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1世纪初以来,在中美光电技术贸易顺差总体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其年增速却呈先快后慢的态势,同时中国对外光电技术贸易整体呈逆差,美国对中国光电技术的进口依赖性远没有对信息通讯的进口依赖性强。这主要与中国光电技术出口竞争力偏低、对外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和美国对中国光电技术实施出口管制有关。为了反映中美光电技术贸易顺差的现实,保证中国对美光电技术出口的合理增长,中国应采取四点措施提升光电技术竞争力,合理扩大在中美光电技术贸易中的实际收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微型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日益普及。特别是在光电技术领域,计算机已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红外电视监控系统,图像视频信号的数字化处理,微光、红外图像采集系统及战场图像融合等。而光电技术专业有关计算机课只开设了C语言及微机原理,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为了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我院光电技术专业又开设了“微机接口技术”这门课,由我们承担了这门课的主讲教学任务。下面我们简述一下在这几年中的教学内容与…  相似文献   

3.
《光电显示技术》是一门面向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和应用物理学专业开设的本科专业课程。结合专业课和实践课的课程特点,全方位深度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将人文素材、技术发展历史、国家技术现状、工匠精神和使命担当等思政元素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科学地设计了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充分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4.
关于21世纪技术哲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什么是技术哲学,是一个仍需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就21世纪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范 围和研究重点,技术哲学的内涵及其基本框架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理工科学校对光电信息技术重视不够、课程教学与建设落后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进方法。根据不同专业对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启发式和实践性教学来提高光电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从而彻底改变一些理工科本科生的知识面较窄,十分缺乏光电信息技术领域知识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对于技术这一在人类社会中产生的、具有丰富的伦理与政治意含的重要现象,人文主义学者自然要从人的利益出发加以批判与反省。本文就是对人文主义视野中的这种技术图景所做的一个初步研究,它所试图表明的是,人文主义学者所提供的各种技术批判理论并不是反技术的、拒斥技术的。人文主义对技术的批判具有它的理论向度,它所反抗的是隐含在其中的文化的根本理趣与假设,如人类中心论、理性的工具化倾向。同时,人文主义对技术的批判也有它的社会合理性,它所关心的是技术与人的关系,人类的未来。因此,作为技术文明的解毒剂,人文主义对技术的批判为我们重新估价技术,探索技术与人类、社会、自然的关系,摆正技术在人类文明中的位置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理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因素,特别是在现当代,技术创新在经济中的刺激作用日益重要。而机器人技术是一项高精尖的高技术群,涉及机械制造,计算机,通信等众多学科领域。本文应用技术创新理论界定机器人技术在创新分类中的位置,分析机器人技术在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变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散打技术风格的形成与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化发展机制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一个新的技术风格,是通过对以往的技术风格的辩证否定而获得的。同时,武术的开放与交往促进了散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目前实际存在的散打技术风格是文化整合的产物,并指出了传统文化中的不利因素是束缚散打技术进行发展创新的精神锁链。  相似文献   

9.
结合光电读卡机和教学管理数据采集的特点 ,分析了光电读卡技术用于采集教学管理数据的可行性 ,提出了设计教学管理采集数据信息卡应遵循的四个原则以及应用软件应注意的两个基本问题 ,并简述了近几年的实践及效果。  相似文献   

10.
信息显示和光电产业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为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校"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本科专业,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专业。本文介绍了我校"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本科专业建设的规划和实践,特别是在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尝试,以供国内同行交流与分享。  相似文献   

11.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与传播技术的发展相伴随的。在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的现实环境下对传播技术与社会变迁之关系进行历史考察,对于一个社会理性而慎重地对待传播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传播技术的发展既给整个社会带来新的机遇,又增加了社会风险与挑战。但传播技术只是给社会发展提供了某种可能性,却并不能决定社会历史的最终走向。  相似文献   

