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压迫性社会工作,在个体层面上,是解决当前精神康复实践困境的一种有益的回答。基于反压迫性理论导向的批判性反思(社会建构及充权视角),此文旨在明晰如下方面:第一,阐明中国精神康复的制度性设计现状与社会工作的内在逻辑以及反压迫性实践原理;第二,理清反压迫性社会工作的复杂性,探讨为何反压迫性实践应被视为专业人员所忽略的重要内容;第三,整合焦点解决模式与反压迫性实践框架,建构新的精神康复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体是由作家的心灵图谱与语言方式 ,合致而成的具有体系性特征的型态。中国现代散文是此间中国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存在。鲁迅 ,作为现代散文文体家 ,他直接参与了中国散文现代性的创造。鲁迅的文化立场、精神方式、语言方式等 ,创造了鲁迅式的散文。它们标示出了中国散文的现代高程与范性。鲁迅之于散文另有“全体性”意义———鲁迅是现代杂文的别名 ,散文诗由于他的亲炙而成熟 ,他所写作的自然由性的叙事散文 ,是对现代美文体式的重要建构。这是散文家鲁迅的一种独特  相似文献   

3.
柯贵文 《学术交流》2004,(4):152-156
称曹禺为青春型作家,是因为代表其创作最主要成就的四大名剧都完成于30岁以前,因而都带有鲜明的青春期特征:青春期的激情形成其创作的情感动力机制,青春期对人生与社会的探索形成其剧作的基本冲突。它们寄寓着作家对社会人生理解的同时也构成一部作家个人的精神成长史。随着青春期的结束、社会化的完成,作家的创作也走向了衰退。  相似文献   

4.
陈梦 《社科纵横》2012,(1):104-106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海外华文作家特别是"新移民"作家回归祖国,创作发表了大量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为繁荣中国当代文坛开拓了更为宽广的疆土。在这股"海归文学"的潮流中,尤以女性令人瞩目。海归女作家的脱颖而出是因为她们比男性海归在生活保障上更具有优势,读者的审美情趣和图书市场的需求也为她们的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思让她们的婚恋家庭作品更具有魅力。  相似文献   

5.
刘保昌 《浙江学刊》2005,(1):126-134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怀疑与否定精神,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呼应了20世纪世界哲学整体性的怀疑与否定思潮?中国传统文化中持续性地对主流价值发出怀疑与否定之声的一脉,能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怀疑与否定的精神谱系"接轨"?中国现代文学中特征鲜明的怀疑与否定精神在多大意义上具备"中国身份"?"横亘在前"的"坚固的传统架构"是否只是一块仅供质疑与抛弃的顽石,有没有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鲁迅、周作人、左翼作家、海派作家等人的创作中都鲜明地体现了道家式的怀疑与否定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当代诸作家"弃医从文"、"弃文从医"或"亦文亦医"的人生际遇不绝如缕地演绎着耐人寻味的"医文跨界"现象.深入透视中国作家"医文跨界"现象及其精神生态、国外作家的文化他者,具有重要的镜像价值.以鲁迅为代表的现、当代作家人生轨迹演绎的多向度"医文跨界"现象,蕴含着精神图谱、文化心理、人格美学等深层文化意蕴,不仅是作家主动、被动和从动的职业选择,也是作家在多元矛盾中对未来人生道路和生存方式的个性选择,其命运博弈显示了中国作家独特的生命形态,显现着陷于奴役与异化的生命存在及其精神生态,彰显着"诗意栖居"的审美理想及其精神向度.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曾饱受压迫、歧视的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生产力的发展而有了极大的提高,她们既享有了和男性一样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也享有了某些只为妇女专享的特殊权利。然而,某些西方国家无视这一事实,采用双重标准或以缺乏权威的片面评价指标来中伤、贬低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和人权,或以维护妇女人权为借口行干涉中国内政之实。对此,作者以确凿的事实和数据进行了驳斥;同时也分析了中国妇女的某些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并且深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她们的社会地位和人权将不断得到改善、保障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元杂剧同其唐传奇蓝本之间存在许多差异,表现之一是女性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即具有了独立品格和理想色彩.她们一改唐传奇中卑微软弱的形象,变得富于主见,在爱情追求上更加主动和大胆;同时,她们被塑造成落魄书生的红颜知己,在物质和精神上给生活困窘、价值失落的书生以支持,成为落魄文人的精神补偿和灵魂慰藉.元代社会同唐代相比,在统治政策、社会观念、社会风气等许多方面,均存在巨大差异,造成元代士人社会地位急剧下降,导致他们创作心态和创作视角较唐传奇作家有很大不同,加之较为开放的社会习俗,因此元杂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同其唐传奇蓝本中的同名形象产生了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时期的女知识分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辛亥革命时期女知识分子的崛起,是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妇女解放运动形成高潮的鲜明标志。该时期女知识分子具有较强的反封建意识,热烈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独立的理想,较多的群体意识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革命的秘密工作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她们的崛起,显示了中国近代女知识分子的觉醒和力量,为妇女解放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但她们的价值与作用并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其地位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宋剑华  杨姿 《求是学刊》2006,33(5):101-106
庐隐、萧红、张爱玲三位女性作家,她们的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相当突出的时代象征性。她们每一个人都以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视角,生动而形象地揭示了中国现代女性在追求自我解放道路上的真实感受与理想破灭;她们不仅用细腻入微的故事叙事向广大读者展示了女性主人公的现实困惑,同时也深刻地阐释了女性对于男权话语的抵触与拒绝。  相似文献   

