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的恰当规模以及规模与民主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西方民主思想史中的一个经常论及的话题.在源自亚里士多德的古典民主论者看来,民主仅仅存在于小国寡民式的城邦之中,这种小国民主理论在西方思想史上占据了约两千年的主导地位.18世纪后期,随着代议民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人多地广的民族国家被认为是适合民主的恰当规模,此后,这种大国民主理论占据了西方民主思想史上的主导地位约两百年.20世纪中叶,当代多元民主理论最重要代表罗伯特·达尔对比分析了古典小国民主论和近代大国民主论后认为,由于民主的两大目标(或者说量度标准)--公民效能和体系能力之间存在冲突,根本没有最适合民主的国家规模,所以民主国家的公民必须调整民主理念和民主制度来适应这样一个事实不同规模的国家遇到的是不同的问题,那些规模非常小的国家应该步入更大的整体中;那些规模非常大的国家将必须探寻创造和保存小单元(单位);大部分国家都必须在两个方向上前进向外趋向更大规模的聚合体,向内趋向更小规模的聚合体.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发展民主,可借鉴一些西方的民主理论。公民社会是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中介,而协商民主则充当了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工具,民主政治就是两者的契合点所在。从公民社会的视角看,民主政治是公民本位的回归;从协商理论的视角看,民主政治是保障政策合法性的根本制度,两个理论对政治的挑战,决定了民主的必要性。为了实现民主政治多向度的"前进",成熟的市民社会是必须和健全的协商民主相结合,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西方政治理论界晚近出现的所谓"公民的回归"事实上是在复兴西方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古典共和主义传统关于公民身份有着非常丰厚的理论资源,它先后经历了古代希腊与罗马、早期文艺复兴城市国家以及法国大革命这样几个阶段,不同历史时期的共和主义理论家为公民身份理论提供了不同的要素。但是,总体看来,古典共和主义传统的局限使得这种公民观念在现代社会走向了衰落。在现代大众—官僚社会重振公民理想,必须正视古典共和主义公民理论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试论健全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命题。协商民主的概念与理论本身源自西方,是西方学者在反思代议民主不足的基础上于20世纪80、9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强调的是普通公民及其代表对于公共政策形成过程的普遍而平等的参与。尽管协商民主在西方还只是一种民主理想,但以公民普遍参与决策过程的充分讨论、努力寻求最大限度的共识、以促进决策的合法性为主旨的协商民主在中国则不仅早已制度化,而且还有了多种表现形式。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在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必须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5.
多数民主与共识民主——利普哈特的民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传统的民主理论是多数民主论,多数民主模式被视为西方民主国家的主导性模式。古典的民主理论强调人民的统治,而在人民偏好不一致的情况下,多数民主被认为是最接近民主政治的民治原则的。西方许多民主国家的多数决选举制、两党制、议会制、内阁制等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依照多数民主模式来安排的。作为当代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利普哈特在对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了多数民主模式存在的诸多缺陷和弊端,提出了不同于多数民主模式的共识民主模式,比较分析了多数民主和共识民主在行政机关——政党政治和联邦制——单一制两种维度下的十个制度特征,并将其归结为两种主要差别:其一,多数民主模式是集中性的权力结构,共识民主模式是分享性的权力结构;其二,多数民主模式是排他性、竞争性和对抗性的权力结构,共识民主模式是包容性、协商性和妥协性的权力结构。利普哈特还以统计分析实证研究为基础论证了共识民主在民主品质和政府绩效上优于多数民主。共识民主理论的提出是利普哈特对当代西方民主理论的重大贡献,是对西方民主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6.
