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卓尼禅定寺是一座具有中等规模、历史悠久的寺院。所藏经典文物较丰富,是安多藏区建寺最早的寺院之一,较之湟中塔尔寺早414年。 一、地理环境 卓尼禅定寺位于安多藏区历史名城——卓尼。卓尼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主要居住藏族,另外还有汉、蒙、土、回等民族。古属洮州地,秦汉时为西羌地,西晋时,吐谷浑在离卓尼三十里地之西南旧城(临潭县)筑洮阳城。唐宋时归吐蕃,元设河州宣慰司,封土司,  相似文献   

2.
明代西宁卫所属藏传佛教寺院甚多.蒲文成先生主编的《甘青藏传佛教寺院》一书对此已有详细的记载,其中尤以对清代创建寺院的记载最多,也有相当数量的明代或明代以前创建寺院的记载.但是,该书主要依据的是清代以来的《安多政教史》、《西宁卫新志》、《青海记》以及寺院保存的部分寺志和当地的口述历史,而不是明代史籍,这对于确定上述寺院是否为明代所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主要依据《明实录》等史籍中有关西宁卫所属藏传佛教寺院的记载,对明代西宁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略加考补.  相似文献   

3.
大同善化寺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辽金佛教寺院,所保留的唐代建制为国内少见。寺中现存的金代"朱弁碑"详实地记载了金代圆满大师历时15年的重建史实,对研究该寺的历史以及相关问题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禅定寺,位于县城西北之坪台上,由于历史悠久和印经业的兴盛,使之不仅在国内藏区颇有盛名,而且随着国际藏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在一些收集和研究藏传佛教的机构中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元代于佛教多有尊崇,京城梵刹林立,今北京广通寺,元代称法王寺,明清时期的文献和流传至今的碑文中多有记载.法王寺建于元朝初年,明代改称广通寺,明正统年间、嘉靖年间和清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多次重修.广通寺曾是文物璀璨、高僧辈出的名刹,如今只有少数遗物存世.  相似文献   

6.
连城寺院群地处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甘、青交界地带,融政治、宗教、文化于一体,有着明显的地域文化特点。以妙因寺为代表的寺院在教派传承、寺院布局、建筑形制、雕塑壁画等方面构筑了该地独有的"汉藏结合、佛道交融"的特色,凸显了寺院群在该地区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藏传佛教寺院僧侣是藏族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茶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寺院僧侣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茶,历史上还曾出现过规模庞大、气势恢弘的寺院茶会。因此,研究藏传佛教寺院僧侣的茶俗,可以充分挖掘蕴涵其中的深层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佛的尊容人的风采──从塔尔寺、五屯寺看藏传佛画造型艺术马达学屹立于青藏高原上的数千座金光四射、巍峨壮观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群,构成了无比理灿的佛域文化,其内的藏传佛画涉及到的藏传佛教的各个艺术门类,内容广泛,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图案、堆绣、酥油花等...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寺院养老模式可称为“在寺养老”,其又分为居舍养老和敬老院养老两种形式。通过对藏传佛教寺院养老文化的透视,我们认为居舍养老类似于现代社会中居家养老,它孕育于藏传佛教文化和藏族传统文化之中,是最适合自身文化传统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0.
藏传佛教学问寺是专门学习藏传佛教教义和研究藏传佛教修持的寺庙,它培养了大量的学僧、医僧以及密宗修持者。本文通过对内蒙古的藏传佛教学问寺的研究,阐述了藏传佛教学问寺与其他寺庙的异同,并探讨了学问寺对藏传佛教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青海格鲁派的势力是很强的,但这种势力主要集中在以西宁为中心的青海东部地区;而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特别是玉树县,噶玛噶举派与宁玛派的势力与影响较更大。对于玉树县的噶玛噶举派,学术界几乎没有什么论述,从而成为藏传佛教史及青海宗教史的薄弱环节。下面,我根据流亡藏人在国外公布的有关史料,以苏莽寺与仲巴活佛转世体系为叙述中心,对青海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寺院社会作一初步分析,以供青海史地研究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候显(洪保希绕),藏族.祖籍为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流顺乡寺底下村,是明代初期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外交使者,曾“五使绝城”.出使尼八刺,榜葛拉等国.并引进长颈鹿到中国。“劳绩与郑和亚”.被封为“月巴桑主林僧正”,回籍宏扬佛教.侯家寺因候姓得名,传承十余代,属古洮州地区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  相似文献   

13.
禾丽 《山西老年》2011,(9):50-50
金灯寺石窟位于山西平顺县城东北65公里与河南林县交界的林虑山巅,原名宝岩寺。据康熙年间的《平顺县志》记载,该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到元代泰定年间改称金灯寺。它建在百丈悬崖腰际的一个天然石崖下,一年四季迷漫的山雾使寺院时隐时现,自古就有“中州之蓬莱,  相似文献   

14.
宗喀巴大师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是享誉世界的一代佛教宗师,他最初的启蒙经师是青海夏琼寺的创建者曲结顿珠仁钦。根据青海著名格鲁派寺院却藏寺和夏琼寺僧人的口传、一些文献记载和塔尔寺的唐卡等其他资料,兩寺的创建者即曲结顿珠仁钦和却藏.南杰班觉同属一个转世活佛系统,并按照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理论,该系统的历辈转世为同一生命体,因而却藏活佛也是宗喀巴大师的老师。同时,却藏活佛为却藏寺和夏琼寺的同一寺主,兩寺同为格鲁派名刹,宗教关系密切。由于这些关系,加之其他原因,却藏活佛在藏区乃至广大蒙古族地区颇有宗教影响。  相似文献   

15.
座落于大同市城区西南的善化寺,俗称南寺,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且保存比较完整的辽金时代的佛教寺院建筑。其建筑风格独特,造像艺术高超,既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技术水平,又反映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研究辽金时代的建筑思想、设计艺术、宗教文化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成都大圣慈寺曾是唐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寺院之一。本根据有关史料,对当时成都大圣慈寺壁画的规模,宗教意韵,艺术风格及其作多为第一流的画师作了论述,指出成都大圣慈寺壁画不仅精美绝伦,数量繁多,而且对我国佛教化的普及和敦煌绘画以及巴蜀大地化均有关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辽金西京之大普恩寺,即位于今大同市城区西南隅之善化寺,该寺现存有金代撰文金代刻立的石碑一通。碑文撰写者是南宋著明理学家朱熹的叔祖父朱弁。此碑记事、述史、写人,真切感人,对辽末保大二年金辽大战给佛寺带来的巨大灾祸,对圆满大师忍辱精进重建大寺的经过,以及对金代重建的大普恩寺的建筑一一作了记述。此外,朱弁对自己被金人扣留西京十七年的生活记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一段历史的真实情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二十六史》中的青海史料介评米海平正史《二十六史》皇皇巨册里,有一些完整的传记,如实记载了生息在青海高原上的古代民族和历史人物。将这些史料辑录出来,是一部具有很高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并且反映青海两三千年来历史发展的原始资料。本文仅将《二十六史》中关于...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敦煌寺的位置、起源、演变等系统的考证,认为其是汉长安城一带惟一遗存至今的佛教寺院,是陕西现存佛寺中历史最悠久的寺庙,也是整个中国有资可证的最古老的佛寺之一。该寺因为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翻译佛经的地方,所以,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杨衔之的作品,书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洛阳寺院四十余年的兴衰史,便数洛阳各大寺院的来历,规模,建制以至奇谈怪闻等情况,同时兼及北魏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风土人情和历史掌故等各方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