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日本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右倾民族主义表现出体系化、大众化的特征。它可以被分解为三个层面:与新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相结合的民族主义政治观、文化教育领域的右倾民族主义思潮和大众层次上的民族主义情绪。民族主义右倾化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反动、和平主义思潮在冷战结束后失去了社会基础、国民的世代交替等。因此,日本的右倾民族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争当政治大国,积极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扩张军事实力,修改宪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 相似文献
2.
1922年华盛顿会议以后,各国对未加限制的辅助舰投入了大量的财政预算,辅助舰的无序扩张增长,表明军备竞赛仍在继续。为裁减军备在1927年6月召开的日内瓦海军裁军会议也因英美矛盾而以失败告终。后英、日、美、法、意五国同意1930年在伦敦召开海军会议。伦敦海军会议于1930年1月21日开幕,会期持续了三个月,最终于4月22日在伦敦签订了海军条约。条约不仅对辅助舰作了相关的规定,也对主力舰的替换舰龄作了规定,所以本条约可以看作是1922年华盛顿会议所签订的海军条约的补充。在此期间,日本国内政治势力围绕伦敦海军会议上议题也展开了争论。 相似文献
3.
不平等税权 ,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源之一。中国的有识之士及广大民众 ,一直为摆脱这一不平等、不公正的待遇而斗争。北京关税特别会议是继华盛顿会议之后中国在恢复关税自主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一次国际会议。 192 2年华盛顿会议上 ,以挽救中国财政危机为由 ,美国迫使包括日本在内的与会各国以废止厘金为条件同意征收值百抽 2 .5的关税附加税 ,并同意专门召开会议讨论中国的关税自主问题。于是 ,关税特别会议以恢复中国关税自主 ,讨论附加税的实施以及细则为目的而召开。作为对历史的经验总结 ,日本在北京关税会议上的所作所为 ,是应当… 相似文献
4.
日本政治体制改革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发展史告诉我们,不同制度之间的相互借鉴与渗透,在政治文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模仿并不等于简单移植,不同民族的政治借鉴会出现种种复杂情况。本文从日本民族的一些根本特点出发,结合美国政治体制和民族性上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两者的异同,力求从长远角度探讨日本政治体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政治资金的视角,概述了“1955年体制”形成与崩溃的原因,并着重对冷战后日本政治资金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新的制度框架下,政治捐款的减少与政党交付金的导入,是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政治资金收入结构最显著的变化;同时,在冷战后日本政党体制的转型过程中,现存的政治资金制度仍是有利于执政的自民党的,但政治资金制度的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非法行为,必然导致朝野政党间的抗争不时加剧。 相似文献
6.
泡沫经济与日本政治文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泡沫经济引发的种种社会现象,特别是政治文化方面的变化,促进了日本学界对当代日本社会的新一轮探究。从“日本孩童资本主义”的定性到“日本异质论”,从对“日本奇迹”的质疑到对“日本模式”的否定,日本国家的现实及其走向似乎又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实际上,学界所说的日本政治保守化倾向是由其国家发展战略的外向性和大众意识的内向性特点所构成的。泡沫经济的崩溃,不但加速了日本社会的结构疲劳,更扩大了社会思潮的混沌 相似文献
7.
集团文化心理与战后日本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文化的集团性特点几乎已为人们所公认。谈到这种文化特点与现代化的关系时,人们往往注意到战后日本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忠诚心、企业工会或社会生活中相互依赖的共同体意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学报》2016,(7)
影响战后日本对华政策的政治原因有三:日美同盟、派阀政治和中日互动。日美同盟是影响战后日本对华政策的结构性原因,也是基本的国际背景,它决定了战后日本对华政策由敌视变为和平友好,再进入合作,最后出现防范和对立的过程,是日本对华政策制定的前提。自民党的派阀政治是战后日本对华政策的国内政治原因,亦即内在原因,它决定了战后日本对华政策由于不同的派阀执政而经常出现摇摆的现象,是日本对华政策变化的内因。中日互动是由两国围绕争端焦点而表现的不同反应所引起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有时是良性的,有时是恶性的,良性互动使得日本对华政策比较理性,恶性互动则使得日本对华政策比较僵硬,它是日本对华政策思考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9.