何家丞 《学术月刊》2020,(11):87-94
二战后西方民主理论主要包括作为"政治工程"的捍卫本国政治制度的护卫性民主理论、比较政治中的民主转型学,以及作为"学术工程"的历史社会学中的民主理论。长期以来,中国的民主理论研究缺乏议程设置的能力,将西方的"政治工程"当作"学术工程",表现为把西方的护卫性民主理论研究当成思想史上的经典研究,比较政治学研究与西方民主转型研究亦步亦趋,缺乏优质的案例分析和历史社会学研究。民主理论研究的历史转向凸显了学者对于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反思,并给予中国的民主理论研究以启示,其中最大者是呼唤政治学研究范式的转型,即从以民主为中心的政体论政治学转向以治理为中心的比较政治研究以发现真正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应对多元社会的挑战,西方学术界逐渐兴起了协商民主理论.协商民主作为西方民主理论的新探索新发展,体现了世界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对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协商民主能够促进决策合法化、控制行政权力膨胀、培养公民美德和平衡自由主义的不足.在公民实践理性的基础上,协商民主激发了理性立法、参与政治和公民自治的理想.但在协商民主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不能把中国的协商民主与西方的相混同,无论是在意境话语上,还是在形式路径上,中国协商民主政治的特质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和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占主导的自由民主理论中公民参与的地位异常低微,公民积极参与政治所具有的内在危险被西方主流的自由民主理论反复强调。当代西方参与式民主理论充分强调“参与”在民主发展中的价值,从民主的本质规定性出发,以大众自发的、直接的参与为核心,强调民主应当通过自我管理过程中大众积极的直接参与才能实现,对西方当代民主实践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我们认为,相对于自由民主政治哲学对公民参与的疑惧乃至反对,参与式民主与中国民主发展有着更强的契合性和说服力,对参与式民主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将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尽管民主本身意味着参与,但民主和公民参与存在着巨大的张力.在当代西方占主导的自由民主理论中,公民参与的地位异常低微,公民积极参与政治所具有的内在危险被主流的经典民主理论反复强调.反观当代西方参与式民主理论则充分强调了"参与"在民主发展中的价值,从民主的本质规定性出发,带来了民主模式的创新.相对于自由民主政治哲学对公民参与的疑惧乃至反对,参与式民主的政治哲学和中国民主发展有着更强的契合性和说服力,对我国民主发展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协商民主与和谐社会民主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协商民主所具有的包容性和民主对话的性质能使决策更具合法性、更值得信任.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决策模式,是对"聚合民主"模式的一种替代,它能够避免"聚合民主"模式的缺陷,使决策更具科学化、合理化.协商民主对完善公民人格、培养公民美德也具有重要价值.协商民主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模式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要大力完善和丰富协商民主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从概述民主的内涵出发,阐释从小国治理到大国治理的演变在政体形态上表现为民主政体的确立,说明宪政民主的本质——我们对民主可以期待什么和不必期待什么,分析在宪政民主的框架下公民身份的内涵之意——公民服从的义务。在大国治理的框架下,以个人自由为价值内核,公民角色经由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变迁:从全职公民到兼职公民的转变。厘清民主的内涵、辨明公民的角色对于理解和把握当代宪政民主框架中的政治冷漠、消极自由现象有着现实的意义。消极自由亦是一种公民权,现实的、切实可行的民主须承认民众的局限性,同时对民众保留持久的关怀。  相似文献   

12.
小议西方参与式民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参与式民主理论是针对代议制民主的重大缺陷而产生的。参与式民主理论强调,"参与"是民主理论的本质特征,标志着古典直接民主的某种复兴;但参与式民主理论不能代替代议制民主,而只能成为代议制民主的补充形式。西方参与式民主对代议制民主的批判,对我们认识西方选举民主的弊端有着重要作用;参与理论强调"参与",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主流民主理论是基于代议制的自由主义民主,只需最低限度的政治参与,反对广泛的公民参与。近年来参与民主、协商民主等新的民主理论异军突起,在这些理论中,公民参与被视为民主的核心。民主和参与之间的这种张力,在历史上曾表现为共和主义民主与自由主义民主的消长关系。公民参与理论在世纪之交的勃兴,是西方整体进入后现代社会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尤其是互联网普及的产物,可称之为"后现代民主理论",但其并未撼动代议民主的主流地位。以公民参与为核心的民主理论之所以难以成为主流,是由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造成的,因此只能作为代议民主的补充而非替代。  相似文献   

14.
