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里具有多项学科的成就。他不仅在文学,而且在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上都功绩卓著。他是我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也是富有创见、硕果累累的古文字学家。关于他在古文字学上的成就,近年来有少数文章作过评述。作为一个学术课题,还应深入探索他的治学方法,总结他的治学经验,进一步推动我们今天这个领域的研究工作。本文专就他早期研治甲骨文字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方法,作一初步的阐述,抛砖引玉,就正于专门家。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同志,最近在广州邀请广东史学界杨荣国、商承祚、容庚、刘节、梁方仲、朱杰勤、戴裔煊、唐陶华、金应熙等同志作了一次亲切的谈话。郭老谈笑风生,与在座的同志广泛地交换了关于学术工作的意见。他们在谈话中,从陈端生的《再生缘》谈到甲骨文、金文和《中国历史》一书的研究、编撰工作。郭老对广东学术界的活动很为关怀。他说,从报纸上看到广东学术界很活跃。广州在清代学术就很昌盛。在我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广东学术界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物报与日本大修馆合作拍制文物录像片《汉字发展史》,笔者忝列学术顾问参与其事,因而有今年6、7月间的扶桑之行。记得十四年前郭老逝世的时候,容希白师曾命我整理郭老流亡日本期间写给他的数十封论学书信,辑成《郭沫若书简——致容庚》一书。笔者在编注此书的过程中,对郭老海外十年的亡命生活和学术成就一直怀着崇敬的心情,这次有幸实地考察,很希望能进一步弄清郭老书简的背景材料,并探讨其  相似文献   

4.
<正> 今年,是嵇文甫同志诞生九十周年。他是我的最好学友之一。他的优点很多,我认为最难能可贵的,是治学、立身两个方面。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学术思想史早在1931年,嵇文甫同志就试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写成《先秦诸子政治思想述要》一书,以致为钱玄同等疑古派和国民党反动派所反对,不得不从北京大学回到  相似文献   

5.
杜老是杜国庠同志(公元1889—1961年)的尊称。他和郭沫若、侯外庐等人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但他在同辈中是个长者。郭老在《洪波曲》中说:“杜守素是我们的老大哥,我们平常称之为杜老。他是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出身,……要早我四期。”(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07页)侯老在《杜老的道德和文章》中,称“他是老资格的革命活动家”,是“活在我心中的‘墨者杜老’,学者杜老,革命者杜老。”(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189页、194页)即此亦可见杜老为人在同辈中的声誉。综观杜老的一生,他在学术上的贡献应该说是主要的。但知人论世,为人与治学,两者实在  相似文献   

6.
自1978年以来,郭沫若、容庚、唐兰、于省吾等老一辈学者均已相继去世,象商承祚先生那样卓有成就的古文字学家已越发成为希有的“国宝”。出于对祖国古代文化研究的热切关注,我们最近拜访了商老。商老从事著述活动是非常勤勉的,他今年虽然已是86岁高龄,但仍孜孜不倦。他说,现在  相似文献   

7.
孙冶方同志,是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在经济科学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崇高的共产主义品质,他的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他那探索真理和坚持真理的勇气,都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他的逝世,是我们学术界的一个很大损失。 为纪念孙冶方同志,仅就他的价值论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正> 杜国庠同志是我国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整理和研究中国思想史卓有成绩的学者之一.他涉猎的学术领域广博,钻研的学术专业精湛,是一位渊博而深精的学问家.他早年攻读中国古典文学,能诗善文,研习说文解字及于乾嘉训诂之学,又从王阳明的《传习录》入门,跟踪禅宗,研究佛学,从而进入哲学研究领域.1907年东渡日本,在京都帝国大学读政治经济科,得聆河上肇关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说的讲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熏陶.1919年毕业回国,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参与倡导革命文学运动.三十年代从日文翻译出版不少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并从事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准、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六年十月五日至八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吉林大学在长春联合召开纪念吕振羽同志史学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史学界知名人士和吉林大学师生共二百五十余人。会议主题是研究吕振羽同志一生革命战斗的学术道路和重大的学术贡献。 会议认为,吕振羽同志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最早的开创者之一,早在三十年代,他就为应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历史开辟了道路。吕振羽的学术成就,是他一生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用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历史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并紧密结合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开展史学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正> 为纪念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诞辰九十周年,我院隆重举行郭沫若学术讨论会。山东省有关领导同志到会讲了话。来自全国各地的教授、学者和从事沫若研究的七十余位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十二大精神的指导下,就郭沫若研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泰斗之一。他在自然科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因明学等众多学科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内容宏富、卷帙浩繁的学术著作;而且他的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细致入微的治学方法,也为我们树立了楷模,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继承。 他曾经在一篇未收入《沫若文集》的佚文中,向当年香港知识界介绍过自已早年的治学经验和方法:1.直探本源,不受前人的约束;2.搜罗一切资料,尽可能使无遗憾;3.对于资料毫不  相似文献   

