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现代中国画史上,张大千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他的才华,不仅表现在绘画题材上,山水、花鸟、人物、走兽、神佛,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精;而且表现在他善于吸收历史上各家各派的艺术营养,“曾经我眼即我有”,他不仅说到,也确实做到了学谁像谁,可以乱真;难能可贵的是,还表现在他能集传统之大成,又能跳出传统,以西方抽象绘画技法创泼墨泼色之新风。 张大千尽管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全能画家,但是能代表他最高艺术水平的作品,应该说,还是山水  相似文献   

2.
正厨艺更在丹青上张大千是丹青巨匠,在当世与齐白石并称"南张北齐"。徐悲鸿对他更是推崇:"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二十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少有人知的是,丹青圣手张大千也是赫赫有名的美食大家,而且是厨界高手。张大千既爱吃,又懂吃,这两条是判断美食家的重要标准。什么叫"懂吃"?不仅要知晓一道菜的做法渊源,还要深谙这道菜的食材特点,并知道去哪个菜市场能买到,还要能下厨做出来——算得上全科素质。  相似文献   

3.
正台湾著名作家刘墉,不仅善于写作,还擅长绘画。他的书,居台湾畅销书作家之冠,而他的画,也频繁获奖。有一年,他的画参加台湾当代名家画展,被邀展的作品有张大千、黄君壁等著名画家的作品,而能参加此次画展,也证明作品是很有实力的。刘墉对此有些沾沾自喜,在展出过程中,有位关系极好的画家朋友,对他赞赏道:"你的画画得真不错,还是过去的样子。"只此一句,让刘墉很震撼。回家后,他不断地回味着朋友的话,  相似文献   

4.
董其昌是明代松江画派的领袖。他在长期体悟和绘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绘画思想。在学画方面,他主张既要学古人,也要师法造化。前人绘画虽有成法,但这并不会限制后世画家的自由,要"不合而合"。他以悟统学,强调画"须悟后可学"。这就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胸中丘壑";在技法上,他主张布局要讲究分合,用笔要明白虚实,有笔有墨,并且求势,讲究生动之韵。在画品上,他由儒入禅,尤其推崇南宗画风的平淡自然;在画体上,他则主张气韵、生机和以神体道的统一。他的南北分宗理论,则体现出崇南抑北的倾向,推崇的是南派的"文人画"、"士人气"和天趣,要求"寄乐于画",重视绘画对性情的陶养。  相似文献   

5.
钱选是南宋末年壳朝初年的画家,他恪守青绿山水画的传统,并能有所创新。文章通过分析画家的生活背景、身份,比较了钱选所作的青绿山水与他之前的青绿山水画的异同,总结了他的画面内容、境界及绘画实践对后世山水画家所产生的影响,并试图客观评价他在中国画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画家张大千羁留海外, 为世人诟病,其实张大千自有一番隐衷。1948年12月。筹备已久的"张大千画展"在香港举行.张大千带着新娶的四夫人徐雯波去了香港, 在那里迎来了1949年新年。翌年1月,内地传来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当他听到古都完好,未受  相似文献   

7.
巧思     
唐伯虎,明代杰出的画家、文学家,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相传唐伯虎曾在扇庄画扇,他技艺超群,远近闻名。一天,有个人来请唐伯虎画扇,并提了个条件,就是由他自己来命题。如果唐伯虎画得出来,他愿意出高出平常三倍的银子购扇;如若画不出来,他就自拿走三把上等扇子。唐伯虎点头同意,那个人说:"我养过骆驼,就在扇子上画骆驼好了。"唐伯虎说:"好!"说着就要下笔。那人又说:"且慢,在扇子面上画一只骆驼不行,两只也不中,画三只也  相似文献   

8.
话说吕布     
<正>中国人常说一句话:"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古时候没有电视、报刊类的宣传媒介,想捧出个"超女""超男"来是相当不容易的,基本上是靠人们口口相传,就如"马季昨晚生了个鸡蛋"的相声一般,过两个人的嘴就成了鹅蛋,过三个人的嘴就成了鸵鸟蛋,越传越大,所谓上古神话大概也是这么造出来的。吕布却不大相同,虽然口口相传之间免不了渲染夸大的成分,却是人们从实战中认识并加以分析出来的:全国的精锐大部分集中在并州、凉州,战场厮杀西凉军败少胜多,那自然是因为军中勇将众多,高手如云,而吕布却是西凉军中人人服气的第一高手,这高手中的高手自然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  相似文献   

9.
白明 《北京纪事》2009,(11):56-58
我写过一本小书——《片面之瓷》。不承想,这本书被一位“高手”看到了。这位“高手”人称“老D”,久居京师的中州人氏,既是个制瓷高手,也是个“作旧”高手。您看,我就不说他是“造假”高手,因为人家老D一开始就明说了,他手里鼓捣的玩意儿是假的!  相似文献   

10.
诗和画是两个不同的艺术品种,但王维的诗和他自己的画在美学风貌上却显示出异常鲜明的一致性。就情感内容而言,他的诗同他的画一样,经常表现出一种清幽静穆、飘缈空灵的境界和恬淡闲适,与世无争的隐逸情趣。  相似文献   

11.
老舍与绘画     
老舍爱画。他爱看画,爱积藏画,爱交画家朋友,爱看画展,爱发表观画感。从他与绘画有关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不但是画家的知音、诤友,更是一位高水平的绘画鉴赏批评家。老舍的人格和他对绘画的见解事实上影响了一代画人。  相似文献   

