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国际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世界证券市场发展的国际化特征和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证券市场正处于发展起点时期 ,尤其是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 ,中国证券市场未来如何发展 ,何时完全实现对外开放证券市场已为国内外证券界所关注。本文在对世界证券市场国际化发展规律的分析以及对中国证券市场在国际化建设方面的进展、成效及发展障碍进行深刻分析和揭示的基础上 ,提出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规划和实施步骤的国际化选择 ,以及证券市场国际化后面临的风险与控制  相似文献   

2.
企业国际化作为一种跨国界的海外经济活动,它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所谓企业国际化,是以资本在国际问的转移为特证、以对外直接投资而表现出来的,它主要包括资本国际化、商品国际化、资源国际化、市场国际化和劳动力国际化等内容。战后,日本从1951年首次对外直接投资以来,经过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今天,已发展成为高度发达的国际经济型国家。究其日本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原因,除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外,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始终紧紧围绕国民经济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适时确定相应的发展模式,并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协调的发展势头,则是企业国际化迅速发展的原因,也是战后日本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日趋紧密的需要,法律国际化构成了一国法律体系架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这种法律的国际化既非形成统一化的世界法律,亦非纯粹的外来法律移植,相反,它乃是一国基于本土现实社会条件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所作出的自主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传统经济思想与反传统经济思想的碰撞,从儒家经济学说的统治地位确立那天起就已经存在了。前者从客观上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局限性、狭隘性、保守性以及脱离实际的纯伦理说教性。后者则从心理上反映了未曾中断历史进程的文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崇古尊祖观念的动摇和对儒家传统经济教条的怀疑与否定。二者的统一正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自我调节的艰难而痛苦的过程。 纵观我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经济理论的产生与奠基时期;儒家经济思想的统治地位确立时期;传统经济思想的自我调节时期。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同…  相似文献   

5.
论法律的国际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生活的全面国际化,世界人口的频繁流动以及法律的征服性等因素促使法律走向国际化,其主要特点是:(1)最突出的是那些政治性不强的民商法领域;(2)两大法系出现了融合;(3)在法律国际化过程中,各国主动性逐渐增强,第三世界国家的作用日渐增大;(4)法律国际化的进程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在法律现代化的进程中,法律国际化是一个突出现象,其意义对任何国家都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中国法律经历过两次大的转型 ,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从“礼治”到“法治”的变革 ,最终形成孔子正统和清末礼法之争 ,形成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法律制度。清末礼法之争之后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进程 ,中国经历了艰难的过程 ,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极大影响中国的法律制度。因此 ,入世条件下中国法律的完善 ,即WT0对中国法律诸方面发展造成的影响和完善可以认为是中国法律的又一变革。  相似文献   

7.
论日本企业的国际化孙世春长期以来,企业国际化大都在几个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相对发达国家实施完成,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企业国际化问题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经济普遍关注的经济现象。而且,它的发展势头将会越来越强,可以说,在今后的世界经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激烈的经济竞争日益发展为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领域的角逐之中,越来越多的竞争者把技术专利作为占领和垄断市场的重要手段.国家为了保护企业、研究机构或个人研究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以法律的形式承认发明者对这一技术在一定时期内的垄断权,这就是专利.它犹如竞争者手中的矛与盾,既可用于进攻,也可用于防御,对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梅 《日本学刊》2002,(1):64-78
市场开放与经济增长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战后日本在逐步开放市场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但 80年代中期以后 ,由于日本的结构改革和市场开放滞后于国际化和其自身经济实力发展的要求 ,日本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矛盾逐渐积累 ,最终导致经济陷入长期萧条。因此 ,建立适应国际化的市场开放体制仍将是日本经济今后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刘淑梅 《社科纵横》2007,22(6):38-3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受到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因其地大物博,也早已成为国际旅游人士向往的目的地之一。本篇文章以天津市滨海新区建设为例,从国际化都市和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出发,探讨了建设国际化都市与发展文化旅游之间的关系,两者虽然互相促进,互相支撑,但并不是所有的城市最初都适合以国际化都市为建设目标。城市建设应以本身经济、地理及自然条件为基础,合理定位才能够取得和谐发展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破产免责制度的现代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根发 《求是学刊》2003,30(1):77-82
文章阐述了美国和日本破产免责制度的法理和正当化理论 ,探讨了免责制度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基础以及所包含的信用经济学和人的尊严的原理。作者认为当代的破产免责制度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信用经济基础之上的消费债务者救济制度 ,其正当化的理论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可以从信用经济学和人的尊严的原理中得到正当化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正处在由经济转型而引发的整个社会转型的历史转折点,改革开放30多年带给人民经济福音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社会利益纷争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新态势,使得以法治为主的新的多元解纷机制的建构显得极为迫切。本文以西安地区近五年来构建司法、行政、仲裁、调解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多元解纷机制的实践为对象,在图绘各种解纷方式的现实地位和实际效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尝试性的病理分析,进而对转型时期的解纷方式,做出对策性的反思与论证。  相似文献   

