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怨诗是唐诗的精华,诗人寄情于宫怨,拟古乐府仿写,表达了对宫女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除了表达原有的失宠幽怨与希翼复宠的宫怨意味外,借古讽今与借宫怨以自况两层含义较为明显。而其他不入乐府的宫怨诗,其本旨即是借宫怨所包含的君妃关系以寄寓诗人君臣遇合的感慨。  相似文献   

2.
唐代音乐诗综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代诗人对音乐艺术的关注与参与,其中一个重要方式即是创作了大量的歌咏音乐的诗篇。音乐诗是唐诗的一个分类,它所显现的多种文化内涵与审美属性是其它类别诗不可替代的。通过对唐代音乐诗的创作实践与文化蕴含的观照,可以获得音乐诗在文学史、文化史演进过程中的独特文化价值,及其值得后人思考的若干文化启示  相似文献   

3.
王娟 《江西社会科学》2007,(10):115-117
宫怨诗定义一直比较模糊,容易与宫体诗、闺怨诗、宫词混淆,本文拟通过对宫怨诗与宫体诗、宫怨诗与闺怨诗、宫怨诗与宫词的比较来明确宫怨诗的概念。通过比较,本文认为宫怨诗滥觞于《诗经·小雅·白华》,正式出现于西汉,兴盛于唐代,一直延续到清代,主要反映了古代宫女幽闭深宫的痛苦和衰怨,语言含蓄蕴藉,多具文采。  相似文献   

4.
论唐代宫怨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诗苑繁荣.抒怀言志,山水田园,边塞讽谕之作自不必说,宫怨诗的创作也呈现出活跃发达的景象.就从《全唐诗》统计,标题为“长门怨”、“婕妤怨”、“雀台怨”、“昭君怨”、“旧宫人”、“宫人斜”等的宫怨诗,共有300余首.若加上宫词中属于宫怨性质的和以宫怨为内容而不标明宫怨的诗,唐代宫怨诗至少达到500首.许多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杜牧、刘禹锡、李商隐等,都写下了不少宫怨佳篇.“宫怨”这一题材,并非唐人的独创.早在齐梁以前,民间已出现官怨性质的乐府诗.但是象唐代这样有众多诗人参与制作,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却是任何朝代都没有的.鉴于此,笔者试图  相似文献   

5.
综观众多唐代女性诗人的送别诗作,殊不同于男权视野中的送别情感表达,往往意味深长。既有惜别中婉美的情爱诉说,亦有恨别中凄美的情爱故事,更有悲别中动人的亲情乡情,以及吟别中敏捷的才思文采,反映了唐代女性的话语心声和妇女各阶层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6.
以郑珍为代表的沙滩文化闻名遐迩,但沙滩文化中女性的文学创作却少有人关注.郑珍之女郑淑昭嫁与郑珍弟子赵廷璜,赵家特殊的文化氛围孕育了以郑淑昭为首的闺媛诗.婆媳两代的诗歌创作均有诗集流播,并以她们独特的诗歌成就在晚清贵州文化史上造就了一个奇迹,因而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唐代姹紫嫣红的诗坛中 ,边塞诗历来备受推崇 ,而边塞特有的地域文化形成的边塞乐舞诗更具有特殊的韵味和魅力。这与唐代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 ,无拘无束的自由精神和宽容博大的审美意识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许智银 《中州学刊》2007,(4):205-208
唐代送别诗的结尾往往是诗人着力用心雕琢的一笔,蕴含了诗人最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表现是复杂的,可以分为“盼见问归”、“伫立怅望”、“长忆相思”、“想象追随”、“劝慰勉励”和“祝福规劝”等多种表现。唐人送别诗的结句大都如空谷余音,不绝于耳,令人赞叹心仪,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及生活告别语,形成了送别诗独具特色的结尾艺术。  相似文献   

9.
谢朓是南朝齐梁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他的山水诗在继承谢灵运诗歌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转变和扩充山水诗的内容,注入了更明晰的主观情感,转变了审美的视角,具有独特的审美时空组合,达到了情景相融的艺术效果,把山水带入了世俗的生活,形成了清丽淡雅的诗风。在永明体诗歌方面,谢朓诗具有了普遍抒情的意义,推动了诗歌向近体诗的发展,对诗歌发展在整体的风格与境界,以及具体的艺术技巧等方面都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论述了《诗经》中划分怨刺诗一类的合理性 ,并对某些文学史本在《诗经》内容划分上的偏颇进行了批评 ;怨刺诗都是些“变风”、“变雅”的作品 ,因作者不同 ,其内容也有很大差异 ;怨刺诗都具有很强的批判现实精神 ,是些尽善尽美的作品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梁晓霞 《兰州学刊》2010,(10):140-142
一般认为,盛唐宫怨诗达到了宫怨诗的极致,从而将唐代宫怨诗推向了历代宫怨诗的顶峰。笔者以为,唐代宫怨诗在初、盛、中、晚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的新变风貌,正是这些不同的新变风貌共同成就了唐代宫怨诗,使其成为后世永远无法复制和无法逾越的一座高峰。文章尝试呈现唐代宫怨诗在初、盛、中、晚各个阶段的嬗变状况,并试图从文学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宫廷仕女画的启发等角度揭示其原因;也兼论唐代男性写的宫怨诗与女性写的宫怨诗在情感心态上是以怎样的方式达成了默契。  相似文献   

