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喷嚏洞     
芷涵 《快乐青春》2021,(4):62-64
自从爱管闲事的弟弟被喷嚏洞一个喷嚏喷到悬崖对面后,狐狸阿森便没离开过喷嚏洞。他要抓住喷嚏洞下一次打喷嚏的机会,让自己被喷到悬崖对面,好去找弟弟。当然了,阿森并不是坐在洞口等着喷嚏洞打喷嚏,而是四处转悠,寻找让喷嚏洞打喷嚏的方法。他认为一定有一个开关能让喷嚏洞打喷嚏。因为弟弟被喷走的时候,他俩正在喷嚏洞前采蘑菇。就在他看到一个大蘑菇正要摘时,只听“咔嗒”一声响,紧接着传来很长很长的一声“阿嚏--”随即弟弟便从离他不远的地方飞了出去,一直飞到对面,不见了踪影。  相似文献   

2.
锦绣风水洞     
《中文信息》2007,(9):19-19
锦绣风水洞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周浦乡云泉山中,距市中心15公里,全长1200余米,面积达9200平方米,其高达116米的“九天飞龙”石壁被专家称之谓“天下第一九龙壁”。据史籍记载,风水古洞早在东晋时即为“湖埠十景”之一,洞口有北宋留下的“云泉灵洞”题刻和多处摩崖石刻。可观赏到“盘古裂谷”、“云坝瀑帘”、“玛瑙玉壁”、  相似文献   

3.
以柏拉图哲学中的人论为背景,比较学术界对于“洞喻”中各个象征性细节描写的不同解释,可以发现他们所存在的偏颇。对于“洞喻”中所描绘的洞穴“内部”与“外部”,即关于“洞内”与“洞外”的场景设置,应该理解为那是人所拥有的“现实”与“理想”的两种世界的隐喻。在“洞喻”里,他构筑了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另一个世界——理想(真实)的世界,并以此作为人类追求的最高目的。而他的哲学,就是阐述这两个世界究竟是怎样关系的一种哲学。  相似文献   

4.
清华洞     
《中文信息》2007,(9):65-65
清华洞位于大理州祥云县城南3公里的昆畹公路南侧,被称作“滇西第一洞”,属喀斯特地形石灰岩大溶洞。洞东向,宽80余米,高30余米,深数百米。洞中右侧顶穹正中,仰视有亮光通山顶,称“碟大天”石孔。清华洞又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曾在洞口出土过梯形石斧、长条形石月、陶纺轮、陶罐等大量文物。  相似文献   

5.
大王洞     
《中文信息》2007,(9):25-25
大王洞位于安徽池州市贵池区牌楼镇大山村,古称穿山洞。后因洞旁建有贵佑大王庙,改称为大王洞,洞内干线总长二千余米,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由大王洞府、天桥奇观、神仙河谷、高山平湖四个景区组成。洞府分五个大厅,上百个景点,主要景观有“飞瀑迎宾”、“凤鸡金山”、“古松夕照”、“龙湖曲桥”、“大王神像”、.  相似文献   

6.
佛爷洞     
《中文信息》2007,(9):54-54
位于四川省江油市城西北十四公里处,是川西北最大的喀斯特溶洞。民国二十三年,人们在通天暗河内发现了一尊三米多高的石刻如来佛像,故此洞名曰:佛爷洞。由三厅、两廊、一河构成,全长三千余米,洞内景点六十多个。全洞从上至下共分三层,第一层从“佛手迎客”至“南天门”。  相似文献   

7.
《中文信息》2007,(9):26-27
太极洞,古称“长乐洞”、“广德埋藏”,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广德县境内。早在明代冯梦龙就把“广德埋藏、钱塘江潮、雷州换鼓、海市蜃楼”称为天下四绝。  相似文献   

8.
朱全庆 《东岳论丛》2003,24(4):64-66
在诗词创作中 ,人们常常感到言不尽意 ,便在语言和意绪之间插入一个“象” ,通过立象来传达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韵外之致 ,味外之旨。因此便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的艺术映现 ,形成了意、象、言的三个艺术层面。诗词的这种含蓄蕴藉给接受者留下了广阔的体悟空间 ,鉴赏者必须积极地主体参与 ,用自己的全部心智和感情去破译诗词中的“象” ,才能真正体味到其中的内含。  相似文献   

9.
体味毛泽东──毛泽东诗词艺术心理分析吴戈毛泽东是一个千载独步的诗人。他留给后人的印象,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缔造者,更是一个风流倜傥的诗人。作为一个诗人,毛泽东以其思想和性格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迹,从中,人们可以体味出一颗独特的心灵。江山留胜迹...  相似文献   

10.
苏轼的“诗画同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泰 《阴山学刊》2003,16(4):42-43
陶文鹏先生的《苏轼诗词艺术论》对苏轼研究做了新的突破。在诗与画的关系上,得出苏轼“诗画同异论”,承认相互差别,符合艺术辩证法,与我们体味的苏轼“诗画并重论”基本一致;在关于苏轼自然山水专题上,作者有机地构筑了一个完整的系列,依据深层内在的逻辑,升华了苏轼独有的“自然诗观”的全方位构架,开辟了苏轼艺术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1.
阅读吴伯萧的一篇篇小品散文,你能体味优美而雄壮的时代交响乐.对“母亲”延安,爱的真挚和思的久远,这是一代人的“延安情结”,使我们将过去和今天,历史和现实,作者和读者紧紧的联系起来.现代著名作家吴伯萧的散文艺术世界,给我们营造的正是这种境界和氛围.  相似文献   