12.
容庚先生与甲骨文研究陈炜湛今年九月五日,是容庚先生百年诞辰。作为海内外享有盛誉的知名学者,容庚先生所涉及的学术领域是很宽广的,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多方面的。由于他一生的主要精力在于商周古文字,尤其在于金文,成就极为突出,更由于《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先生有关中国古代诗歌的评论散见于他的著作、文章及讲话稿中。本文的宗旨是,对郭沫若先生此方面研究的思想倾向、评论方法和它们的学术价值、影响等,加以归纳评说。郭沫若先生首先是一位革命者、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然后才是学术的巨擘,所以他的学术活动,始终贯穿着批判的精神。他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研究,同样也鲜明地体现了这种精神。在研究古代诗歌时,郭沫若先生十分注意用思想的利斧,去剁开诗歌表面的硬壳,还诗歌以本来的面目。例如他告诫人们:“《诗经》一书为旧解所淹没……旧解的腐烂值不得我们去迷恋,也值不得我们去批评。…  相似文献   

14.
魏建 《东岳论丛》2023,(3):29-34+191
王富仁不仅对郭沫若做过很深入的研究,而且他的学术成果具有很高的文学史/文化史研究的启示意义和学术史价值,学界至今没有对他的郭沫若研究做专门的评述。王富仁对郭沫若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1.他以高水平研究成果对郭沫若研究起到了加持和推进作用,遏制了当时郭沫若研究“滑坡”的态势;2.作为鲁迅研究的旗帜人物,他对郭沫若及其创作的客观认识,对扭转“以鲁视郭”的偏向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3.他对郭沫若诗歌的研究真正走进了郭沫若诗歌世界,对其文学史价值和历史局限都有独到的学术发现。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是发轫于五四运动的一代文化伟人和文学巨擘。周恩来同志曾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十六日重庆《新华日报》刊出的《我要说的话》一文中,正确地指出:“他的创作生活,是同着新文化运动一道起来的,他的事业发端,是从五四运动孕育出来的”。郭沫若的五四时期作品,是五四运动的产物;这些作品以独特的狂飙突进的气势和革命浪漫主义的格调,明确地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时代精神。研究这一时期郭沫若的思想和作品,对于我们了解五四运动在文化战线方面的业绩,对于我们全面研究郭沫若思想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由中华全国日本哲学学会和山东大学联合主办的一九八四年日本哲学学会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十二月一日至八日在济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七十多名日本哲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五十二篇。这次会议的两个中心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本的传播和中日两国的哲学思想交流。关于第一个议题,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日本是亚洲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国家之一。日本进入近代后,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马克思主义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并在某些方面有所发展。多数同志认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本的特殊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会、文学研究会、历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和全国文联共同发起的郭沫若研究学术座谈会,1983年5月23—27日在北京举行。 为把全国郭沫若研究的队伍组织起来,更好地推动研究工作开展,在会议期间,经与会代表协商  相似文献   

18.
翦伯赞同志是一位治学谨严、论著宏富、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史学家。他在史学研究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里就我对翦老的治学精神的了解,作一简要介绍。(一)翦老研究历史,主张理论、史料并重,也很重视对文章的撰写。在这三者之间,他更强调对理论的学习和运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资料是重要的;但是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更为重要。没有马列主义理论的指导,决不能在科学研究中作出任何创造性的成就。”翦老自踏上史学战线以来,一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己的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八年八月二十二日,中国哲学思想史家杨荣国同志因癌病不治逝世了! 杨荣国,湖南省长沙市人。一九二九年在上海群治大学毕业后,在长沙任中学教师。抗日战争前夕参加革命,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期间,他读到了毛泽东同志的《辩证唯物论提纲》(油印本),懂得学术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一九四○年,他在桂林发表的《中国古代唯物论研究》,和一九四六年在重庆发表的《孔墨的思想》两部著作,是他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哲学思想史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八年六月十五日早晨,电波突传郭沫若同志在京逝世的噩耗。“呵,郭老死了!”我悲痛得再也说不出第二句话。郭沫若同志是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优秀的历史学者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但他一生伟大的战斗生涯,实在是从诗的领域开始的。他是中国新诗歌的旗帜。当“五四”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的时候,他以他的横厉无前的笔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