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 0 3年 3月 18日 ,渝西学院、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教学科研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重庆市大足县宝顶山隆重举行。与此同时 ,渝西学院、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合作委员会以及渝西学院大足石刻研究所宣告成立。渝西学院、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合作的指导原则是 :优势互补 ,互惠互利 ,协同创新 ,共同发展。双方合作的具体形式 ,一是乙方 (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 )作为甲方 (渝西学院 )的教学科研基地 ,与学院共同为国家培育人才 ;二是甲方成立渝西学院大足石刻研究所 ,与乙方共同参与对大足石刻在人文、艺术、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渝西…  相似文献   

2.
大足石刻艺术属于宗教艺术范畴。瑰玮奇崛之美在大足石刻中有着极佳的生成、生长以至不断壮大的艺术土壤。瑰玮奇崛之美与其他诸美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丰富并支撑起了中国石窟艺术史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众美悉备的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3.
人类長存的真理,便是永不放弃交流——文化的交流和精神的交流。能够告拆我們這個真理、并使我佣深深感動的地方,就是被我們稱作“人類文化聖地”的那一個——人類的大足石刻,永遠的大足石刻!  相似文献   

4.
重庆石刻文化丰富,除了著名的大足石刻造像以外,还有很多寺庙的石刻也值得关注,这些寺庙的石刻造像文化与大足石刻有着某种关联,其摹仿、延续和传承性也不容忽视,从而应引起广大人士对重庆罗汉寺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大足石刻是最具代表性的宋代石窟艺术,它集建筑、舞蹈、美术、音乐等元素于一体,既受宗教仪规和量制的限制,又受时代精神、审美趣味和风俗礼仪等因素的影响,是宋代造型艺术的代表。深入研究大足石刻所蕴含的舞蹈造型,不仅可以挖掘重庆本土的舞蹈资源,丰富大足艺术研究舞蹈领域的薄弱,同时对研究宋代舞蹈的审美价值及史学意义大有裨益。文章以大足宋代石窟中的"六师外道谤佛不孝"、"春龙起蜇图"及"帝释天与阿修罗战"三座石窟舞蹈造型为例,运用形式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文化人类学等方法,挖掘大足石刻中舞蹈形象特征、语汇表达、表现形式及艺术审美取向,从艺术遗产、艺术创作的角度研究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伍振 《百姓生活》2014,(3):63-65
为了一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重庆大足石刻,我们来到距离重庆市区160公里的郊区大足县.去观赏那独特的摩崖石刻,感受那博大精深的佛宗禅意。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它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大佛湾摩崖造像最为著名,足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因时间关系,我们只参观游览了宝顶山大佛湾的摩崖石刻。  相似文献   

7.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足宝顶香会历史悠久,其宏大的朝圣规模、精深的佛教文化和独特的民俗事象水乳交融,与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相得益彰,是我国庙会的一道丽景。从民俗文化视阈探讨大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开发,相比单纯的旅游规划,更侧重于民俗文化传承保护和开发并进,绝不为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而损害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8.
大豐大足,鐘靈毓秀,孕育古老文化;精鑿细刻,三教合流,吞吐千年文明。大足石刻,一部中國哲學、宗教、藝術史話,一片誘發奇想的浮雕世界,一份過去献给未来的豐厚禮物。它延續了中國石窟藝術的發展轨迹,歷經千年宛然鮮活。它不僅是地球上一個美的地區單元,更包含了自然史和人類史某些重要特徵的區域。宗教的精粹、藝術的典範,傳遞着人類永恒的文明。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明代的巴渝佛教,是一个转型期的佛教,即从大足石刻所代表的密宗时代转向了禅宗的时代。楚山绍琦在巴渝山峦传播禅宗,广招弟子,对巴渝佛教的贡献是非常大的。通过研究楚山绍琦与巴渝佛教的关系,可以看见,棠城(大足)的佛教在宋明二代巴渝佛教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民间流传的“上朝峨眉,下朝宝鼎”的传说,形象地说明了大足石刻对巴渝佛教的影响,以及它在巴渝佛教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0.
若說大足石刻寶藏是我國藝術花園中独樹一幟的奇葩,石門山石刻則是其不可或缺的一片花瓣。位於大足縣城東石馬镇新勝村的石朗山石窟,因山巅有雨巨石造型奇特,夾峙如門,如同護衛着遠離红塵俗世的寶藏而得名。石門山石窟早在1996年就被國務院公布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多年來“養在深閨無人識”,大好天颜讓世人無缘得見。  相似文献   

