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晓 《老人天地》2010,(9):25-25
在北京市西坝河西里社区,活跃着一支志愿者队伍,他们的带头人叶如陵是一位援藏31年的老医生。  相似文献   

2.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从此结束了西藏与内地交通不便的历史。全国人民支援西藏发展建设的热情十分高涨,各种援藏组织奔赴西藏。然而,作为共和国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援藏建设的一段历史,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3.
1966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新疆军区建设兵团组成援藏团,前往西藏屯垦戍边,并拟此为基础组建西藏生产建设兵团。在兵团政委张仲瀚的亲自安排下,新疆兵团从农二师、农六师、农七师、农八师以及兵团机关抽调2035名干部组成援藏团开赴西藏,在林芝地区波密县易贡河谷和易贡湖畔驻扎开垦,被称为易贡农垦团,  相似文献   

4.
我已去过西藏四次了。朋友问我:“去西藏有高原反应,去一次可以了,怎么老是要去啊?”我只好笑笑,淡淡地说:“没去过,不知道;去过后,总会想着那个神奇的地方。”说起来要感谢上海的援藏干部。从1995年起,每年对口支援日喀则地区的建设,三年一期,每期50名同志。上海科技界派一名干部去日喀则科委工作。就这样,万里之遥的西藏,就一下子贴近了。我有机会为三位援藏科技干部出谋划策。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许多东西,促进自己思考、读书、请教……因为西藏行,使自己的眼界开阔了。西藏情结牢牢地系在心中。  相似文献   

5.
李子晨 《中国扶贫》2017,(17):24-26
8月15日,全国商务援藏工作会议在西藏拉萨召开.雪域高原,奏响了商务援藏的新乐章. 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要求,总结回顾"十二五"以来全国商务系统援藏工作成效,研究部署新时期商务援藏工作.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钟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6.
蒋翠莲 《中国扶贫》2017,(17):21-23
深化对口援藏扶贫工作会议8月7日在拉萨隆重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特别是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全国扶贫援藏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成绩、交流经验,进一步深化对口援藏扶贫内涵,提升对口援藏扶贫工作水平,凝聚中央和国家部委、对口支援省市、中央企业的智慧与力量,助力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我区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7.
作者深入基层赴西藏开展了历时一个月的采访活动。文中以记者视角展现了近年西藏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有针对性地盘点了18年来北京市的援藏成果。并从实际出发,对异地采访技巧进行了分析探讨,作者认为只有深入基层,带有使命感的采访,并致力于将异地新闻本地化,才能完成更具贴近性、更为生动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晓红 《女性天地》2014,(6):16-18
双胞胎姐妹画漫画救父 2011年9月13日,北京,阵雨,微凉。  相似文献   

9.
周艳 《中国扶贫》2016,(19):4-5
2016年9月23日,国务院扶贫办在拉萨召开全国扶贫援藏工作会议.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区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吴英杰,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中纪委、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相关部委代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17个援藏省(市)代表,中国烟草总公司、东风汽车公司等18家援藏中央企业代表,西藏自治区各单位及7个地(市)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中央对口援藏20周年。20年来,.一批批来自内地的优秀人才,不畏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在雪域高原留下奋斗的足迹。这其中有一对夫妻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马新明、孙伶伶夫妇。在对口援藏历史上,这对夫妻创下了多个第一:第一对援藏夫妻。第一对博士,第一对北京大学校友、第一对海外访问学者、第一对两届援藏干部。  相似文献   