11.
滕春红 《唐都学刊》2007,23(2):116-119
“诗穷而后工”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但对这种观念为何大兴于北宋的成因,涉猎者较少。历代文学家及学者对这一命题的阐释多着眼于物质及精神生活层面的困苦磨难对作家创作的重要影响。但晁补之指出,导致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与文学乃非功利活动的本质相关,他更为强调文学的内在独立精神对作家的巨大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论儒学性善论及其与宪政精神的疏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人性理论,其中,天人合一、人性本善、性三品等三论共同支撑了儒家文化性善的人性理论大厦.儒家文化并未能孕育西方式的宪政,事实上,儒家文化在根本上与宪政精神相距甚远.具体而言,这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天人合一论对人主体性地位意识的消解,使儒家文化缺少对人性尊严的超验性认知,直接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权意识的缺失.其二,人性本善论和对人主观自律能力的高度自信使儒家文化对权力的腐败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更未能提供行之有效的权力制约方案.  相似文献   

13.
韩伟 《新华文摘》2022,(2):88-92
凤凰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逐渐沉淀成中国信仰体系的重要一维.与其他上古图腾性存在物相似,凤凰也经历了从自然崇拜到生活镜像的发展过程.只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它一方面与其他羽禽类图腾相互整合,另一方面又将自身的神圣性分化、拓展到族群之中,赋予了孔雀、白鹤、燕子等现实羽禽相似的精神内涵,最终形成了以凤...  相似文献   

14.
“边缘”和“极端”的女性书写与殊途同归的悲剧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缘”和“极端”的女性书写与殊途同归的悲剧主题高音90年代活跃在北京文坛上的陈染、林白、徐小斌、徐坤、海男等女性作家与她们的前辈作家宗璞、张洁等人相比,表现出强烈的性别意识,和处于男性中心话语包围中的孤独与抗争。陈染的《潜性逸事》、《无处告别》、《...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的本文分析,从民族(文化)与身份、语言(文化)与身份、性别(文化)与身份这三个方面,考察美籍华人女作家查建英、於梨华、谭爱梅作为一类特殊的文化人——身处异国他乡的知识女性,在男/女,东/西两个世界之间特殊的生存状况,以及她们对自我文化身份与性别身份的理解和阐释,由此说明,这两位作家精心构筑的小说世界,隐现了中国及其文化在遭遇西方文化时的困境,因此,从某种程度而言,她们小说中的人物便不再具有纯个人式的境遇。相反,这些人物的生命命运,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对自我身份的困惑和确认,都与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的存在总体经验联系在一起。她们的小说故事,成为与中国有相似政治经济背景的第三世界的隐喻。  相似文献   

16.
《窦娥冤》《雷雨》人物性格悲剧性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窦娥冤》与《雷雨》是中国古代戏剧大师关汉卿与现代杰出戏剧家曹禺的代表剧作,这一古一今的两部戏剧,被众多的研究者一直赞誉为悲剧的杰作,有极大的艺术魅力。本论文仅就个人的感知与理解,从悲剧性格方面作一次比较性研究,企望得到中国戏剧研究专家与戏剧爱好者的指教。 在《窦娥冤》和《雷雨》两剧里,两位作家都着力塑造了引人注目和令人震惊的女性悲剧形象。表现出两位作家对女性命运的特殊的关注。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性的地位最低,受着极度的压迫,命运最苦。窦娥来到世上虽说只过活了20几个年头,却遭到封建社会加在妇女身上的…  相似文献   

17.
赫牧寰 《学术交流》2008,4(4):153-155
女性命运历来为作家所关注.当代作家陈忠实在他的优秀的女性形象创造中,几乎全部赋予了她们以悲剧性的命运.一个个鲜活、灿烂的生命委顿于尘世的泥土之中.在传统文化的压制,现代文明的弃离、极"左"政治的扼杀中,女性的伟大与渺小、坚强与懦弱、顺从与反抗、崇高与荒诞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由此形成了作家独特的女性视角及悲剧情结.  相似文献   

18.
人文主义是五四文学的旗帜与象征,也是中国现代作家的梦想与追求。因为它不仅代表着与传统价值观完全不同的现代性意义,也标志着中国文学与世界接轨的现实可能性。然而,人文主义原本是西方文化的历史传统,它究竟通过什么渠道和方式传入中国并产生影响,新文学作家又是怎样对其加以理解和运用的?这一关键问题,至今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本文对五四文学的精神资源进行反思,认为五四文学是本土意识深度介入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全面地剖析了上海作家俞天白创作的特点。作者认为,立足于现实的道德本位、密切联系改革的文化意识以及对知识分子命运和病理的复合透视是俞天白的三个创作母题。这是在对现实的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生活层面的审美观照中形成的,是坚持直面现实人生,探求生活出路这一基本精神的艺术体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写作的承担者从古代到近代有一个从士大夫到作家的转换 ,这个转换既需要社会提供写作职业化的空间 ,也需要士大夫自身身份确认的消解。本文试图探讨这一转换过程 ,并进一步指出 ,正是由于报人充当了中国第一代作家 ,由此也形成了近代文学的报人特点 ,造成他的长处和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