12.
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现有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方法的变革对广大教师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网络技术背景下教师必须重新定位,重新认识自己的作用,确立新的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3.
作为对历史过程的一个解释系统,中国古代神话中蕴含着对中国古代技术价值和功能的特定理解。在对技术创世、技术过程、技术工具性价值的解读中,呈现出天人合一、由技人道、制器尚象等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技术意识;而有关技术的误读,则流露出浓厚的“以道驭术”的技术文化观。这些技术意识通过神话作品的传播,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进而又进一步影响现实中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条件下中国农业生产效率的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中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业发展归根到底要靠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是农业生产率增长的源泉。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下的中国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度,结果显示1995年以后中国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农业技术进步引起,农业技术效率低下成为农业生产率增长的瓶颈。改变目前农业生产经营的形式与提升农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成为提升农业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而提高技术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唐以前 ,丝绸之路上 ,中国与西方的纺织技术交流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国丝织品与纺织技术的西传 (约公元前 10世纪~公元 6世纪 ) ,西方从拆解丝织品获取丝线 ,织造胡绫开始 ,到公元 4世纪的下半叶后 ,萨珊波斯的丝织业兴起 ,开发了斜纹纬锦的新品种 ,西方丝织技术逐渐成熟。第二阶段为西亚纺织技术的发展与东传 (约公元 6世纪~公元 10世纪 ) ,公元 7世纪后斜纹纬锦开始在中国流行 ,中国织工在束综提花机上制作斜纹纬锦 ,织锦技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发生在后现代的物质技术条件和文化背景之下,因此其思维方式、问题旨趣、理论建构等方面呈现出新的趋向与特征。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自觉地把握这些趋向与特征,有利于整体上推进中国的技术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慢品     
李西沙:用互联网思维建设中国4A平台 我们4A其实是一个平台,它为所有加入4A协会的公司,搭建一个学习和成长的平台。4A离开专业性、离开先进性、离开影响力,存在就没有意义。技术的革新在某种意义上给传统广告公司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但现在的问题是,所谓传统广告公司的这些创意人员、设计人员,不太了解网络技术,我觉得和大数据类、新技术类公司合作,开辟新的广告天地,至少是一个方法。我认为互联网思维其实是一种平等的思维,是要求互相尊重的思维。未来要更加专注在专业上,去除掉一些官本位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关于技术伦理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是我们时代问题的聚焦处。技术是实践,是人类的设计和创造,伦理诉求是技术活动的一个内在规定。技术力量的强大和影响之深远、发展之迅猛,其内在的不确定性及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是我们需要技术伦理学的原因。技术伦理的研究应当深入到“技术本身”。今天,人类对自然的干预深入到了它的基础层次。我们的身体也由技术的出发点变成了技术塑造的对象和材料。由此提出了一些带有根本性的哲学问题和伦理问题,要求发展出一些新的原则。技术伦理学应当是一门实践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技术哲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仅构建了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体系、挖掘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技术哲学思想、与国外技术哲学研究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互鉴,而且推进了中国技术哲学的学科建制化发展,总体上展现出工程—分析研究进路、社会—伦理批判进路、人类学—文化研究进路以及综合性研究进路等。但是,中国的技术哲学研究中也存在诸如学科定位不够明确、理论基础不够扎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不充分、问题意识亟待加强以及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等局限性。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技术哲学发展,应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进一步完善学科范式,夯实哲学理论根基、推进跨学科合作,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技术哲学资源,强化面向新兴技术实践的问题意识,走中国技术哲学的特色之路,积极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技术价值论或者是技术的价值荷载已经成为技术哲学的主流观点,工程师不仅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还应当承担起工程技术后果的社会责任。工程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冲突带来了全球性问题,其根源在于传统科学一工程世界图景的危机。对技术后果进行评估是技术与社会走向和谐的必要条件,构建新的世界图景则是俄罗斯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新的世界图景导致一种整体论的技术观,即包括技术的可行性、自然界的承载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本主义在内的技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