论协商民主在中国民主建设中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后期以来,协商民主理论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要看到,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协商民主之间是存在差别的。一是西方的协商民主与中国原有的政治协商制度有异;二是政治环境的差别。协商民主与中国民主并不相悖,虽然我们的国情与西方国家很不相同,但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形式,对于中国民主是有益的,应该借鉴和吸取。协商民主能够成为中国民主建设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应当善于领导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15.
以20世纪90年代共和主义复兴为背景,民主理论出现了协商转向。国内学界随后也出现了一股协商热潮。然而,中国的协商民主与西方规范理论的慎议民主在发生场域、主体间关系、协商议题内容等方面存在着重大的差异。中国的协商民主一大特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共产党三大法宝之一的群众路线,能够在培育公民的公共性思维、消除公民协商能力差别两大方面疗救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内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3,(9):175-179
任何理论的形成都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西方国家为克服代议制民主的弱点,主张以"对话为中心"的协商民主替代"以投票为中心"的选举民主,发展出一种强调公民直接参与公共决策的协商民主理论。考察协商民主的理论发展逻辑,可知协商民主的功能兼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的双重性。为此,要健全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就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的先进经验,推进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机结合,有效克服西方"选举—竞争"式程序民主的内在弊端,不断完善主要以"选举—合作"为实质内容的人民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在高度分裂的多元社会中,实现稳定的政治民主是西方民主研究的难题。利普哈特根据欧洲国家的民主经验,针对英美多数民主的弊端,提出了协合民主理论,后又发展成为共识民主理论。这一理论成为20世纪西方重要的民主理论,产生了较为深刻和广泛的影响,为多元文化国家甚至国际联盟的民主建设提供了一定参考。其理论的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要注意对利普哈特理论的思考和批判。  相似文献   

18.
西方协商民主实践的内容主要体现为治理、参与和决策等三方面。西方协商民主实践的主要形式则表现为协商民意调查、协商日制度、公民陪审团制度、21世纪城镇会议等。由于协商民意调查和公民陪审团的运行成本相对不高,所以其在中国实践推广的可能性更大。协商日制度和21世纪城镇会议则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适用困难。前者在西方也主要存在于思想实验阶段,而后者在中国适用的困难则在于其对基础设施和技术平台的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19.
黄梅 《兰州学刊》2004,(1):40-42
对民主的讨论已经在人类政治历史上持续了 2 5 0 0年的时间 ,迄今为止 ,民主究竟是什么依然困绕着人类的政治生活。当民主化的潮流在 2 0世纪下半叶席卷了整个世界的时候 ,关于民主的问题再一次被推上了讨论的中心舞台。在众多的理论阐释中 ,达尔的多元民主论以其独特的视角吸引了不少的目光。在以政治平等为基础的民主理念遭受到西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不平等的打击时 ,达尔清醒地意识到民主作为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 ,其实践与理想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因此 ,在确立其民主理论的时候 ,达尔选择了民主理想与民主现实的隔离 ,并试图在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社会中,有关民主理论的争论与民主的实践历史一样久远,古典民主与现代民主的争论占据了当代民主理论的核心领域。阿伦·李普哈特在梳理民主观念发展流变历程的过程中,发现民主的古今之争过多地集中在民主究竟应当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这个问题上,人为地夸大了古典民主和现代民主之间的隔阂,忽视了从古至今大凡主流的民主论者均把民主等同于多数人的统治,只不过古典民主的多数统治是多数人直接统治.而现代民主中则是通过“代议”这种方式来代表多数人的统治。由此,一种新的民主类型学,即“多数主义民主”把古典民主和现代民主又一次连接到了一起,重构了人们思考和研究民主的方式,并在民主观念史和民主类型学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