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天问>从"构成思想"与"反思思想"的维度进行重新审视,可以得出"屈原的<天问>是我国最早的一篇运用反思性的哲学思维方式进行思想的哲学名作"的结论.战国时期理性精神的觉醒,引发了学者们对"天命"思想的反思,屈原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从宇宙时空,到社会秩序,再到个体存在各个方面对天命进行全面反思.屈原对天命的态度由怀疑、否定发展到批判,表明他的思想已经远远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的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2.
反思是哲学思维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教学反思作为立足于教育教学场域的一种具体反思方式,其在本质上是哲学的。教学反思的实施成效与执行主体自身的思维运作水平难以割裂,哲学反思思维主导下的教学反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反思。对教师哲学反思思维的培养,既要关注于提高教师对教学反思对象研究的彻底性,同时还要注重培养教师对主导自己教学反思的思想本身进行反思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哲学反思能力,使其思维运作向着哲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才能为教学反思的有效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哲学因自身体系建构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其"反思"概念的意义敞开也相应经历了多层次的环节运演,就其内蕴的特殊涵义而言,一般可分为"内向的反思"和"反思的反思"两种."反思"作为中介是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精神自我发展内在力量的必要条件.综观胡塞尔"现象学哲学","反思"作为其理论自身的重要方法论,同黑格尔的"反思"概念存在着特殊的反思关系.胡塞尔对黑格尔"反思"概念的批判与超越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克服近代主客思维模式的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4.
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大力加强反思型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模型将反思这一抽象过程具体化,同时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结合了视频分析技术的反思性教学模型更为优化。基于视频分析的反思性教学模型有助于教师发现反思性教学过程中的隐藏问题,继而探寻解决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由于视频分析技术的支持,实施反思性教学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大有提高,教师能不断从反思过程中学习,从教学经验中积累实践性知识,最终成长为反思型教师和终身学习型教师。  相似文献   

5.
哲学是"爱智慧"和"追求智慧",哲学智慧是一种反思的智慧.当哲学开始反思人自身的时候,出现了所谓的"认识论转向",此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才当作最重要、最基本的"哲学问题"来研究.哲学是一种"为求知而求知的学问",从事哲学思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闲暇"、"惊讶"、"自由".哲学是自由的学术,它存在于人类生活的任何领域,贯穿于人类存在的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6.
关于大学生哲学素养培育的几点思考——从常识到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素养的培育和提高应是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的一个基本着眼点,然而在我们的传统原理课的教学中却缺失了这种哲学素养即哲学反思思维方式的培养。透过原理课教学,探索如何培育大学生的哲学反思思维方式,对哲学教育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哲学是一种反思思维方式的逻辑起点出发,探寻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科学性及主题转换;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切入,通过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色,深度把握"全球化"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第一次从哲学高度梳理并提出了"全球化"哲学研究视域与研究视角,解读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全球化"的科学回应问题.  相似文献   

8.
反思是一种哲学思维,是人类认识自我、改造自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活动。本文从哲学角度出发,阐述了反思的概念,总结其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活动具有的连贯性、事后性、批判性、指导性和普遍性特征,并对反思的价值做了深刻探讨,从多个方面论证了哲学的反思方式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生成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它是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中介。哲学在历史性演化中,生成了反思性、根本性、价值性和实践性的思维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的反思性思维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和创新性的思维保证,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获致创新性的主体条件;根本性思维方式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追根究底式问题意识;价值性思维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价值性“学识”与“见识”的思维保障,是思想政治教育参与时代精神活动最重要的桥梁和平台;实践性思维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摆脱表层性、思辨演绎性现状的思维工具,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够洞察并融入人类整体性实践系统的方法论,是落实反思性、根本性和价值性思维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维方式的反思性、根本性、价值性和实践性特点是相互生成、互为条件的,统一并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0.
学习过程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它具有反思性,化学新课程把反思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有:激发学生反思的动机;指导学生反思的思路;教会学生反思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反思规律;训练学生养成反思习惯.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表面看来是在论述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实则在这种论述中表达了马克思本人对哲学的一种理解,这是通过自我意识、反思、原子的运动、感性等范畴表现出来的,本文主要厘清了哲学上的反思性思维与科学上的对象性思维的差异,并从中廓清了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的哲学观的核心反思性思维。  相似文献   

12.
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次全国性的成功的哲学反思和哲学观念的调整。在这场讨论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充分显示了自己的价值。社会生活与社会认识是充满矛盾、十分复杂的过程,因此不仅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主观与客观的偏离,有时甚至会出现全局性、根本性的偏离。这就需要不断地从哲学上进行反思与调整,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这种反思与调整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性的当代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性是哲学固有的属性,也是哲学富有魅力的重要因素.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缺乏批判性是其魅力和引导力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生史来看,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重要力量源泉是来自于对现实的批判,这种对现实的批判性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思性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批判性和反思性不仅仅是针对外部世界,它也是针对自己,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因为被认为是科学与真理就能够豁免对自己的反思和批判,在这个意义上,批判性还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自身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现行的哲学学科设置引起哲学界不少学者的关注和质疑.这是一件好事.哲学本来就是反思性的学问,哲学学者讨论哲学的学科问题,正是哲学反思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哲学是思想家在反思中把握到的时代。哲学、思维方式和生活三者之间内在相关。以反思的思维方式透视哲学史,哲学的发展历程又呈现为本体论反思、认识论反思、逻辑学反思及实践论反思等思维方式的跃迁进程,交织着思维方式、知识形态的哲学和时代生活互动共变的内在关系。反思的思维方式体现了哲学的本性,使人注重追寻生活的意义。确立反思的思维方式,是哲学与生活合理性变革的双重诉求。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层面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主体性思维与经典文本交互作用的过程,是经典文本的生成及其实践解读过程。它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历时性和内生性特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理解必须结合时代的实践需要。从主体的向度和历史反思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中国化的阶段性成果所表征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加以区分和比较,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浅论反思性教学与反思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发展"是目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而反思是"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教师只有学会并掌握科学有效的反思途径,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及效果进行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职业判断力,促进自身发展。可以这样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发展的前提,同时,教师发展又是反思性教学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与其他哲学学科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在于它开拓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这种集批判性和革命性的辩证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高度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的思维方式,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遗产。其哲学思维方式的确立,使马克思跳出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苑囿,从抽象空洞的思辨哲学走向回归现实世界的人本哲学,使立足于实践根基的马思主义哲学真正成为"时代的精华",最终实现哲学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实践哲学是解释学发展的最新趋向。作为当代哲学发展的一股新潮流,实践哲学是对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重新接续和复兴重建,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重视哲学的"实践性"密不可分。深入探析伽达默尔"解释学的实践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不仅意味着辨明其内在差异,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回到实践哲学本身,对"实践"、"实践哲学"予以"正本式"的深刻理解,并以此明确:"解释学的实践哲学"能够作为一种重要思想资源,丰富和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与"实践观"。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所要解决的最根本问题,不是教材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变,而是转变哲学教育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不是纯粹的知识教育,而是反思性批判性创新性的教育。要完成这一转变,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的对话和交流,必须注重“史”、“论”、“著”的结合,加大文本份量,必须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大力加强哲学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