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个四重奏》的主题是多元主题的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类似于音乐中的和谐音与不和谐音。不和谐音在《四个四重奏》中表现在诗人艾略特运用了复杂、抽象的陌生化意象和蕴涵宗教哲理冥思的悖论式语言。诗中的这种不和谐音,带给读者不确定性,增加了读者的阅读难度。  相似文献   

2.
《四个四重奏》:"玫瑰园"多层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玫瑰园"是《四个四重奏》中的主体意象,它链接四个四重奏,又把每一个四重奏的各个乐章连为一体,给《四个四重奏》构成了一个以它为中心的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框架结构和整体意象;同时又体现了T.S.艾略特精神世界的最高境界,实现了宗教信仰的圆满宿愿,构建了多元宗教文化作支柱的"伊甸园"式的"天人合一"的完美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3.
T.S.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反映出诗人的本土意识,即美国及美国文化的烙印.虽然艾略特并没有像其他美国诗人如惠特曼那样成为真正"美国制造"的本土诗人,《四个四重奏》却不妨被贴上"美国制造"的标签--诗歌中流露出的美国哲学思想的影响,具有美国本土影像的意象清晰可辨.文章着重挖掘诗歌中体现美国文化的哲学内容和诗歌意象,从而证明本土意识在艾略特《四个四重奏》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继增先生发现的“一音歌曲”——藏族民歌“伯谐”实为纯四度二音列歌曲;经与藏族民歌“伯谐”比较,同为纯四度二音列的贵州苗歌《阿哥嘴巴甜》、《保寨歌》、福建汉族民歌《人民百姓快活多》形态近似;这种相似隐伏着史上民族迁移中的文化融合,体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之一分子,三个民族存在共同的文化心理模式下音乐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语言的独到之处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运用对立统一的哲学基本原理分析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语言,论证了霍尔顿的语言应用和作者塞林格创作意图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本文认为,这种和谐统一的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主人公霍尔顿的语言揭示了其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变化、作为个体的霍尔顿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青少年霍尔顿性格和心理上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6.
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从形式到内容都受但丁《神曲》的影响,虽然始终都有叙事的成分,带着历史感,但都是诗人发自内心深处的沉思,诗写的是幻觉、虚无;内容上涉及哲学、宗教和神学。《四个四重奏》是借英、美两国四个地名的移动变换,表达诗人时空观的哲理玄思。文中,诗人的时间观念也就是诗人的诗学真谛。诗人用哲学及其宗教观念来传达他的学术思想,和他的回归意识的辩证或悖论哲理。借此,解答了他生命回归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康拉德的小说以复杂的叙事结构、深刻的主题而闻名。阅读康拉德的小说时,读者时常有一种不真实感。这种不真实感一方面增加了小说的阅读难度,挑战读者思维;另一方面奠定了小说昏暗、压抑的基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康拉德独特的写作风格,即给现实事物蒙上一层面纱使其变得模糊。这种描写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文章以《黑暗的心》为例,从复杂的叙事和场景的模糊两方面来揭示《黑暗的心》中的真实与虚幻,进而阐释出这种真实与虚幻的起因及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池莉小说《你》中主人公陆武桥的角色分析,揭示了小说思想内涵的四重奏性质,探讨了池莉小说的烦恼主题。  相似文献   

9.
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是中西方思想的重要体现。这种模式不仅表现在宗教、政治、哲学上,还表现在文学创作中。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却因其对现世世界的否定和对理想世界的失望消解了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形成了对西方现代社会的准确摹写,对文学传统的彻底反叛和对后现代文学理论发展的精准前瞻。  相似文献   

10.
<四个四重奏>是一部诗与乐完美结合的现代主义经典作品,艾略特的创作理念中早已预设了"四重奏"这一音乐学概念.艾略特这部作品的主题意义,是借助复调、对位、和声、变奏等音乐技法来建构的.只有首先从音乐性主题结构和相关音乐技法切入,才能完整地理解这部作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雷雨》,主要揭示一个什么思想,接触过它的大多数读者或观众都会产生一个大致相近的判断,但是如果我们将这种判断讲得再稍稍具体一些时,就必然出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局面。在人们的概括中,《雷雨》的主题思想显现出了多元性与一元性的对立统一状况。这种状况的出现,与作品主  相似文献   

