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私营企业是在个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国家根据私营企业确已存在并有一定数量的现实,鼓励、引导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障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监督管理,繁荣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8年4月12日修正的《宪法》第十一条增加了有关规定。国务院于1988年6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就私营企业的有关法律问题又作了具体规定。本文据此对私营企业的特征与法律地位作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2.
张金才 《中华魂》2012,(24):13-15
我国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至今已经30年了。在此期间,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全国人大分别对我国宪法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使我国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与时俱进。1988年宪法修正案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个修正案共两条:第一,在宪法第ll条中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是我国劳动教养制度中法律地位最高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这两份法律文件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属于何种法律形式,处于何种地位,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是否符合《行政处罚法》的精神。立足于《宪法》所规定的法律渊源及其制定机关,从《宪法》赋予的立法权着手,指出我国历次《宪法》都没有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批准国务院的决定、命令,从而得出结论:《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和《补充规定》只能是行政法规,而不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的法律。现行的劳动教养制度不符合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胡锦光在《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认为,法定化的权利分为宪法权利和法律权利,相应的法律上的救济分为宪法救济和法律救济。宪法救济是与法律救济相对应的概念。我国已建立了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等普通法律诉讼制度,以及公民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救济公民的法律权利。但关于宪法救济却只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国家保护私人的财产权利,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这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私营企业发展。因此,如何落实宪法的规定,使私营企业的财产权利得以完善尤显重要。基于此,应该进一步确立财产权利自由、平等实现和私法自治的法理念。  相似文献   

6.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核心。中国1982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八二宪法”),从根本大法的形式上稳妥地纾解了中国政治发展的重大问题,其主要体现在:规范了公共权力结构,促进了公共权力运行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具体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合理处理了国家民主与基层民主的关系,理顺了党法关系,如此等等。正因为如此,“八二宪法”也成为新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制度总章程,揭开了中国政治发展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第三条规定:归侨、侨眷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并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义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和归侨、侨眷的特点,给子适当照顾,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规定。  相似文献   

8.
宪法和民法作为两个不同的法律部门,彼此之间的交互影响、相互补充、互相促进日益频繁、密切、强烈。民法的宪法化趋势和宪法的民法化、普通部门法化趋势越来越凸显。在这种双重趋势推动下,基于民法、宪法的本质属性,我国《民法典》和宪法之间必然存在价值的通约性、同构性。《民法典》规定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规定"绿色原则",规定"优良家风""家庭美德""家庭文明建设",必将细化和促进宪法制度和宪法基本国策。《民法典》专设人格权编、增设居住权,必将细化和促进宪法公民基本权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之后又写进并融入《民法典》,《民法典》不仅全面深度体现了宪法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也对宪法的价值增添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行《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国务院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等宪法性文件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作为一项基本的宪法原则,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基本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在我国以《宪法》为龙头、以《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将要出台的《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为主干,并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有关民族问题的法律等规范性文件以及国务院制定的《规定》,各部委制定的相关的规章为基本内容,特别是有立法权的地方立法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在内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正在趋于完备,它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发展的标志。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政治基础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0.
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宪法》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关于村民委员会性质与法律地位规定的疏漏,是实践中人们对村民委员会性质与法律地位认识存在混乱及实践中村民委员会诉讼地位存在争议的根本原因。重新设置《宪法》中的村民自治条款、完善《村组法》的规定,单一化村民委员会的含义,并赋予村民自治体以独立法人资格,是明晰村民委员会法律地位、纠正相关错误认识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框架内规章的合宪性审查的制度和机制特征,规章的合宪性审查是一项已经存在、尚待完善的立法监督制度。可以通过宪法修改或宪法解释的方式,在现行宪法与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和军事规章之间建立形式上的法律联系,从而为规章的合宪性审查提供形式合宪的法理基础。目前关键的制度设计就是要把规章纳入《立法法》所规定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合宪性审查的对象的范围,以保证规章的合宪性审查工作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2.
"八二《宪法》"历时30多年的社会变迁,有关土地制度的条款已经过四次修正,但其内容仍然存在与社会现实诸多的矛盾与冲突,《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和最高权威受到挑战,修改《宪法》有关土地制度条款的内容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改革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国家所有制,统一城乡土地国家所有;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对土地使用权实行城乡分区、分类管理;国家根据法律规定严格监管土地的使用权;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进行转让等,已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法(草案)》是自1954年第一次公布宪法草案以来,我国第十三部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立法建议和意见的法律草案。起草制定《劳动合同法》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劳动关系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二是《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合同的一些条款已经不能适用。《劳动合同法(草案)》的立法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约定“试用期”进行限制;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终止时支付经济补偿金;规定用人单位的缔约责任和后合同义务。  相似文献   

14.
<正> 国家行政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人事法律制度。古今中外各种类型的国家无不将其作为举贤任能、激励百官的国政大要,努力去健全和完善它。我国宪法在《总纲》和《国家机构》两章中,对建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行政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问题,均专门作了原则规定。这种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来确认国家行政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不仅在我国宪法史上是第一次,在世界宪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它标志着我国行政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将逐步纳入制度化和法律化的轨道。本文以我国宪法、法  相似文献   

15.
说说宪法     
夏天  小鹿  南溪 《新少年》2023,(4):26-27
<正>什么是宪法?宪法是对国家最根本性的问题进行规定的法律规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国,宪法通常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和职权等内容。宪法与刑法、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呢?宪法规定的是国家最根本的问题,它好比是国家的骨骼支架,有了它,国家才能以一个良好的姿态站立起来。而刑法、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是调整某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好比是国家的肌肉,肌肉越丰满,国家就越有序、越有活力。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具有最高权威性,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必须依据宪法,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也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16.
《十九信条》曾被一些宪法学者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但学界一直对这部宪法缺少研究的热情。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认为在《十九信条》中没有规定保障(公民)权利的条款,这是晚清政府欺骗民众的临时举措。透过对这一独特宪法现象的文化意义分析,我们可以从源头上理解国家主义、法律工具主义对于中国宪法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及其办公厅发布的限购令虽然旨在化解房市风险、保障民生,但是违反了《宪法》、《物权法》、《行政许可法》等多部法律以及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为了化解限购令遭遇的合宪性与合法性困局,调控部门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从依政策调控走向依法调控;按照宪法和监督法的要求纠正某些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调控措施;对重要的限购措施应通过听证等形式吸收公众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已颇具规模。据报载至1987年底,私营企业已有22.5万户,受雇佣人员总数达360多万,平均每户雇佣16人。私营经济的发展,既为城镇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又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了新的从业渠道。与此相适应,我国宪法的有关条文修改为:“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  相似文献   

19.
人权公约与我国宪法人权规定之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政府先后签署《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意味着我国政府对公约中人权条款的认可。两个人权公约与我国宪法人权规定之间,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比较两个人权公约与我国现行宪法人权规定的异同,规范和完善我国现行宪法中的人权规定体系,对于完善我国人权法律保障制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大代表人身自由特殊法律保护制度即人大代表强制措施、刑事审判许可制度,其始于五四《宪法》,八二《宪法》恢复,其他国家法也有涉及,其中《代表法》的规定较为集中和深入.为了保障各级人大代表依法行使代表的职权,狭义法律对宪法关于人大代表强制措施、刑事审判许可规范进行了具体化和扩展,但是,就运行效果来看,还存在现行法规范对人大代表履职保障不足的问题,需要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