龙和平乡境内,有座驰名藏区的拉扎呷神山。拉扎呷山主洞—“劣切玛”位于数千丈高的恳崖壁下,那洞口恰象雄狮张开的大嘴。洞内莲花石柱参天而立,莲花柱顶部四周便是观世音、无量寿佛、莲花大师、度母等陪佛石像,如同寺庙宝殿里人工塑造的佛像那样逼真,喜怒悲乐的情绪皆俱,立、行、坐、卧的姿态皆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