12.
以作品《Grand Quatuor Concertant OP.79》为例,从萨克斯管四重奏的音色问题切入,对萨克斯管四重奏历史、组成形式、音色特点、四重奏作品中的配齐手法与音色运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要想在萨克斯管四重奏中达到和谐、均衡、统一的音响效果,除了熟悉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外,还应当从演奏的技术手段、整体意识、横纵向关系协调配合等角度来作出全面考量;演奏者还必须明确自己所演奏的声部在整部作品中所处的位置及在合作中所承担的任务,并根据作品的内容选择恰当的音色。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表达不同的音乐作品,才能使萨克斯管四重奏的音色表现脱离纯粹技术的羁绊而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3.
当莎士比亚戏剧进入中国读者和观众的阅读和接受视野时,它的文本尤其是其戏剧主题意义的生成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棱镜的整合。《雅典的泰门》中"背叛"和"诱惑"的母体主题反衬了儒家"信"的理念,《威尼斯商人》中基督教"爱"与"仁慈"的主题部分地体现出儒家"仁"的精神,而《皆大欢喜》中"宽恕"的伦理主题则体现出道家在自然中和儒家在音乐中实现"和谐"的理念。这种部分契合的原因在于代表中西传统文化灵魂的《圣经》和儒、道学说关注人伦、自然的内在共性。  相似文献   

14.
T.S.艾略特在其作品《荒原》和《四个四重奏》中借渔王神话、轮回、禁欲等主题以及"荷花"意象、"轮子"意象、循环时间观和"四大皆空"来表达对印度教和佛教思想的尊崇。虽然《小吉丁》中,诗人倾向于将印度教和佛教视为诗歌创作的手段,但其跨越文化樊篱、穿越时空的诗创风格激发了美国60年代的"垮掉派"代表人物对东方文化的浓厚兴趣,使之沿着艾略特的思维路径继续寻找西方社会获得拯救的东方良药。  相似文献   

15.
易为中华古代文化之滥觞,文艺美学之母体,人文智慧之渊薮。和谐美是《周易》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文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它表现为阳刚与阴柔的对立统一,具象与抽象的对立统一.感性与理性的对立统一。产生和谐的根本原因在于交易性、流动性、辩证性。由交易为动力,经历辩证的途径,所揭示的生命美,乃是《周易》和谐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以对立统一的视角来审视科学和谐观,是要将和谐与不和谐统一起来,将不和谐纳入到和谐中来,包含在和谐之中,并且通过不和谐来创造实现和谐的动力和条件,从而将不和谐转化为和谐。科学和谐观反对将和谐同不和谐绝对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的和谐观,反对消除不和谐,因为消除了不和谐,也就消除了和谐,这也是和谐同不和谐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7.
考察西夏文献《番汉合时掌中珠》,夏汉对音和汉夏对音中西夏文几乎没有四品舌上音类字,而《五声切韵》和《同音》中却都列有“四品舌上音”类。这并不是一个完全简单地“直抄”,而有可能是实际语音的反映,也说明 12世纪的汉语舌上音类正处在一个变化时期。西夏语的四品舌上音应该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不完全等同于汉语的舌上音。  相似文献   

18.
《四个四重奏》集中体现了诗人在基督教文化和传统秩序的影响下,对人类苦难进行新的认识和探索的心路历程。长诗对人类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崩溃作了生动的、立体式的描绘,并进一步阐明了人类苦难的根源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高老头》中的幻想主题,主要是它的场景主题、人物主题和行动主题,发现了两种不同的幻想主题:呈献在拉斯蒂涅面前的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展示给读者的法国社会的腐败与贵族的没落处境。拉斯蒂涅成为了幻想主题的一员,他选择了同流合污的道路;而读者接受了《高老头》中呈现的事情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0.
四 将对立统一学说诸原理转化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对立统一学说的运用和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将对立统一学说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他在这一时期写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党内团结的辩证法》、《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真老虎的问题》、《工作方法十六条》、《采取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分析方法》等等科学论著,就是将对立统一学说运用于建设实际转化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主要代表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