13.
“诗可以怨”与“怨而不怒”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凯 《文史哲》2004,(1):119-123
"诗可以怨"和"怨而不怒"是儒家诗学中两个相互联系的重要命题,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前人与时贤对这两大命题的单独研究已有很多成果,尤其是钱钟书先生《诗可以怨》一文,对前者的分析已到了鞭辟入里的地步。然而迄今为止,却很少有人将二者联系起来分析。事实上,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漫长岁月中,"诗可以怨"和"怨而不怒"这两个命题有着相反相成而又错综复杂的关系,单独分析固然重要,却难免以偏概全。这就需要我们从儒家元典的材料入手,合理说明这两个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揭橥其背后所隐藏着的"怨"之文化的整体意蕴。  相似文献   

14.
宫怨诗是我国古典诗坛的传统题材,主要抒发深宫女子的愁情怨绪。它萌芽于先秦,成熟定型于汉代,在魏晋六朝得到持续发展,至唐而大盛。《诗经》中的《绿衣》《白华》是宫怨诗的滥觞,汉代班婕妤的《怨歌行》是第一首较成熟的宫怨诗,在宫体诗兴盛的梁陈时代,宫怨诗受其影响,带有几分香艳色彩。  相似文献   

15.
"诗可以怨"具"怨刺上政"和"舒心志愤懑"两个向度,虽正统思想重在"中和",但钱钟书先生仍指出了经学家的异端看法,列举出从何休以来刘勰、钟嵘等人对"可以怨"思想的发展。而韩愈对怨诗的肯定,可看作是唐代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标志,白居易所论也与之相辅。若不包括讽谕诗及宫怨、闺怨等诗,因唐代特有的政治、社会生活及所行制度,使得怨诗有了各自的生成机制。唐人的怨诗主要可分为四类:怨战、迁谪、落第、离别,它们多是以真情动人的好诗。  相似文献   

16.
论刘禹锡贬谪诗中的“骚怨”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铁峰 《船山学刊》2001,(2):121-126
刘禹锡是中唐一位有重大影响的诗人,在其23年的贬谪生活中,创作了大量的贬谪文学作品。在作品中或直接地表达对当局的讥刺,或借助于南国风物民情表达心中的忧怨,表现出了鲜明的“骚怨”倾向。同时,后期创作的民歌风味的作品中,又超越了“骚怨”的浅层表达,成为贬谪文学创作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17.
怨歌行     
新裂齐统素,鲜洁如霜雪①,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②。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叔夺炎热③, 弃损筐苟中,恩情中道绝④。 【说明】 这首诗用扇来比喻女子。扇在人需要时就“出入君怀袖”,不需要时”弃损筐筒”。旧时代有许多女子处于被玩弄的地位,她们命运决定于  相似文献   

18.
于永森 《船山学刊》2009,(3):123-125
孔子“诗可以怨”的诗学思想是“豪放”这一美学范畴生成的坚实基础,对“豪放”的研究长期以来基本上局限在词学的领域之内而未顾及此基础,导致不能窥见其全面而丰富的美学内涵,造成了词学史上对它的排斥态度。这种情况的发生,和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支配下的诗教思想“温柔敦厚”是分不开的,它其实是偏离了孔子诗学所提倡的“中和”之美的一种片面的诗学发展方向,尚婉约而斥豪放,不过是它在词学领域中的一种体现而已。但对“温柔敦厚”的彻底清算,则还要等到二十世纪前半叶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与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同步前进的诗歌流派.它的历史行程像战争本身一样艰苦卓绝,它所构造的艺术天地,又像战争时期的社会生活一样丰富厚重.作为一个文学艺术流派它在诗坛上坚守的时日之久,它的诗人队伍之壮大,它的艺术实践、理论探索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之密切,以及它的美学追求之开阔与坚定,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的全部艺术活动,构成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生活的一部“诗的史”与“史的诗”.这个流派就是“七月”诗派.  相似文献   

20.
在严羽所谓“盛唐诸公”中,岑参年岁特晚。他生于开元三年(715),到安史乱爆发的天宝之末,恰进四十强壮之年,这正值他一生最为意气风发的时代,可惜便匆匆结束了。不过,从这时到大历四年(769)他卒于成都客舍,仅得十又五年,更其短暂。所以他基本上属于开元天宝那被李白歌为“国容何赫然”的鼎盛时代。那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