11.
戴红 《老人天地》2014,(1):24-25
我是很一般的人,既不十分聪明,也不十分能干。我能获奖,说明一个人不管资质如何,只要不断努力,就能取得成绩。——谢家麟2012年2月14日上午,91岁的谢家麟院士拄着拐杖,在人搀扶下走上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国家主席胡锦涛微笑着向他颁发鲜红的烫金证书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励证书。上世纪8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负责人访问中国时,曾专门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寻访谢家麟,他告诉谢家麟,50年代他在美国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电子束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仍在医院运行。如今,应用加速器产生高能粒子治疗癌症已经是普遍采用的技术,其奠基则是60多年前谢家麟在高能电子束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研究方面做出的先驱f生工作。就在完成高能电子束治癌装置这一年,谢家麟回到祖国,进人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即现在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不久,他向所里建议,关于粒子物理的发展,中国可向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方向拓展。上世纪50年代,直线加速器代表了微波技术的最高水平和最尖端科技。1955年国际上刚刚发表了全面描述这种加速器的论文。在得到批复后,谢家麟把目标拟定在30MeV(30兆电子伏特)。国内当时科研条件十分落后,开展30MeV直线加速器所需的尖端器材,国际上禁运。研制此类加速器所需工艺,远远超出当时国内的工业水平,技术和器材都难以实现。但谢家麟带领一批新毕业的大学生,经过8年奋战,终于在上世纪60年代建成了电子直线加速器。这台3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如加以延长,就成为高iIII速器。此项工作,为后来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奠定了相关的人才和技术基础,引领和带动了大功率微波电子元器件的研制,推进了国内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建造和应用。此后,建设高能加速器的计划几上几下,一直没能成功。改革开放后,谢家麟抓住时机,经过与国内外专家充分论证,作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保证在国际上技术先进的选择,即以粲粒子为着眼点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这条发展路线的选择,并非轻而易举之事。1982年,中国科学院向中央申请2亿元人民币的基础研究经费,不是没有人怀疑其效果。同时,在技术上,中国并没有多少基础,其关键技术,如磁铁的生产、超真空技术等均处于落后状态。谢家麟与朱洪元等多次组织国内外科学家反复对比权衡两种路线的优缺点。在这一关键性的选择中,谢家麟深入而细致的分析,说服了持不同意见的人,在高能物理界取得了一致认识,最终确定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的方案。中国许多物理学家都记得,1988年10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成功实现对撞,成为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性成就。尽管中国之前从未进行高能物理科学工程的  相似文献   

12.
从2012年1月4日下午开始,京城深陷大雾的包围,并且近期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势头”。据北京市气象台的监测显示,昨天一天,北京城区的能见度都在1000米以下。其中,东南部地区的能见度甚至在200米以下,达到浓雾级别。(12月6日《京华时报》报道)  相似文献   

13.
7月18目.《何东昌论教育》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办,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何东昌论教育》一书,收录了何东昌同志自1980年6月至2008年11月间的代表性教育著述,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文章、信件、访谈录等62篇,内容涉及教育基本理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工作思路等,涵盖了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2015年1月18日,公益电影西藏的孩子之《永不放弃》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该片已完成剧本创作,进入角色遴选阶段。该片根据藏族青年作家鹰萨·罗布次仁历时十年创作的长篇纪实小说《西藏的孩子》改编而成,叙述了以罗布次仁为代表的西藏孩子在内地求学、健康成长的故事,真实展现了中央对边疆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高度重视、各省(市)对西藏经济发展的无私援助和帮扶,尤其是对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4月13日,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倡议发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北京青少年社团发展促进中心、北京市海淀区社工事业发展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发展论坛暨“2012年首都社会工作文化月”开幕。  相似文献   

16.
我有一个姐姐,到目前为止26年的人生里,我只见过她三次。 第一次见到的时候。我大约五岁。 大舅和舅妈是工农兵大学生,读医科,刚结婚就被一同分配去西藏做援藏医生,而这个姐姐,就是在拉萨出生的。她大我七岁,皮肤黑黑的,脸上有两团因日晒而生成的高原红。  相似文献   

17.
小璇  蓝风 《女性大世界》2004,(11):64-65
历经数年,行程数万公里,仅凭两只脚深入到西藏腹地,和藏民吃住在一起。经历过几次生死险遇,用整个的身心去体会西藏的一切;22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走进西藏陈亚莲艺术作品展”,轰动一时,被誉为“中国新兴朴素主义画风的代表”;独自创立“北京达尔吉民族风情艺术公司”.提出文化脱贫、使民族艺术走向市场的个性主张……这个如水蜜桃一样芬芳甜美的年轻姑娘,以其特有的坚韧和灵性,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故事传奇。  相似文献   

18.
《当代老年》2013,(6):29-30
谁说“穷游”是年轻驴友的专利,南京4位老太不怎么懂英语、不认识路、还每人背着四五十斤的行李,却“胆大包天”地跑去高原,又出了国门,利用几本地图、几句简单的英语口语、各种“动物语言”,她们把西藏、尼泊尔、印度玩了个遍。尽管一玩就是一个多月,但4位抱着“穷游”信念的老太人均花费不过几千元。  相似文献   

19.
在拉萨生活着一群老外,他们不是那些旅游者,也不是僧侣,他们是一群像我一样活跃在西藏的援助人员.这些人有的是为短期项目工作的,有些是长期驻藏的援藏人员.他们都是来自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欧盟、意大利、瑞士等很多国家.  相似文献   

20.
朱焕文 《老年世界》2013,(23):26-26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是富有的象征,是令人羡慕的“四大件”。我也曾为此默默地奋斗了好多年,最后是单位的互助储蓄助我圆了“四大件”的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