12.
论黄庭坚的题画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三个层次:一、黄庭坚在题画诗中发抒他论画的见解与审美趣尚,认为画家须具备人品学识,其次要讲究画的形似、技法以及笔力,方能得心应手,在形似的基础上融入情感,力求做到神似,画中有“意”有“真趣”。画之最高境界是遗形得神,出神入化,好的画应是无声之诗。二、题画诗三种写法范式。(1)就画论画,对画中之景作出恰当的描述、概括与补充,同时亦可借景抒情,略有阐发。(2)借画师之画,言我之心志,将画意加以引申与发挥。使绘画借诗的境界意趣而得到升华。(3)在题画诗中点明诗中之景乃写画景而非真实之景。三、黄山谷题画诗的艺术特色。(1)尽可能运用比喻与夸张手法去表现景物之物态。(2)炼句琢字,力求生新出奇。(3)章法布局,曲折而驰骤。(4)于诙谐风趣中寓深意。(5)议论带情韵而发。这三个层次互为映发,构成其题画诗瑰丽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3.
吴道子画水     
吴道子是我国盛唐时期一位著名的大画家,他少 年时就在河北定州城外的柏林寺跟一位老和尚学画 画。 老和尚想在寺里后殿的空壁上画一幅"江海奔腾 图",可他画了许多次都不像真水实浪。他决定带吴道 子到各地江河湖海周游三年,等画得跟真水实浪一模 一样了,再回来画这幅"江海奔腾图"。 吴道子高兴极了。第二天一早,他就收拾好行李, 跟着老和尚出发了。  相似文献   

14.
子洲画鸡     
近年来,著名青年画家王子洲画的鸡频频见於报刊杂志,深受各界好评。子洲画鸡,到底画出了什麽名堂,笔者也有几分好奇。近日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有幸与画家相识。在约定的时间,笔者来到北京通州区西潞苑50-521子洲艺术工作室,对子洲进行了一次短暂的采访…… 子洲看上去略显憔悴但他那双眼睛却分外有神,言谈举止中透著一份刚毅和洒脱。子洲是一个朴实、谦逊、祥和的人。有人说:画如其人。这一点都不假,了解了他的为人,读懂他的画就不会太难。杨列慎先生(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秘书长)看了《子洲画鸡选集》后说画家的画“不但…  相似文献   

15.
石涛的一画说主要是在禅宗影响下形成的一个重要概念,一画不是道,不是线,而是法,一切具体的法则是有为法,而一画是无为法,是最高的法,至法无法,无法即法本身,石涛强调这一无为之法,意在使画家解除一切来自于传统,概念,物欲,笔墨技法等束缚,进入到一片创作的自由境界中,所以,一画的核心是要掘发人的创造力,这一创造力是人的自性的显现,而如何使这一创造灵明自在兴现,惟有通过妙悟的认识途径才能达到,石涛的一面说,不是一个关于画法的理论,而是一种侧重于建立自性本体的理论,这一自性本体可以称为创造 本体,一画可以说是一种体物方式,一种创作原则,一种创作心境,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人生境界,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石涛在画学方面的整体看法,所以他说“吾道一以贯之。”在中国画学史上,虽然也有一画,一笔画等类似的概念,但和石涛的一画说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一画说是石涛独创的画学概念,如果说石涛有画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的中心概念就是一画。  相似文献   

16.
在摄影和图像制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画什么和怎么画成为画家们面临的严峻问题。写实绘画在摄影的进逼下走向抽象、写意、超现实;进而越出绘画的边界,走向装置、行为、影像;或者沦为摄影的附庸,走向图像的抄写。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从前那些为画家所守望的独门绝技,完全变成了公开的秘密。我几乎想象不出,还有什么东西非得由画家来画不可!既然如此,画什么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怎么画就变得更加重要了呢?是否意味着画家要从对题材的开掘转向对语言的发明?事实上,跟技术的巨大进步相比,绘画技巧和语言的  相似文献   

17.
新狐假虎威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完了之后,他把画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边放了一支笔,并在一张纸上写好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这幅画有欠佳之笔,都可以在画中标上记号。  相似文献   

18.
石涛绘画美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涛在其绘画美学专著《画语录》中,对中国画的创作经验予以概括升华,提出了“一画”论美学思想,并视之为指导画家进行审美创造的基本法则。在创作中,他强调遵法而行,但又反对泥古不化,主张“借古开今”、法为我用,以求达到“无法而法,是为至法”之境界  相似文献   

19.
李愚 《社区》2014,(23):22-22
宋徽宗喜欢书画,并且有很深的造诣。一天,他问随从:“天下何人画驴最好?”随从回答不出来,便四处打听画驴出名者姓甚名谁,匆忙中得知一位叫朱子明的画家有“驴画家”之称,即召他进宫画驴。得知被召进宫是为皇上画驴时,朱子明吓出一身冷汗。他原本是很有功底的山水画家,可同行们嫉妒他,四处造谣贬低他,说他是“驴画家”。“驴画家”的绰号并非擅长画驴所得,他根本不会画驴。  相似文献   

20.
山水画是人与自然的产物,可赋予自然与人格化,可在自然山川中陶冶人的性情,可在自然山水中净化人的心灵山水画作品"苍岩千尺秀"是画家游太行山所感而作,全画以苍劲的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突显了太行山绝壁千尺挺拔秀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