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2.
戈尔丁小说以关注人性和对非人性的独特视角,并通过对象征体系的外化,使之在西方现代派作家中独树一帜。其作品以犀利之笔,在善恶格局中聚焦于非人性;叙述世态人情中人性的缺失;对生死存亡之际的人性恶进行曝光,从而传达其独特的人性观——“人性本恶”。  相似文献   

3.
在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中,他用幽默风趣、轻松活泼的语言刻画了很多女性人物,她们身处金钱万能的时代,虽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和贫穷的困扰,仍顽强、积极、乐观地坚持着.她们对待爱情的执著和奉献令人感动,尤其值得当代读者深思.但她们往往缺乏反抗精神,一味地忍耐,无法摆脱堕落或毁灭的命运,这也正是欧·亨利作品的局限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文本为切入点,从爱情与革命、爱情与理想、爱情与人性三方面阐述了1980年代小说中的爱情故事所承载的意识形态内涵。爱情与革命回到了上世纪40、50年代的革命爱情故事的叙事模式;爱情与理想是爱情与革命的另一个版本,按照美好的社会理想来选择爱情;爱情与人性借爱情故事表达对历史理性、现代文明、欲望的认同与困惑。爱情不再承载意识形态之后,它的审美魅力也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5.
女革命家·女作家·女性形象——三个视角看秋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瑾是我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从女革命家、女作家、女性形象三个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秋瑾的一生,旨在聚焦其独特的人生价值,解构传统的社会观点,通过社会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践,缅怀秋瑾英雄的一生.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人性的本质、道德的作用等方面来分析政治生活中存在腐败的原因 ,以及根治腐败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小说从女性生命本体出发审视女性自身的弱点,侧重从深层剖析女性在传统意识熏染下变异的灵魂,从而试图解析造成女性悲苦命运的内因,探求阻碍女性自我发展的因素。这种带有强烈的女性本体意识的创作深化了五四时期女性文学觉醒的内审意识,对以后女性文学探索女性自身发展道路有着不可忽略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8.
埃德加·爱伦·坡在作品中对女性的奇异刻画巩固了他作为“神秘恐怖的奇异故事的缔造者”的名声,其作品中许多轻妙脱俗的女性常常经历恐怖的死亡,她们或被活埋,或被损毁,或遭受精神吞噬。文章根据自体心理学相关理论证明坡是一位自恋型人格障碍者,其自恋型人格由他幼年时的创伤性经历引起,并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他的女性短篇小说如《贝蕾尼斯》、《莉吉娅》、《莫瑞拉》、《厄舍古屋的倒塌》都是他自恋心理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白先勇的小说,以擅长刻画女性形象而蜚声海内外。其中,关注女性命运,尤其是表现在历史场合中女性心灵深处的痛楚与伤感,是白先勇小说创作的突出倾向。白先勇以他独特的叙事方式,将时代的变幻与动荡在女性的生活起伏中表现出来,唱出了一曲曲凄婉的女性命运的悲歌。  相似文献   

10.
杰克.伦伦笔下,写出了平凡女性的坚毅勇敢,善良女人的纯洁高尚,资产阶级女性的虚伪庸俗。对杰克.伦敦笔下的女性进行剖析,可以揭示出作者对女性的认识与理解的渊源,以及从中流露出的对爱的渴望与向往。  相似文献   

11.
在海峡两岸女作家的笔下,女性情人形象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痴情女子,深陷感情的漩涡难以自拔;二是欲望女人,或为释放性欲而放纵自己,或因金钱、权势而出卖青春和肉体。此外,还有一类事业有成的女性,仅仅为了弥补感情的寂寞空虚而不得不去做情人。尽管这些女性性格各异、境遇有别,但是大多数都是依附于男性,缺乏独立意识。在她们身上,既反映了女性精神成长历程的曲折性和艰难性,也展现了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2.
池莉的新写实小说在平静的外表下表达着对笔下人物的温情关怀,从民间化叙事角度揭示出当代平民生活的生命本真状态。这些新写实小说是作者对现实人生的真实感悟,是作者用心灵体悟到的一种被种种现代传媒、主流意识话语所冲淡和遮蔽的人性现实。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小说的人性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学史上 ,致力于人性探索的作家中 ,张爱玲是其中一个。在四十年代的“孤岛”上海 ,张爱玲的小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她的笔触 ,直抵人性深处 ,对人性的假、丑、恶 ,做了酣畅淋漓的挖掘和表现。本文即从这个角度 ,剖析了张爱玲的小说内涵及她对现代文学作文题材的开拓。  相似文献   

14.
香港女作家的婚恋小说写出了对美好爱情亘古有之的追求在当今社会中的深刻失落,从现实题材到另类浪漫故事,无不表现了现代人深重的爱情危机感.两性关系中爱情的缺席使得爱情婚恋小说这一强劲的文学传统陷入了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小说家帕特里克·怀特的小说<风暴眼>讲述了一个女富翁亨特太太在弥留之际与自己儿女抢夺财产的矛盾冲突.文章通过她与子女的关系以及她的生平,分析了亨特太太自私、冷漠的个性,以及对金钱贪得无厌的丑恶人性.  相似文献   

16.
四十年代小说中人性话语的叙述由于战争的影响从战争初始阶段的隐匿逐步转向积极干预现实,这种呈现的方式的转换既承续“五四”关于人性话语问题讨论的精髓,又在此基础之上有了更为深广的延展。同时,由于政治力量条块式的存在,对战争的体验与经验使得对于战争初期统一文学制式的认识逐步消解,文学有了对不同政治力量的服膺或是反抗而产生的对于人性问题关注的不同,进而呈现出的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17.
九十年代的都市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市场经济冲击下的中国都市生活.这类小说中的情爱叙事则细腻地展现了都市人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婚姻和爱情的理解与感悟.在这些小说中,奔涌凹凸的欲望之流构成了叙事的主要线索和内在推动力,而其对于婚姻秩序的颠覆与向纯洁爱情的回归同时存在.本文旨在通过对若干文本的解读,探寻九十年代都市小说对于两性情感的把握与开掘及其所反映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8.
欧·亨利短篇小说以人性作为主题,引起读者广泛的共鸣。欧·亨利小说一方面歌颂人性美,一方面批判违反人性的假丑恶。在这些表现人性主题的篇章中,作家把二者巧妙地揉和在一起,两者映衬,强烈对照,使作品显示出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以往,研究者习惯称六朝为个性解放的时代,并以此为前提来观照此期的婚恋小说,而忽视了礼法观念与婚姻制度等诸多社会思想文化的作用,有失偏颇。六朝的婚恋小说应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综合起来研究才能合理解释它的产生及其诸多特点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0.
池莉小说的爱情观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池莉小说爱情观的评论性文章大都将其归结为"不谈爱情",即只谈物质生活中的现实法则,而不谈精神层面的所谓爱情。但笔者以为池莉不仅谈论爱情,而且有她独特的见解。即:认为"上天好像并没有安排爱情。它只安排了两情相悦";"有一种办法可以保持男女两情相悦的永远。那就是两人永不圆满,永不相聚,永远彼此牵不着手。即使人面相对也让心在天涯,在天涯永远痛苦的呼唤与思念。""两情相悦"且"永不圆满",这就是池莉认定的在俗世中存在的所谓爱情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