1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居党的五个执政能力之首,评估党的执政能力高低首先要看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如何。本文从政治、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评估党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十个尺度,这些尺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和谐社会的评估尺度,或者说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越强,社会就越趋于和谐,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效就越高。  相似文献   

14.
从英美国家保险利益原则的理论发展看我国立法之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美保险法至保险利益原则确立以来,对其法理有着“法定关系理论”、“实际利益理论”、“存在合法关系的实际利益”这三大理论。而“法定关系理论”、“实际利益理论”并不能解决保险的应有目的,“存在合法关系的实际利益”理论更符合历史潮流。我国现有保险法在人身保险合同中采用的是“法定关系理论”,在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法未明确规定,在实践中适用的是“法定关系理论”。从英美国家理论发展的现状及国情,我国保险法在人身保险合同中不应适用经济利益理论,在财产保险合同中,应适当运用经济利益理论。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谈迁倾注毕生心血编纂了一部反映明朝历史的编年体史学巨著——《国榷》。为弥补史料不足,使《国榷》成为信史,自顺治十年十月至十三年二月,谈迁在北京进行了为期两年半的学术活动,搜集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史料,不仅订正了《国榷》记载的错误,而且补充了大量资料,尤其弥补了崇祯、弘光两朝史料的缺失。谈迁还撰写了《北游录》,是研究清朝初年北京历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6.
周期性经济危机理论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关于货币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包含着经济危机可能性的理论,在逻辑结论上包含着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共生现象的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蕴涵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市场经济共性规律表明,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的生理现象,与社会制度没有绝对关联。研究经济危机的二重作用,尤其是对生产力的作用,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对周期性经济危机理论重新思考,深入探索化解经济危机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文忠 《唐都学刊》2006,22(3):67-72
中国农业在进入市场经济与加入WTO后,面临着制度建设的严峻挑战。我国的农业建设很长时间内主要是依赖政策来调整,与国家法律和外部制度环境存在差别,如何依法治农,确立中国农业经济立法价值,对新的历史时期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立法中,首先要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增长与公平兼顾,克服农业经济领域中的法律拒斥现象。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北京商业活动中,鲁商与晋商以其经营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势力之强,形成了双峰并峙的格局。二者有诸多相同之处:都控制着北京的经济命脉,也具有共同主导的行业。然而,因历史传统和基础不同,他们又有着各自的行业优势和经营特色,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晋商的特色在于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紧密结合,在晚清时期势头强劲;鲁商则侧重于经营与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在民国时期盛极一时。另外,二者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直接决定了他们在京不同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9.
张居三 《求是学刊》2007,34(3):107-111
在中国文学史上,《国语》一向不被人重视。其实不论是从史学角度,还是从文学角度,《国语》都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本文通过对《国语》编撰意图的分析,认为其文学史料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紧紧围绕礼治、民本、忠恕、正名等思想选择的。此外,《国语》一书结构的安排,也不只是遵循周王室与各诸侯国关系远近、先华夏后蛮夷的原则,而是另有深意,即反映礼乐崩坏的前因后果。《国语》一书因此成为有机的整体,文学和史学价值也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潘利侠 《社会》2005,40(2):76-110
以其早年对货币经济下的个体处境及两种个体主义的思考为背景,晚年的齐美尔在生命哲学的基础上集中阐述了有关伦理准则的个体法则。西方的主导伦理思想视伦理为普遍法则对个体行动的约束,普遍法则的合法性建立在一种二元对立的、机械的、理性的、目的论的视角之上。个体法则却以作为应该的个体生命为源泉,打破了以康德为代表的西方伦理思想中的各种视角局限,同时回应了齐美尔早年有关货币经济、文化悲剧和个体主义的思考,提供了一种与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等不同的个体主义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