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对于物种个体来说,死亡也是必然的。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包括人类,总有一天也会走向灭绝。在地球的起源中,有些时间跨度内,物种的灭绝率很高,古生物学家很了解这些生死攸关的时刻。例如,研究人员认定过去的5亿年里,在地球的"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中,超过四分之三的物种在短时间内灭绝。根据我们现在掌握的关于物种灭绝的一手资料来看,自  相似文献   

2.
<正>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形成和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演变,民族必然会消亡。民族的消亡并不意味着民族从地球上消失,而是指世界各民族差别的最终消失或完全消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民族融合。民族消亡之时正是民族融合之时。民族融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自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马君武翻译评论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事马君武研究的一些学者评论说,马君武的进化论译作信达雅兼备,其<达尔文物种原始>是权威性译本、文言文译本,其<威廉退尔>译本中的对话和唱词纯用文言.这些评论不准确.马君武的有些进化论译本达不到信达雅兼备的翻译标准,个别译本在"信"方面尚可,但在"达"和"雅"方面欠佳;<达尔文物种原始>不可能成为权威性译本,而且它是以欧化主导、杂糅少量文言词语的译本;<威廉退尔>译本中的对话和唱词是以文言成分占主导,但也有部分欧化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牟方磊 《云梦学刊》2011,32(5):24-29
现代人根本上是无家可归的,家就是指人生存于其中的世界,世界在现代已没落了。在海德格尔看来,科学是一种主体性的魔障,技术是一种客观性的命运,科技乃是现代社会的统治力量,世界之没落的根源正在于科技对地球的统治。  相似文献   

5.
达尔文的进化论与辩证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论通过自然选择或生存斗争中保存良种的物种起源》一书问世了.在书中,达尔文集生物进化理论之大成,成功地揭示了生物进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彻底批驳了"物种不变论"和"合目的论".达尔文进化论推动了自然观上除旧立新的变革,使形而上学的思维复归到辩证的思维,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了基础,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开拓了道路.(一)哥白尼日心说对神学的挑战标志着自然科学冲破神学束缚的开始.由于中世纪的千年黑暗,科学遭到火刑场的焚灭和宗教裁判所牢狱的禁锢,因而自然科学家在自然观上形成了一个牢固的总的观点."这个总观点的中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不管自然界本身  相似文献   

6.
从学理上讲,知识包含着道德知识与科学知识两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它也是任何统治政权进入稳态系统的一个理想支点。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道德知识和科学知识往往被置于一种失衡的境地,结果致使那构筑其上的统治政权失去了其稳定性的根基。因此,在当前历史条件下,探讨如何建构稳态的社会政治系统问题,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以确保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道德知识的目的使世界多极政治趋于和谐与统一20世纪初,英国政治学家格雷厄姆·沃拉斯就曾经说过:“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科学…  相似文献   

7.
一九五九年,为了纪念达尔文诞生150周年和《物种起源》出版100周年,我给当时的《科学》(季刊)写了一篇《达尔文与“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它的主要内容是: (1)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以及《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中一再提到,他从“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An Ancient Chinese Encyclopaedia”)中,找到不少他的学说(主要是“人工选译”部分)赖以建立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 所谓民主,就是实现多数人统治的政治实践过程。实现多数人统治,是民主的最本质的含义。民主这一概念问世时,就具有这一内涵。但是,不少教科书和文章,却把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认为它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我认为,这样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因为,民主既然是一种国家制度,那就意味着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又必然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相似文献   

9.
读书偶感     
说起来也很寒伧,对清末思想界发生过重大影响的达尔文著作,我还不曾细读过。近来翻读《物种起源》,虽然我于生物学毫无素养,却也产生了开卷有益之感。别的受益姑置不论,就说开卷。达尔文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想从达尔文进化学说来谈谈关于生物发展的根本矛盾问题。我只是从生物变化发展的根本矛盾问题来谈的,不涉及各学派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一)达尔文学说的精髓十九世纪中叶达尔文著成了《物种起源》一书,他根据科学的实践,冲破了当时旧自然观而形成了以达尔文为名的生物进化学说,不仅在当时生物科学中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同时对当时的哲学思想也起着巨大的影响。作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达尔文进化论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自然科学前提。  相似文献   

