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的习作素材从何而来?每位语文老师可能都有不同的答案。我的答案是,努力让学生“演奏”好这样三部曲:从小留心身边的生活,关心国家的大事,洞察世界的风云,如此简单而已。因为这三部曲为学生的观察和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演奏”好这三部曲,学生才能更好地取材构思,起草加工,这是学生积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具体谈一谈怎样“演奏”好这三部曲。  相似文献   

2.
我的妈妈是一个爱说谎的好妈妈。 春天,妈妈对我说:“咱们没钱去旅游,妈妈就带你去郊游吧。”我们走了很远的路来到美丽的自然怀抱。这里有高的山,清的水,绿的草,红的花。我采摘树叶标本,观察昆虫觅食,研究季节的变更,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回来的路上,我走不动了。妈妈背起我,遇到小沟,她艰难地背我跳过去;在泥泞的田埂上,她小心翼翼地不被滑倒。汗水湿透她的脊背,我说:“妈妈,你累了,放我下来吧。”妈妈笑着说:“我不累,我轻松得很呢。”  相似文献   

3.
包工头没溜     
我为朋友的推测感到不安,当一个人诚信如此,做到倾家荡产,仍然还有人在怀疑的时候,真让人可笑和可悲。是不是我曲解了包工头,而让我对现实生活中那么好的包工头产生了怀疑?  相似文献   

4.
喜爱一样东西,是因为它能给你带来快乐。要学生喜欢写作,也必须使他们感受到写作给他们带来的无限快乐之感,惟如此,方能使他们真正专注地投入到写作中去。那么,作为教师,又该如何让学生乐于写作呢?为此,我进行了一番思索。  相似文献   

5.
童年的铁路     
黄昏,沿着熟悉的铁路往家走去。突然,一枚回旋的落叶从肩头拂过,徐徐飘落在摊开的手掌上。纤毫毕见的丝路,略略有些枯蔫,如一只灵异的蝶,微微颤动着。它竟如此从容地赶赴一场凄冷的葬礼——我的心头一颤,一种异样的心痛在里头。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如果没有丰厚的素材积累,是难以写出佳作的。议论文的写作尤其如此。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发现这样的现象:不少学生在背记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之后,仍然难以如愿地写出好文章。守着粮仓吃夹生饭,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7.
古人曰:“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人,终当求所以出。”这是读书之法,习作之法也应如此。要想让学生写出好的文章.就必须在其头脑中“体悟”出一个鲜活的生命情景,才能最终达到透脱运用写作技巧的目的。为此,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我初步探索和尝试了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教学模式。即“体悟式”习作教学模式。经实践活动的尝试、感觉有事半功倍之效果。  相似文献   

8.
放风筝     
这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于是我请爸爸陪我出去放风筝。爸爸见我如此有兴致,便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9.
马国英 《新天地》2011,(9):191-191
“凡是能激发学生喜爱英语学习的方法,便是教英语的好方法。”几年来,我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英语歌曲辅助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假日,我跟随家人回老家烧纸。这是一种风俗,是对死去的人表示纪念。同去的有爷爷、奶奶、二爹,三爹加上我与父母。之所以如此兴师动众,还特意让二爹和三爹在百忙之中抽出空儿一块儿网去足有原因的:爷爷已到了癌症晚期。尽管两天前才得知消息的我一时间还无法接受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1.
在深深的胡同里,有一堵好高的围墙;而我,总是傻傻地躲在角落里,倔强地认为同伴们一定能够找到我。于是,总是傻傻地蹲在那儿,从早上等到中午,又从中午等到傍晚。可是,我的等待渐渐失味。事实上,每次等到的,总是天黑时的姐姐,拿着手电筒那么耐心地,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找,而每次也只有姐姐能找到我。我不想被姐姐找到,真的。  相似文献   

12.
唉,今天我又挨老师的严厉批评,都是“马虎”惹的祸。因为我做事向来马虎,写字经常多笔少画。因为马虎,我常常“遭殃”。这回也是,受到老师批评。但我还有点不服气,觉得马虎一点也没什么关系。有必要在五十几个同学面前如此严声批评,让我颜面丢尽,我无精打采地躺在了床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相似文献   

13.
冯莉芳  江玉印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6):141-144,159
置身于教育学背后的教师想:“这一切理论都是真理,不用过多的思考,只要学生记住就行了。”学生想:“不要告诉我那么多。而是要让我明白为何如此、何以如此,如何去做。”于是师生彼此的困境就产生了。而欲成长的教师不禁扪心自问:“我如何保有激情,如何维持对教育学教学的热爱?”笔者认为,教育学必须以学习者已有的生活为起点,通过对实践的反思。使得学生能够乐于、善于处理现时和未来的种种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读者心声     
《作文教学研究》是一本难得的好刊物,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良师益友。它内容丰富,实用价值强,多年来一直成为我订阅和精心收藏的好资料,使我的教学水平能够不断地得到提高。在此.特对编辑老师们辛勤努力和无私的奉献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相似文献   

15.
黄若菲 《社区》2013,(20):23-23
旅行是一件很私人的事,你在旅行中遇到的人、事、物,决定了你对这个目的地的整体印象,大多数人都会主观地认为自己所看到的就是这个地方的全部,所以喜欢轻易去为其下定义,我自己也是如此。但是旅行的经历慢慢多了之后,我发现,如此片面的记录,其实毁掉的不是这个地方,而是自己原本该很美好的旅行记忆。  相似文献   

16.
范卫国 《新天地》2011,(11):263-263
当今学生特点是好奇,好新,好趣,教育系统论告诉我们,有兴趣就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创新,开拓进取,塑造新型人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奥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因为如此,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总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而且我从小总是百唱不厌,因为我眼中的妈妈温柔善良,说话慢条斯理柔声细气的,很少发脾气。但是,我痛苦地发现:老妈的脾气也在随着我的长大而“长大”。  相似文献   

18.
弟弟的来信     
中师毕业的弟弟高高兴兴去清泉乡小学报到,以为那是个好地方。两天后回来了,垂头丧气地闷在屋里,我问了许多遍.弟弟才闷出一句:那不是人呆的地方。 一天后弟弟又走了,是被爹拿着木棒撵了二里多地撵回去的。爹一直在骂:咋不是人呆的地方?只要有人住,就是人呆的地方!你个兔崽子,要再随便跑回来,瞧我砸断你的腿!  相似文献   

19.
童年,我喜欢呆在外婆家,吸引我的,是门前的那抹樱桃树。 开花时节,我会跑到树下,“无意”撞到了树干,几朵樱桃花悠悠飘落,花瓣儿落在了我的肩头,好清香,好清香!于是,我抱着树身使劲地摇了起来,樱桃花纷纷落下,“哈哈哈”,我便开心地笑个不停。  相似文献   

20.
“老师.学语文要数作文最难了,对吗?”一个刚入学连汉语拼音都没学完的小女孩问我。我震惊了。愣了一下后忙笑着作答:“不,作文不难,当你认识了汉字后,作文就是你和语言文字做游戏。”小女弦笑着走开了。我陷入了思考:“作文难”的舆论为什么如此之广.连最天真、纯朴的儿童都已深入其心。孩子们刚迈入校园就对作文望而生畏,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能成功吗?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怎样帮助孩子们习作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反思着,摸索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