12.
《中文信息》2007,(9):136-137
张家界的九天洞就是个极大的溶洞,堪称亚洲第一大洞,溶洞的原名“大天坛”,因为在中外历史上,“九”是代表极高、极大、极远之意,故而将其改名为“九天洞”。它位于桑植县城西南利福塔镇水洞村,距张家界市城区87公里。目前已经探明可供游览的面积有250公顷。  相似文献   

13.
张果老洞     
《中文信息》2007,(9):108-108
位于平定县娘子关镇中北部的三星村。石洞坐落在半山腰上。现入口原为石洞的耳窗,高1米,宽3米,呈扁圆形。进洞后木梯而下,深6米许。木梯有11蹬,上端刻有“同治六年河北村官中置”十字,虽历130年,仍很坚固。全洞长200余米,有大的伞形石洞16个,第一洞仍可见阳光,内有塑像残片、塑像底座及残留石碑等;第二洞长20米,高10米,洞中亦有神像台。所有大小石洞中都有造型生动、花纹别致的钟乳石。  相似文献   

14.
在“歌诗”“乐诗”的深刻影响下,中国诗学形成了一种以“玩味声调”来解释诗歌的解诗理论.它强调“审音”不仅可以“观志”、“体味”与“传神”,而且还可以“辨体”,即从声音入手辨识诗歌的时代风尚和个人风格.此外,以声解诗与传统认同也是紧密相连的,通过声音这一特殊管道,学习者一方面可体会诗作的不同韵味和意义,另一方面可揣摩作品所包含的时代或个人风貌,为继承和发展某种诗风打下坚实基础.此种声解理论是中国诗学解释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小传统”.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与佛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是唐代诸多与佛教关系密切的大诗人之一,日本学者加地哲定在60年代写的《中国佛教文学》一书在介绍唐代佛教文学时,把王维、柳宗元和白居易等几位崇佛诗人并列介绍,认为他们“对佛教有理解”,能“体味到佛教境界”①,其书对白居易重点介绍其偈文,颇有见地,然未可称详备。对于白居易与佛教的真实关系问题,国内的研究者并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观点,有的结论尚有商榷之处,例如宋人姚宽在《西溪丛语》中认为白居易是“晚年药术竟无所得”后才皈依佛门;近人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附论《白乐天之思想行为与佛道关系》中就…  相似文献   

16.
男人的尴尬     
自由自在、悠闲潇洒地做了二十多年的男人,倒也怡然自乐,可自从与爱情结缘,直至和一个互无亲情和血缘关系的异性到办事处签过字划过押,一同走进那“让我双喜让我忧”的“围城”之后,我便真真切切地体味到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随之而来的婆婆妈妈的繁琐务事,弄得我焦头烂额,不知所措,竟变得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我真是自作自受,在单位有领导管着还不够,下班回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联出版社推出的山东青年批评家文丛——《沉香一缕》,是青年女教师史挥戈的近著。《沉香一缕》囊括了中国从“五四”到现今文学发展的历程。“五四星辰”,向我们展示了一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叱咤风云的文化巨人,在评述他们文学实绩的同时,也使读者感受到了这些文学巨擘之间因文学而结下的能温暖彼此心灵,提升人生境界的真诚友谊。“飞鸿雪泥”,把我们带进了丁玲、张爱玲、张恨水、赵淑侠的心灵世界,体味到他(她)们所处的特殊时代,以及他们的愤激、思索、抗争、悲悯与苍凉。采撷“心香一束”,我们似乎又嗅到了瑰丽奇伟的齐鲁大地上那…  相似文献   

18.
“以意逆志”的解释方式,强调以“己意”来意度、推想和体味作品的意旨,是对解释的主体意识的高扬——它强调了接受者和阐释者在理解和解释活动中主体意识的介入和参与,肯定了接受者和阐释者参与作品意义重构的权力;它把解释活动看成是释义者之“意”与释义对象之“志”通过“逆”的方式相互交融而形成新的意义的过程,这是中国古代朴素、经典的解释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中文信息》2007,(9):67-70
薄荷片推荐:织金洞又名打鸡洞.织金洞以“大、奇、全”为特点.是中国目前发现的一座规模宏大.造型奇特的洞穴资源宝库.拥有40多种岩溶堆积形态.被称为“岩溶博物馆”。全洞精华在百米画廊。洞外还有布依.苗.彝等少数民族村寨。织金洞囊括了当今世界溶洞中的各种沉积形态.它既是一座地下艺术宝库.又是一座岩溶博物馆.堪称“世界奇观”。[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康长福 《齐鲁学刊》2006,(6):102-104
沈从文绘制的“湘西世界”神奇瑰丽,但浓郁的诗情画意仍无法遮蔽其情感的矛盾与思想的困惑。“美丽总是愁人的”不仅道出了沈从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尴尬处境与复杂体味,而且也寓示着其文学理想内在结构的悖论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