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10,(7):29-31
那是个银幕上处处彰显尊贵的年代。哪怕制片商们对男主角的要求是人品高尚,他们依旧有众多的明星可以选择,比如亨利·方达,贾利·库珀,格里高利·派克和约翰·韦恩。这些人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庄重且富有男子气概,严肃却不失温柔的银幕形象。而在当代,  相似文献   

2.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女诗人。她以自然物为创作对象的诗歌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见解而深受读者的喜爱。本文通过对部分自然诗作品的解读,分析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景色诗和哲理诗以及其超验主义自然观和反超验主义自然观,揭示了女诗人对自然的认识历程。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09,(10):11-15
卡伦·安·卡朋特出生于1950年3月2日,星期三,上午11:45,父母为住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城的哈罗德·伯特伦·卡朋特与艾格丽丝·鲁华·卡朋特。卡伦的哥哥出生于1946年10月15日,比她大四岁。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07,(10):9-11
美国·“曼森家族”连环杀人案;美国·杀人“小丑”案;美国·变态连环杀手案;美国·同性恋食人王案;美国·邮包炸弹案  相似文献   

5.
关于《诗经·邶风·燕燕》诗本事的解释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或主女性之间的越礼相送,或称兄妹之间的手足情深之别,或解作分手情人做从此各自陌路的无奈诀别;现当代学者甚至从最新文献考定本诗出现了错筒,至此该诗题旨的阐释也莫衷一是。由此也足以证明,该诗堪称“万古送别诗之祖”之不朽经典。  相似文献   

6.
强语言模因是语言强模因中最活跃、最流行的模因。强语言模因现象在“5·12”地震短信中引人注目,而不同信息同型类推传递是“5·12”地震短信强语言模因复制的主要手段。这种手段使地震短信传递信息、劝告安慰、减小压力、促进群体归属的语用功能得以强化和美化。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作文》2010,(5):15-17
一、安妮·弗兰克(1929—1945) 安娜莉丝·玛丽·“安妮”·弗兰克是一个在德国法兰克福出生的犹太女孩。在她身后出版的日记使她为世人熟悉,日记记录了她在二战中德国占领荷兰时期的躲藏经历。  相似文献   

8.
作品简介:中唐诗人,元白齐名。但元稹诗文集直到二十世纪末尚无注释本,这无疑限制了元稹研究的深入开展。杨军教授从1992年起潜心于元稹研究,先后完成了《全唐五代诗·元稹卷》的整理,《中华大典·隋唐五代文学分典·元稹》的编纂,《增订注释全唐涛·元稹卷》的注释等工作,并撰写相关学术论文若干篇,在此基础上,于1996年向全国高校古委会申清到《元稹集编年笺注》项目,又继之以数年的精心结撰,终于在新世纪之初,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作文》2009,(10):8-11
马克·吐温(HarkTwailn 1835-1910)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当过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军士兵,还经营过木材业、矿业和出版业,但有效的工作是当记者和写作幽默文学。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相似文献   

10.
新功能主义以"外溢"和"超国家性"为核心,其实质是功能主义和联邦主义的折中,它对当今一体化尤其是欧洲一体化的进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有厄恩斯特·哈斯、菲力浦·施密特和约瑟夫·奈。  相似文献   

11.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14.
从小说《周渔的喊叫》到电影《周渔的火车》,我们应从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化的不同受众,以及文字和图象媒介产生的不同艺术形式来阐释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社会语言学将理想的语言模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以R.Brown和A.Gilman的著名理论为出发点,以话剧对白及调查问卷为依据,对现代汉语中第二人称单数的使用规律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一家之言,都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多采的人物画廊,都在文章取材与体式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特点,都具有通过编排形式传达创作主旨的良苦用心。而最为本质的特征是都通过艺术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广的忧愤。  相似文献   

17.
德国或法国在某个历史时间段会更加现代一点,但从整体上讲,正是这种相互交替发展的进步才使得两国相互学习互补,使两国间没有一边倒的倾斜现象.这就形成了德法两国巨大优势和两国关系紧密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8.
自宋代朱熹以来,许多人把"百夫之特"的"特"解释为"杰出的".本文从本诗、他诗和方言等三个方面提供证据,证明"特"应训为"匹",并分析错误训释的来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存在”和“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 being(希腊文 estin, to on),原来没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的在合一的意义,但在中文中,“存在”和“是”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用“是”和“不是”构成的肯定和否定命题,可用以辨别“真”和“假”。巴门尼德正是由此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亚里十多德由此制定逻辑学,牛一再分析“是”和“真”的关系。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将它译为“是”,才可以正确理解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和科学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