11.
大足"孝道"石刻研究方法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系统论新法研究大足"孝道"石刻———乍观此一命题,令人忍俊不禁。一为现代全新科研成果,一为古老世界文化遗产,二者风马牛不相及,何来"运用",何来"研究"?然细一揣摩试恰切中时弊,使大足石刻"孝道"石刻之研究遂成统一完整系统,避免重蹈机械割切,过于单一零碎之旧法,使之曲径通幽而步入另一洞天,自忖乃有识之举。  相似文献   

12.
人体造像在大足石刻艺术中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有着极富时代特色的个性表达.大足石刻人物造像所呈现出来的审美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主线却是人体美的含蓄表达,具有哲学和宗教文化的色彩,是一种诗意化的呈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足石雕的传承群体为调查对象,运用参与观察、访谈等田野调查方法,并查阅《大足石刻铭文录》《石刻考古录》等文献,在对大足石雕技艺传承现状和传承群体生存现状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大足石雕技艺传承和保护困境进行了反思。本文认为,大足石雕传承群体生存困境,实质是文化与权力的二次建构,以及这种双重建构加之于同一对象的矛盾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山城多胜景,曲径通幽处。 沿着盘山公路进入重庆市大足文物景区,只见石奇峰秀,飘逸逶迤,一尊尊造型逼真、气质浑厚、丰满圆润的石刻造像於峭崖陡壁上依势而出,或卧或立,或群居或独处,姿态迥导、眉目生情、仙气飘飘,整个景区雄浑壮观、瑰丽堂皇。 1999年,大足石刻荣列《世界遗产名录》,景区获“全国文物文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景区内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能把如此博大精深的文物窦库治理得如此卓有成就,作为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
大足石刻是佛教造像艺术中国化过程中的杰出代表。许多造像“故事”展示了我国传统的哲学观、文化观以及养身观。大足石刻《牧牛图》用“连环画”式的图像故事,不仅演绎了佛教的禅悟过程,而且阐释了体育健身之 “调心”“收心”“放心”“放松”的过程。我们从体育养身的视角审视《牧牛图》,可以看到其对人修身养性、增强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人通过“牧牛”式的修炼方式最终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最佳生命状态。  相似文献   

16.
大足石刻书法是大足石刻的有机组成部分,真、草、行、篆、隶五体完备纷呈,北碑、南帖融会贯通,民间书法、名家书法交相辉映,其创作、批评与审美艺术以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神秘的宗教和古老的书法赋予了独特的思想内涵,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足石刻书法是大足石刻的有机组成部分,真、草、行、篆、隶五体完备纷呈,北碑、南帖融会贯通,民间书法、名家书法交相辉映,其创作、批评与审美艺术以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神秘的宗教和古老的书法赋予了独特的思想内涵,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创新不足且脱离魔幻类型的空间叙事诉求是中国魔幻电影取材传统文化由来已久的问题。以个案研究法探索遗产空间与魔幻电影空间的关联、融合的价值与路径,可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与方向。幻想性和宗教色彩是大足石刻与中国魔幻电影的内在关联,也是他们能够彼此融合、互相借力、共同发展的基础。而依循空间叙事逻辑,对大足石刻进行局部或整体的魔幻改写,是二者走向融合的切实路径。时至今日,仅有长城、秦始皇陵、福建土楼等少量空间类文化遗产于魔幻电影中明确呈现,需要更多的相关研究和创作实践去改变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19.
巴渝文化源远流长 ,巫山原始文化、巴族巴国文化、三国文化、丰都鬼文化、巴渝竹枝词民间文艺、大足石刻艺术、宋末抗元军事文化、明玉珍大夏文化、辛亥革命文化、陪都及红岩文化等构成了巴渝文化的完整系列。  相似文献   

20.
廢棄千年的絲綢古道,昔日繁華已被黄沙掩埋;留下精美绝倫的繪書、雕刻和文字——她就是壯麗而神奇的敦煌石窟。幾百年後,在長江流域,崛起了又一座燦爛迷人的石窟,與敦煌遥遥相望——她就是瑰麗而内蕴的大足石刻。兩座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人類的文化遗産,一南一北互相辉映,有“北敦煌,南大足”并稱的美譽。由於地理位置和開鑿時代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