11.
714年,阿拉伯人越过锡尔河,占领了中亚大部地区,并统治了中亚。由于中亚人民的反抗而逐渐削弱其的统治地位,到9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在中亚的统治已渐趋瓦解。但是,伊斯兰教的思想却对中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874年,塔吉克人建立的萨曼王朝(874—999年)崛起于中亚,从而结束了阿拉伯人在中亚的统治。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之一——达尔文进化论,证实了生物界的历史变异性,证明了物种在各个时期的变化与发展.进化论给予静止的僵化的世界观以致命一击,成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的科学基础.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否定进化论的思潮.有人看到达尔文进化论主张上升的发展、强调进化的必然性、重视进化的连续性,便认为它是机械论性质的.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哲学思考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3.
杨翘楚 《理论界》2008,(5):130-131
为了在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中找到人类中心主义成立的依据,本文首先论证了传统的“关系价值论”之外的“自我实现”价值的存在,然后分别分析了这种“自我实现”意义上的价值溯及人类、其他生物、生态系统时的结果,通过比较得出人类中心主义成立的依据之一是,人类可以用理性克制和转化其欲望。从而避免地球的资源因一个物种而耗竭,生态系统因一个物种而崩溃。  相似文献   

14.
虽然在语言问题上人们各持己见,但确有一些语言评论家,包括约翰·西蒙,埃德温·纽曼,威廉·萨菲尔和理查德·米切尔,认为英国语言正趋向消亡,因为他们的著作和文章在一般人的情感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的遭到强烈之否定,有的则为强烈的肯定,然而,居于这之间的反应则很少见,他们正明显地触及深深存在于我们之中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对那些病态的语言仅仅予以反驳或盲目地加以接受.当我们退一步认真并且客观地去看一看那些告诉我们英国语言已步入死亡边缘的论著,或者考虑一下那些有关语言变化的来龙去脉,我们就会发觉有趣的是其内在的矛盾性,并会直接卷入事实与信仰的冲突之中.最明显的是在那些大谈特谈英语会迅速消亡的人看来,  相似文献   

15.
一般说来,以摩尔根学说为代表的进化人类学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和推动下诞生的。尽管摩尔根与达尔文在人类起源问题上曾经展开过激烈的争论,但这并不影响摩尔根在其《古代社会》一书中把人类进化和社会进化作为贯穿全书的主导思想。摩尔根甚至用达尔文的语言来评价人类逐步排除直系的和旁系的兄弟和姊妹之间的婚姻关系,从  相似文献   

16.
姑且把我们的地球比作天空,人就是天空里的星星。我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收集到关于地球上的人、社会的经验证据呢?这个问题乍一看和科学家们在现实世界遇到的问题差不多,无非是有关数量、分布、复杂程度等问题。但是,要不是拥有各种仪器设备,没日没夜地遥感遥测,不停地观察,  相似文献   

17.
按其新含义,进化不仅仅指生物物种的进化,而且指我们认识的宇宙内所有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展开。中国近现代政党或类政党的产生、发展、分化及消亡过程本身所展示的,正是广义上的政党系统进化的秩序。进化的秩序就是变化本身的秩序,政党的进化过程就是政党秩序的展开。E·拉兹洛认为,进化不是命运,而是机遇。我们不可能预见进化的途径,但是可以掌握进化的进程。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开创了进化研究的新天地,在无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18.
试论达尔文进化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看法与目前我国流行的一些哲学教材和论著认为:达尔文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基础之一。例如,罗森塔尔著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一书写道:“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与发展的理论,在新宇宙观的成立上,曾起了特别伟大的作用”。接着他在指出十九世纪初、中叶其它重大的自然科学的成果和社会科学的成果之后说:“由此可见,不论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或在社会科学领域中,都具备了用新的、真正科学的辩证方法来代替  相似文献   

19.
摩罗 《社会科学论坛》2008,(10):143-151
嗜杀成性:部落时代“国际关系”准则 达尔文《物种起源》因暗示了人类起源于猿猴的结论而触犯众怒,引来西方世界一片骂声。人们不愿意将猿猴奉为祖先,只愿意做原始人的后代。在接下来的巨著《人类的由来》结尾的时候,达尔文就此感叹说,与其将野蛮人认作祖宗,他更愿意将猿猴认作祖宗。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一再指出:“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①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同出版于1859年,这两部名著又都是以“前编”或“摘要”的形式出版的,其后,都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