一 1976年,日本总理府以“一般说来,你家生活水平如何”为题,进行一年一度的国民生活意识调查,调查分6个档次,要求每个被调查者根据自己家庭生活状况的自我感觉,将判断结果填于表中。调查结果是:认为自己属于上等生活水平的占1%,中上等占8%,中中等占60%,中下等占22%,下等占5%,不清楚的占4%。如果把中等的上中下3个部分加起来,认 相似文献
10.
对战后日本政治保守化问题,应作为一个过程来全面把握。战后日本政治保守化,经历了四个高潮:(1)1951年旧金山片面和条约签定后,美军结束了对日本的军事占领,大批被解除"褫夺公权"处分的战前政治要人纷纷重返政治舞台。在1952年10月举行的众议院选举中,解除褫夺公权处分的人大量当选,使保守党议员在众议院超过总议席数的2/3。在战后第一次保守化高潮中,保守政治力量在政界确立了对革新力量的绝对优势地位。(2)1960年以社会党为代表的革新力量所支持的"反安保斗争"以失败告终,从此,群众性的政治斗争走向低潮。日本政府成功地把… 相似文献
11.
论战后日本政治多元化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郭定平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实现了经济腾飞,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而且在政治的权力关系、结构形式和决策模式方面也经历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实现了政治的革故鼎新,从而步入了政治多元化的轨道。多元政治强调介于国家与个... 相似文献
12.
日本人的社会秩序意识与政治行为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人的社会秩序意识与政治行为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崔世广政治活动是政治社会的成员解决纷争、调整对立、维持社会秩序的基本社会活动。人们在从事政治活动时,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但从深层次上持久作用并规定着人们的政治活动和行为方式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英国基督教伦理学研究学会(British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Christian Ethics,SSCE)2006年年会将于8月23~27日在牛津大学的沃德姆学院(Wadham College)举行.这次会议将由欧洲伦理学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Ethics)与英国基督教伦理学研究学会共同举办.会议旨在探讨当今政治伦理学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国际秩序.会议邀请各学科的伦理学领域的研究者来讨论与主题相关的政治伦理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正>一、国外研究动态及理论观点长期以来,日本国内的政治学研究在方法论上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技术操作上的西方化,一条是话语理念上的本土化,这种趋势在2019年得到充分显现。所谓"技术操作上的西方化",指的是日本的政治学研究对于政治学新理论的接纳程度相对较高。比如,随着西方政治学研究的日益社会科学化,政治学和数学、统计学等自然科学出现了交叉,从而诞生出运用数学形式和统计学方法对政治现象进行定量描绘或定性分析的新学科,即计量政治学。进入大数据时代以后,计算机技术在计量分析上的应用使得计量分析处理数据的效率产生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日本政治结构的演变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9月11日举行的日本众议院大选,出现了自民党大胜的结局。日本政治结构出现了新变化,“一党优位制”以“2005年体制”的形态得以重现,首相的决策地位进一步提高,自民党强行通过法案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未来几年内这一局面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在新的政治结构中,日本的周边外交是否将更趋强硬?这一点成为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6.
法西斯主义在政治上突出表现为独裁专政。这是法西斯主义政治的本质特征。日本法西斯主义也是如此。它主要是以军部势力为核心力量,以军部独裁为主导形式的法西斯主义专政。我们称其为军事法西斯主义政治独裁。本文拟通过日本军事法西斯主义政治独裁的历史过程和各方面表现,对其进行历史的分析,阐明日本军事法西斯主义政治的历史实质。 相似文献
17.
18.
论明治初期日本政治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明治初期日本政治改革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武寅明治初期,从新政府颁布《政体书》,实行太政官制,到1885年改太政官制为内阁制,在这18年里,政治体制的改革进行得极为频繁。改革的内容,一方面是行政机构与行政权力的不断膨胀,另一方面则是立法机构与... 相似文献
19.
当代日本政治中的民族保守主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日本政治的“1 955年体制”确立后,就总体而言,直至80年代初期,自民党政权基本坚持了吉田路线,即“重经济、轻军备”、在日美同盟体制下谋求日本和平发展的路线。这是战后日本保守主义政治的最主要的反映。此所谓“保守主义”,与革新主义相对立,亦与自由主义相区别,主张维护资本主义的传统理念和价值观,在资本主义的框架内通过改革谋求发展。自民党在1 96 0年党大会通过的《保守主义的政治哲学纲要》中阐明,“保守主义既具有维持的性质,又具有改良的能力,协调地进行保守和改革”,强调中庸精神和民主主义,在凯恩斯经济理论指导下搞所谓的“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