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孔子关注现实人生,有意疏远鬼神,但儒学礼教体系中的祭礼却与鬼神密切关联,这使孔子陷入两难困境。面对困境,孔子巧妙将鬼神的有无问题转换成鬼神的信仰问题,预设"敬"与"远"的心理界限,阻隔人们对鬼神真实性的追问,使鬼神问题在无法追究情境中被悬置与淡化。  相似文献   

2.
土族民间信仰的内容特别丰富,有多种文化的因子,其中精怪信仰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此,文章主要对土族地区半神半鬼的"猫鬼神"信仰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3.
传统法律文化普遍存在着因果报应信仰,不仅“则天立法”的法律架构中隐含着天谴天告的报应思想,通过天罚、鬼神罚雪冤的民众信仰更为丰富,报应信仰同时也影响着司法官员的司法。报应信仰实际表现为人们对正义秩序的追寻,鬼神世界所展现的作恶者必得惩罚的秩序现,在国家法缺位时,对维护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春秋梦兆信仰盛行,其时梦的类型可分为有鬼神梦和无鬼神梦,预警梦和预示梦,吉梦和噩梦。鬼神信仰具有普遍性的社会文化环境为春秋人的梦提供了共同的材料来源,使其梦境中鬼神特别是人鬼活跃。春秋人以为梦的本质是有意义的神谕,预兆将来,这种认识具有原始思维的特点。梦对梦者本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很大的作用,甚至影响国家政事。春秋人采用解梦和占梦两种方式了解梦中的神谕。春秋梦占是以神秘的方式占断神秘的对象,比一般卜筮更具有宗教权威性和威慑力。不过,春秋人并非完全缺乏理性的分析力和判断力,个人意志时时借解梦和占梦显现,而且不需要专职占梦官。在普遍信仰神秘梦兆的文化氛围中,梦兆的神圣性开始受到怀疑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鬼神”表示祖先灵魂的含义,将祖先崇拜和鬼神信仰联系在一起。从史前至西汉,两者的关系经历了混溶、并行、分离、独立发展等时期。  相似文献   

6.
佤族严格禁止同姓成员之间发生性关系,他们认为这种性关系会触怒鬼神,鬼神将因此而对发生这种性关系的同姓人乃至整个村社进行惩罚。婚前或婚外的性关系同样会触怒鬼神而施加各种灾难,男女之间一旦发生违反信仰的性关系,将受到习惯法的严厉惩处。  相似文献   

7.
民间俗神     
徐彻  陈泰云 《社区》2012,(2):7-8
门神 中国民间流行的居家保护神。门神的信仰由来已久,这和中国古代鬼神观念的崇信有关。人们相信鬼神的存在。为了防范恶鬼的侵入。就在自家的门框贴上门神,以求阖家平安。  相似文献   

8.
冥币作为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物质,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并广泛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中国是二个信仰鬼神的国家,对鬼神有一种天然的崇敬和敬畏,冥币就成为了表现这种敬畏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
从武乙射天看商代的人神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代的鬼神信仰保留有较多的原始性,殷人的敬鬼事神还没有后世人为宗教的欺骗成分.从商代晚期武乙射天开始,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的慢于鬼神的现象,这是社会发展、殷人认识水平提高后的进步现象.传统观点认为殷人尊神是神道设教、愚弄民众,慢于鬼神是商王的无道行为,这些观点是不符合商代社会的实际情况的.  相似文献   

10.
在南朝社会,岁时节日是荆楚民众沟通神鬼的重要时机,有着浓厚信仰的荆楚民众通过主动的姿态去祭祀神灵、禳除恶鬼.荆楚地方巫风盛行,岁时节日中巫术有着丰富的表现.岁时巫术行为依照性质与目的大致可分为辟邪巫术、求福巫术与预知巫术三种形态,当然这三种巫术形态并非界限森严,三者相错杂与融汇.南朝荆楚岁时的鬼神信仰与岁时的巫术手段相互倚重,鬼神信仰依靠巫术手段实际干预民众生活,巫术依靠信仰为自己提供存在的解释与力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民间信仰文化是滇南彝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一种保存比较完整、系统的民俗信仰活动的文化体系,是彝族历代先民传承和发展下来的一种古老文明的传统文化体系,也是彝族毕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信仰观念是“万物有灵”“灵魂不灭”,奉行“灵魂信仰”且“多神信仰”,以祖先信仰为核心,以鬼神信仰为辅,并对其传统农业经济行为、自然生态保护和人生礼仪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夷坚志》《三言》中关于古代江右信仰故事为数不少,而信仰人群多为官吏和读书人。这些信仰的盛行是基于人们心理和精神的需要,便逐渐形成一种风习。其中值得称道的是:三教合一,信仰多元,解宿怨、释前嫌等故事的传播,有益于当时乃至当今社会和谐的构建;而革除传统顽习,变文人相轻为文人相亲,变同行是冤家为同行为知交契友故事的流传,有利于良好社会新风的形成;至于原本带有消极因素的命皆前定、鬼神观念、冤报业报等内容的故事,作者却拿来作为震慑人心的佐证资料以达到劝善惩恶的目的,对净化思想、发掘善心亦不无裨益,但须明辨是非、把握分寸和批判地接受。  相似文献   

13.
人神、人鬼信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鬼神信仰之一。清代施南府地区的官方和民间分别有着不同的人神、人鬼信仰体系,官方信仰更多地反映出紧张、对抗的民族关系,而民间信仰则更多的体现出和谐、发展的诉求。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不同体系中的人神、人鬼信仰会被另一体系改造、接纳,产生复杂的互动关系。从人神、人鬼信仰考察民族关系,还有利于从新的...  相似文献   

14.
门神信仰的思想基础应从原始思维的特殊性中去寻找,而鬼神观念的滥觞则是门神信仰产生的直接动因。门神信仰实质上是一种巫术信仰,它通过巫术的方式去实现镇鬼辟邪的结果。在我们看来,这种信仰是非理性的、没有实际效果的,但是对门神信仰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来讲,这是实用的、成功的。当然,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 门神信仰的功能也会发生变异,其中的神秘性因素会逐渐淡化以至消失,而趋向于世俗化、装饰化。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 80年代是中国文学继五四以后的又一个繁荣期。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当代文学发生了变化。山西作家柯云路虽然选择的是文学与中国传统巫觋文化的契合点 ,其本质却仍是反叛社会、重铸信仰的行为。他所推出的一系列所谓神秘现象、精神现象考察、破译类书籍 ,除却有其纯商业目的外 ,实际还为有神论的复活开了先导。或者说 ,他的另一含义正是为了恢复有神论的合理地位。柯云路现象的生成 ,正是商业利益与信仰权力合成的产物 ,其实质是中国鬼神文化的现代翻版。这种貌似新奇实则陈腐的东西 ,理应接受现代科学与健康信仰法则的拷问 ,同时 ,当代理性也应为防止这种社会逆反潮流的出现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16.
以甘肃省孙村为田野调查点,从地方社会的集体记忆和生存选择的角度考察了这一信仰的源起,并对其隆重的信仰仪式予以介绍.作为一种具有复仇性强、威慑力大的神灵,猫鬼神信仰型塑了多元的社会后果,直接影响着当地村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受楚巫文化影响,湘中古梅山地区巫觋崇信盛行并延续至今。蛇恶诸天像是流传至今的湘中木雕神像类型之一。经考察图像和文献,梅山蛇恶诸天形象是楚地巫文化传统中操蛇神巫与佛教操蛇诸天西天广目天王合流的结果,其信仰实质是延续了梅山根深蒂固的鬼神思想———借助手中灵蛇,诸天便拥有了通天地鬼神、降魔祛病的神力。  相似文献   

18.
晉南北朝时代是佛教信仰流行的时期。佛教神学逐漸代替了中国固有的宗教信仰,成了当时宣揚鬼神迷信和灵魂不死信仰的主要势力。佛教神学家对灵魂不死的宣傳,更加精密化了,他們在宣傳这种信仰时,不仅跟中国古代的神秘論结合起來,而且又利用了儒道兩家学說中的弱点。这样,就使中国哲学史上关于形神問題的爭論,不能不走向一个新的局面。为了駁斥佛教的灵魂不死的信仰,摆在当时無神論者面前的任务是:生命終結以后还有来生嗎?三世因果报应論能够成立嗎?精神能够脫离身体永恆不灭嗎?而这些問題的实質就是物质和精神那一方面是第一性的問題。这个时期的無神論者,在环繞这些中心問題的斗爭中,进一步坚持了中国古代無神論和唯物主义的傳統,从而把对形神問題的理解,提到了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解放前,四川省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人们,有其独特的鬼神观。由于历史的原因,对彝族鬼神观的研究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 鬼神崇拜是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最原始的文化形态。研究鬼神崇拜,不仅可以了解彝族奴隶社会人们的思维水平和宗教观念,而且还能够揭示人们心理深层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结构。本文试图运用彝文古籍《勒俄特依》及其他有关资料,对凉山彝族鬼神观念作初步探索,从一个侧面揭示彝族奴隶社会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20.
自六朝至唐代,长江上中游地区是佛教传播的重要区域之一。本区多大山深谷,是南北僧人精研教义、弘扬佛法的的理想场所。佛教信仰不仅流布于通都大邑,而且深入到穷乡僻壤,深深影响着当地的民俗生活。佛教信仰于本区兴盛的原因,一是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二是人们笃信佛教,祈佛消灾降福。此外,还与本区俗信鬼神的传统似乎也有某种关系。随着佛教在本区的传布,民众对佛教的信仰与他们的传统信仰及民间祭祀获得了某种程度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